《紅樓夢》:「教有方」的賈府與某投資大V高度契合的 育兒理念

憑欄翠袖 發佈 2022-02-16T20:11:51+00:00

該丁姓大V在微信群表示:「我兒子小學的時候我就給他買了好的手機,給他辦了微信,打了不少錢過去,讓他請女學生吃零食。

最近,某知名量化投資大V的聊天記錄被廣為流傳。該丁姓大V在微信群表示:

「我兒子小學的時候我就給他買了好的手機,給他辦了微信,打了不少錢過去,讓他請女學生吃零食。反正我不培養兒子,就讓他去渣,給我多生幾個娃,他現在(初二)已經有兩個女朋友了……親自教育他,大學了就給我生娃。我這一輩子太苦了,從小到大讀書,三十歲還在讀書,我不希望我兒子過我這樣的生活,我就讓他渣點。」


這驚人的論調引發公眾不滿,也有很多專家批評說「此言論衝擊社會公序良俗,群體模仿將導致社會風氣墮落」。



對此丁大V表示:「隨便傳、不在乎。」

其實拋開他的成功人士身份和褒貶不一的事業成就不談,單說他這個教子理念,其實就是他自己的人生理念,也是千百年來中國男性代代認可卻又不敢宣之於口的。

〈紅樓夢〉里,賈府「功名貫天,百代仰蒸嘗之盛」,這種赫赫揚揚近百年的奢華生活,源於賈衍、賈源兩兄弟當年隨同太祖皇帝打江山。他們的年代是激情燃燒的,也是出生入死的,賈衍被自己的馬童焦大從百萬軍中死人堆里背出來時,連水都沒得喝,差點兒渴死。


他們的年輕時代吃苦、冒險,就是沒有享樂和安逸。所幸他們取得了成功。古人功成名就最終目的,就是「封妻蔭子」。妻子不用說,大多是同輩人,跟著一起奮鬥吃苦擔驚受怕過的。而兒子呢?他們只要投胎正確就好了。他們人生中本該吃的苦,已經被父輩吃完了。所以他們的人生只需要享樂了。

而他們的父親,其實也是樂於看到自己的孩子享樂的。父輩們成功時已經人到中老年,很多福氣已經消受不了,只能留給兒孫。

刀口上舔血過來的賈源要是知道自己重孫寶玉高臥怡紅院,有襲人侍寢晴雯補裘玉釧餵湯芳官唱戲,一定是高興得含笑九泉。

當然,據賴嬤嬤說,老爺們小時都挨過父親的打罵。可挨打是為了什麼呢?我們能看到的是,賈璉挨打是因為反對父親奪石呆子的扇子,賈蓉挨罵是為了端午節打醮時先於父親跑去歇腳了。寶玉挨打是因為得罪了忠順王府又逼死了金釧……總之,似乎都屬於處世的範疇,都與成才、勸學之類無關。

這裡有一個規律,就是,凡是有繼承權的少爺,都毫無例外地成長為了渣男。比如賈赦、賈珍,賈璉和賈蓉,都是酒色之徒。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不需要努力奮鬥,就能擁有一切。

而自幼好讀書的賈政就是次子,本來沒有繼承權的,因為皇帝額外開恩,賞了他一個官做,他從此也就放鬆下來,安心做那個五品官,每天下班就是與一幫清客相公喝茶聊天兒。

也因為他知道自己給不了兒子一個好前程,偏他兒子又比較多,所以他雞娃雞得比誰都厲害,賈珠和寶玉都被他罵著去讀書,因為他有深深的不安全感。

東府的賈敬能努力讀書考中進士,大概也因為他是次子。後來父兄都去世了,他知道自己和兒子的榮華富貴都有了保障,就立刻把爵位讓給兒子,自己修道去了。可見,努力學習走仕途,原本就不是他興趣所在。

而那些天然有繼承權的長子,從賈家第二代就開始廣納美女了。賈代善雖然去世多年,依然在世的小妾就有六個,估計早先還有老死病死難產死的等等,所以代善的確艷福不淺,而且這艷福可以一直延續給賈赦。賈璉若不是娶了鳳姐這個醋缸,八成也早就妻妾成群了。而賈寶玉雖然不是長房長孫,但是因為賈母寵愛,得到了特殊待遇,小小年紀屋裡就美婢如雲。

而代善的弟弟(也許是堂弟)賈代儒,因為沒有繼承權,只能搬出賈府,苦學多年,未及一第,只能開私塾謀生,雖然也有當代老儒的名譽,但家境清寒,唯一的孫子重病要吃獨參湯都吃不起,典型的因病返貧的節奏。

