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頌》高清大圖+釋文

昆陽書苑 發佈 2022-02-18T11:05:52+00:00

《石門頌》是東漢建和二年(公元148年)漢中太守王升撰文,為順帝初年的司隸校尉楊孟所寫的一篇頌詞,全稱「故司隸校尉楗尉楊君頌」,刻在陝西褒城褒斜道南端石門隧道西壁之上,通高261厘米,寬205厘米,書體為漢隸,刻書二十二行,滿行三十一字。


《石門頌》是東漢建和二年(公元148年)漢中太守王升撰文,為順帝初年的司隸校尉楊孟所寫的一篇頌詞,全稱「故司隸校尉楗尉楊君頌」,刻在陝西褒城褒斜道南端石門隧道西壁之上,通高261厘米,寬205厘米,書體為漢隸,刻書二十二行,滿行三十一字。1967年因在石門所在地修建大型水庫,乃將此摩崖從崖壁上鑿出,1971年遷至漢中市博物館,保存至今。《石門頌》摩崖是我國著名漢刻之一,他與略陽《郙閣頌》、甘肅成縣《西狹頌》並稱為「漢三頌」。全文共655字,全面、詳細地記述了東漢順帝時期司隸校尉楊孟文上疏請求修褒斜道及修通褒斜道的經過。 此摩崖書法古拙自然,富於變化。每筆起處以毫端逆鋒,含蓄蘊籍;中間運行遒緩,肅穆敦厚;收筆復以回鋒,圓勁流暢。通篇字勢揮灑自如,奇趣逸宕,素有「隸中草書」之稱。楊守敬《平碑記》說:「其行筆真如野鶴閒鷗,飄飄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從此出」。《石門頌》是東漢隸書的極品,又是摩崖石刻的代表作。它對後來的書法藝術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被人們稱之為國之瑰寶,清代張祖翼評說:「三百年來習漢碑者不知凡幾,竟無人學《石門頌》者,蓋其雄厚奔放之氣,膽怯者不敢學也。」解放前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辭海》封面「辭海」二字,就取自於《石門頌》。


惟坤靈定位,川澤股


躬。澤有所注,川有所

通。斜(碑作余字)谷之川,其澤南

隆。八方所達益域為

充。

高祖受命,

興於漢中。道由子

午,出散入(碑誤作「人」字)秦。建定帝

位,以漢氏(原種作「詆」)焉(焉字別寫)。後以子

午,途(原碑塗加艹上下結構)路澀(原碑為歮)難。更隨圍

谷,復通堂光。凡此四

十一

道。閡(原碑作垓)隔(別寫)尤艱。至於永

十二

平,其有四年,詔書開

十三

斜(原碑作余),鑿通石門、中遭元

十四

二,西夷虐(別字)殘,橋樑

十五

斷絕,子午復循。上則


十六

懸(原碑為縣字)峻,屈曲流(別字)顛;下則


十七

入(碑作人字)冥(別字),傾(別字)瀉(原碑為寫字)輸淵。平阿


十八

淖(別字,一釋泉字)泥,常蔭鮮晏。木石


十九

相拒(原碑作距),利磨確盤(別字),臨危


二十

槍碭,履尾心寒。空輿輕


二十一

(原碑奇為竒),滯(原碑氵為辶)礙(別寫)弗前。惡蟲弊(原碑加草字頭)


二十二

獸(原碑作狩字),蛇蛭毐蟎(別字)。末秋截


二十三

霜。嫁苗禾(別寫)殘。終年不


二十四

登,匱餒之患。卑者楚惡(別寫),


二十五

尊看弗安。愁苦之難,


二十六

焉可具言。於是明智(碑作知),


二十七

故司隸校尉犍為武


二十八

陽楊君厥字孟文,深


二十九

執忠伉,數上奏請。有


三十

司儀駁(別字)君遂執爭,百


三十一

僚(別字)咸從,帝用是聽。廢子


三十二

由斯,得其度經。功飭


三十三

爾要,敞而晏平。清涼


三十四

調和,烝烝艾寧。至建


三十五

和二年,仲冬上旬,漢中


三十六

太守、犍為武陽王升


三十七

字稚紀。涉歷山道,推


三十八

序本原,嘉君明智(原碑作知),美其


三十九

仁賢,勒石頌德,以明厥


四十

勛。其辭曰:君德明明,炳(別寫)


四十一

煥彌光。刺(別寫)過拾遺,厲清


四十二

八荒,奉魁承杓,綏億


四十三

御(碑作衙)強(碑作作彊)。春宣聖恩,秋貶


四十四

若霜。無偏蕩蕩,貞雅(原碑牙似楷書耳為篆書隸變,非耳)


四十五

以方。寧靜蒸庶,政與


四十六

乾通,輔主匡君。循禮


四十七

有常。咸曉地理,知世


四十八

紀綱。言必忠義,匪石厥


四十九

章。懨(別寫)弘大節.讜而益


五十

明。揆往卓今,謀合朝


五十一

情。釋(別字)艱即安,有勛有


五十二

榮。禹鑿龍門,君其繼


五十三

蹤。上順斗(似升字)極,下答坤


五十四

皇。自南自北,四海攸


五十五

通。君子安樂,庶士說


五十六

雍、商人咸西嘻,農(別寫)夫永


五十七

同。春秋記異,今而紀


五十八

功。垂流(別字)億載,世世嘆


五十九

誦。序曰:明哉仁智(原碑知字),豫


六十

識難易。原度天道,安


六十一

危所歸,勤勤竭誠,榮


六十二

名休麗。五官椽南鄭


六十三

趙邵字季南,屬褒中晁(碑為別字)漢


六十四

強字產伯,書佐西城(碑作成字)王戎(別寫)


六十五

字文寶,主。王府君閔和谷


六十六

道危難,分置六部道橋。


六十七

特遣行丞事西城(碑作成)韓(別寫)朗(碑作別字)。字


六十八

字顯公、都督椽,南鄭魏(別寫)整字


六十九

伯玉(碑作王)。後遣趙誦宇公梁,


七十

按(碑作案)察中曹卓行。造作


七十一

石積(碑作別字),萬世之基。或解


七十二

高閣(碑作格),下就平易。行


七十三

者欣然焉(焉作別寫)。伯玉(碑為王字)即日


七十四

徒(碑作從)署行丞事,守安


七十五

陽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