代儒這樣的家長是決不會鼓勵後代左擁右抱做渣男的,他一心一意要教導子孫苦讀成功。兒子大概是被他管教過度,早早死了,孫子賈瑞跟著他在私塾里做助教,二十歲的人,別說婢妾,連老婆都不給他娶,可私塾里接觸的很多是花天酒地的紈絝子弟,賈瑞羨慕他們的生活方式,很快就墮落為色中餓鬼,而代儒是絕不允許他近女色的,於是賈瑞飢不擇食勾搭鳳姐,最終枉送了性命。

類似的情況還有秦鍾父子,父親官職不高,就拼命逼兒子苦讀,結果叛逆期的兒子沉迷酒色,少年夭折。

對於那些未富先老的人來說,努力把孩子培養出來以保障階層上升的趨勢,是他們最大的心願。如果孩子不能實現這個心願,還不如打死。今天很多類似的青少年因為學習壓力大而自殺的悲劇也是源於此。

今天我們如果看學校里的花名冊,那些貴氣的、霸氣的名字,多半是家境普通人家的孩子的。而那些真正的巨富名門給孩子取名往往都比較簡單,要麼是小名式的「寶寶」「貝貝」「瓜瓜」「果果」要麼是信手拈來的現成洋名「安娜」「安琪」,之類,很少有那種讓人一見就肅然起敬的胸懷大志的名字。

因為家長們對子女的期望不同。王朔說自己的女兒:「我希望她幹嗎呀?我什麼都不希望她。我希望她快快樂樂過完一生,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這詞兒了。」

他為什麼憎恨成功?因為他深知成功路上需要付出太多,他心疼孩子,覺得沒必要。這是成功人士才說得出的話。換個普通家長絕不會這樣說,他們自己還沒成功呢,要是再不引導孩子努力追求成功,那就等著被啃老吧。

賈母縱容寶玉不讀書,天天在女孩堆里混,因為她不期待寶玉成功,不期待寶玉幫助她實現自己不曾得到的榮華富貴。但王夫人是支持丈夫督促寶玉讀書的,她努力消滅寶玉身邊「狐狸」似的女孩子,因為她怕寶玉被色所迷,耽誤了努力奮鬥。她自承是沒享過大富貴的,雖然嫁入公府,但丈夫是沒爵位的五品官,也沒什麼才幹和雄心,又寵愛小妾趙姨娘,大兒子死了,女兒雖嫁得好,終究只是女兒。所以,王夫人對小兒子寶玉的期望極高,她指望他能幫自己在晚年翻盤。

對於四大家族這樣的人家來說,家長自己也是蒙祖蔭享受的,自然沒有太多動力去督促孩子奮鬥。倒不如多納妻妾,一方面滿足自己的原始需求,另一方面還能多生孩子,其中說不定就有天資出色的,將來可以振興賈家。

封建時代,大家價值觀比較單一,覺得除了讀書仕途,別無出路。而在朝為官的也不能放鬆,因為伴君如伴虎,政治風雲多變,不定哪一步走錯,整個家族都完了,可是如果不讓子孫走仕途,何來現在的榮華富貴?況且,即便是賈家這樣有封襲的家族,也難免隨代降等的命運,如果家族中沒有得力的人才,在朝廷中的政治地位下降,家族還是會衰落下去。

而現代的豪門似乎就不必有這樣的擔憂。老一輩創立了一番事業,如果兒女有天賦有熱情繼承家業,自然最好,但是如果兒女對家族事業沒有興趣,也完全可以聘請職業經理人,繼續發展和管理企業,子女享有股權、信託等等,之後,或者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業,或者乾脆躺平,都於大局無礙。只要孩子不吸毒、不賭博、不創業,就不會有傾家蕩產的風險。


當然,現實中總有一些想不開的富豪,生怕自己的孩子閒著,就算孩子明明沒有天分,也要重金培養,甚至不惜行賄去上海外名校。而孩子拿到文憑之後,往往眼高手低,並不能執掌家業。

我原來的公司也是知名大廠,996的生涯早就習以為常,但總有些客戶或者領導非要把自家寶貝送來這裡「培養鍛鍊」,而我們老闆往往出於業務考慮,也就招進來,安排經理帶這些孩子做項目。

可是這些紈絝子弟在公司里也常常是好吃懶做、不學無術的,因為老闆叮囑要多照顧,所以經理們也不敢多用——用了反而耽誤工作。這些子弟的父輩大多是富一代,所以尚未習慣土豪生活,總覺得自己發跡憑的是運氣,前途未穩,一定要把後代也培養成人才才能繼承家業、發揚光大。但他們自己在孩子小時候不善於培養教育,只能寄希望於名校和大廠幫他們培養。

事實上,這樣的子弟反而學不到什麼。白白浪費自己時間,也耽誤了能幹的同齡人出頭。我見過一個男孩子,來公司五年基本沒正經幹過活兒,老闆期望他老爸能介紹客戶,所以不敢不給他升職加薪,他也就視此為理所當然,然而他並未帶來什麼效益,最終還是被裁員了。

有個女孩是某名人家的孫媳婦,來公司呆了兩年,不是休產假就是在準備休產假,因為頭胎是女兒,婆家要求她一定要生個男孩,其實以她婆家的勢力,完全可以安排她去做個清閒自在的工作,卻非要塞進我們這種公司,也真是想不開。

還有個女孩子是富豪獨生女,留學回來,被父母介紹來我們公司,但她的性格真的不適合打工,在得罪了n個領導和客戶之後,終於辭職,後來又跳了幾個公司,還是沒能找到適合她的職業,最後嫁了個門當戶對的外國富二代,生了三個娃,這才算是找到了自己正確的人生定位。

其實子承父業本身就是一種執念。每個人的稟賦是完全不同的。白先勇雖然被軍閥出身的父親取了個奮勇當先的名字,卻並沒有成為軍事家,而是成為劇作家、藝術家;蔣經國的孫子蔣友柏搞設計、經商,就是不碰政治,也很成功。

今天的時代之所以進步,是因為成才的路徑比以前增加了許多,而性別的解放也拓寬了人生之路。

有人說四大家族的衰敗是氣數,是末世的必然,因為子弟都沒有出息,但是如果在現代,賈家完全可以交給探春這樣的能幹女兒來執掌。薛寶釵也一定能把薛家的家族企業經營得蒸蒸日上。林黛玉完全可以繼承父母遺產,靠著信託基金留學、追求個人理想。

寶玉也不必被逼著去考公務員了,他僅憑個人愛好,就能進軍時尚圈,成就另一番事業。

He can be his own person—他能做自己的主人。

總之,如果豪門一定要自家骨肉繼承事業,那就只能多生孩子才能有效規避智商回歸的自然規律,挑出最優秀的子弟來培養。只要肯多生又拋開性別偏見就能成功。

但今天,更多有錢人越來越想得開了,他們不求孩子「繼承王位」,只希望孩子足夠優秀。這就要求父母有足夠的財力和精力,缺一不可。培養孩子需要有錢才能買到足夠好的教育資源,而幫助孩子發現自我天分,發展成就更好的自我,則需要父母付出巨大的時間和精力,這比財力更加重要。

奧運冠軍谷愛凌被人們認為是積累了數代資源培養的結果,這個積累,與其說是金錢,不如說,更多是優質基因和精力心血的積累。

姥姥姥爺都是知識分子和體育愛好者,媽媽谷燕出身北大,就職華爾街,也曾回國創業,要說有錢,其實未必比那位丁大V家境更加優越。谷燕做過兼職滑雪教練賺外快,曾經每天開車八小時送孩子去雪場訓練。而真正有錢人家都是在雪場附近買房或租房的。即便如此,在培養孩子滑雪上,也是投入了上百萬美元之巨,冰雪運動真的是富豪運動,普通人家很難做到。

尤其是在應試教育的環境氛圍里,正如某網友所說,一個普通人家的孩子,就算是擁有愛凌這樣的天賦,也只能老老實實高考,老老實實北漂,只是在人到中年的某個寒假帶著孩子去附近新開的滑雪場,第一次站上雪道,才感受到一種來自基因中的顫慄,從此終於成為一個......滑雪愛好者。

所以,谷愛凌其實是在一個比較寬鬆的教育環境裡,被母親引導著進行了廣泛的興趣嘗試,她從小就接觸了網球、鋼琴、舞蹈、馬術、足球、奧數……最終早早找到了自己的天賦點,深耕細作,才獲得成功。因為有母親的傾情投入,才有這樣的豐碩成果。

誰說離異家庭的孩子就培養不好呢?不過話說回來,如果谷燕不是一個單身母親,而是一個單身父親,愛凌能不能有今天呢?我覺得,可能性要略打折扣。

因為男性和女性就算都深愛孩子,但做法往往不同。大多數爸爸愛孩子的方式就是努力賺錢給孩子,至於孩子有錢了怎麼花,那是孩子和孩子媽決定的事,他們花得越任性,就越能證明爸爸的成功。

如果爸爸沒那麼多錢,他能做的往往是陪著孩子幹活、做手工、做飯等等,但同時,他會對孩子寄予很高期望。張一得的爸爸就是如此,給孩子做玩具、設計菜式、刻英語單詞、拍照片……這個的結果是愉悅了孩子也展現了爸爸的才藝,還感動了旁人。於是爸爸成了網紅。

當然一得也很出色,可是他背負了極大的壓力。在一次SAT考試失利後,一得的媽媽對他說:「當你長大後,你會發現你和其他人一樣平凡。你也會健忘、平庸。別再覺得自己那麼特別了,只要做你期待的就好。如果人們都在做他們應該做的事情,世界上所有的問題都會得到解決。」

一得反駁了母親的話,並認為,「就在這個時候,我意識到了媽媽為什麼在我還只有1歲的時候就離開了我爸爸」。

他希望自己不要平庸,一切做到最好,不能辜負爸爸的付出。最終他終於不堪重負,結果是悲劇性的。

如果是個成功的爸爸,他可能會對孩子比較寬鬆,不要求孩子一定要成才。這種爸爸多半不會有時間和興趣去陪伴孩子體驗那麼多興趣愛好、不斷試錯。他頂多是會把自己的工作場所和經驗介紹給孩子,然後在孩子的升學和就業上提早安排,以至於孩子早早就能利用上父親在行業內的人脈和資源(如同我前文舉例的那幾位)。至於孩子能不能做自己,是不是能找到自己的興趣和天賦,爸爸們一般想不到那麼多。他自己在哪行取得了成功,就讓孩子子承父業即可。

所以,很多孩子的天賦會被浪費,這不僅僅是財力的問題。

有的父母逼孩子練鋼琴、練舞蹈、學奧數,是因為他們自己小時候這些理想沒有實現,所以希望孩子替他們實現理想,這跟賈政逼寶玉考科舉是一樣的。孩子只是他們實現自己理想的工具。其實丁大V也是一樣,只是他自幼的個人理想不是成為科學家藝術家之類,而是做個「渣男」,所以他並不關心孩子的理想和天賦,只希望孩子實現他自己沒機會實現的齷齪理想。

此處我真為殺人犯吳謝宇感到遺憾,他要是能投胎作了丁大V的兒子,那將是多麼各得其所的美滿人生!吳學霸不必弒母就能擺脫苦讀生涯、過上淫逸生活,而丁大V也不必費心思教就能得到一個天生渴望放縱愛女色的渣男兒子。

父母的格局會決定孩子的高度。在丁大V這種艱苦奮鬥出頭的小鎮做題家看來,一個人的天賦和價值只能體現在讀書考試上,如果孩子在學業上沒有表現出過人之處,那就沒有必要過多培養、尋找他其他方面的稟賦了——爸爸沒這個時間和興趣。

此外,小鎮做題家由於扭曲的成長環境,多半沒有太多興趣愛好和生活情調,在壓抑本性的環境裡讀書、謀生,本身也沒學會樹立正常的兩性關係概念,既不知道怎樣享受愛情,也不懂得如何經營婚姻。身為博士的丁大V也承認自己「素質不高」,「老男人吹牛」。

的確,應試教育的體系里,文憑跟素質是兩回事兒。一個只知道教材知識和做題技巧的人,可以成長為一個賺錢工具和業內專家,但他們的精神是空虛的,個人生活中最大的樂趣也還是原始的食色二字。

像很多教育程度不高的人一樣,他們認為人生最大的樂趣就是做個渣男,不用讀書,多搞女人多生孩子,就是幸福人生了。只是他們雖然都這樣想,但敢於公開說的也就只有丁大V,因為他名下沒什麼企業,也沒有客戶了,所以沒有那麼多需要保持的商譽,也不用擔心兒子敗家會敗掉自己的企業,所以說話格外肆無忌憚。他也明白很多人與他想法一致,所以並不以為恥。

從阿Q想像自己革命成功後可以隨便挑揀趙司晨的妹子、鄒七嫂的女兒、假洋鬼子的老婆和吳媽,到前幾年衡中高才生演說的「豬拱白菜」理想,再到丁大V「教子成渣」的宣言,可知一百年來,釣絲們的人生理想並沒有質的改變。

就連徐州的董某民,貧困潦倒,念念不忘的,也只是買個女人來鎖在屋裡給他生八個兒子而已。

這樣的父輩,你能指望他們教出什麼樣的孩子來呢?


對於很多人來說,教育孩子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能謀生,如果家裡有足夠的錢財、吃用不盡,孩子就不必努力奮鬥了。所以前幾年,有新聞報導說一個小學生問爸爸:「咱家有六套房,為什麼我還要上學讀書?」當爸的居然無言以對。

這說明,那個當爸的自己也沒讀過書,或者雖然讀了書,卻不曾體會到讀書的好處(我指的是精神上的豐足而不是拿文憑就業這種)。

所以,個人素質和追求,是代代相傳的,比基因還頑固。精神上貧困的人,就算一時時來運轉發家致富了,也還是會在教子傳家這個事兒上,被打回原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