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干涉,日本被迫放棄遼東半島

北班洋 發佈 2022-02-19T18:08:10+00:00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清政府戰敗與日簽訂《馬關條約》,遼東半島被割讓給日本。但不久,在三國列強的軍事威脅下,日本被迫放棄這塊風水寶地。日本對朝鮮覬覦已久,征服朝鮮是日本企圖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重要步驟。1894年,朝鮮發生東學黨起義。應朝鮮國王要求,清政府派兵幫助鎮壓。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清政府戰敗與日簽訂《馬關條約》,遼東半島被割讓給日本。但不久,在三國列強的軍事威脅下,日本被迫放棄這塊風水寶地。

日本對朝鮮覬覦已久,征服朝鮮是日本企圖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重要步驟。1894年,朝鮮發生東學黨起義。應朝鮮國王要求,清政府派兵幫助鎮壓。日本此時趁機出兵朝鮮。東學黨起義被鎮壓後,日本繼續增兵朝鮮,蓄意挑起戰爭。7月,日本進攻駐守朝鮮的中國軍隊,並在牙山口外豐島海面襲擊清軍運兵船,清政府被迫對日本宣戰。1894年是歷甲午年,這場戰爭被稱為"甲午中日戰爭」。最終以清政府失敗告終。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鴻章為議和全權大臣前往日本馬關議和。經雙方商議,簽訂《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根據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後因三國干涉還遼而未能得逞)、台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中國還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並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

《馬關條約》其中的割讓遼東半島給日本,這引起沙俄的不滿,聯合法、德迫使日本放棄遼東半島。三國列強當然不是出於正義,而是各謀其利。


俄國

19世紀90年代,俄國開始修築橫跨歐亞兩大洲,西起莫斯科,東達海參威的西伯利亞大鐵路。企圖藉此在遠東取得比其他歐洲國家更大的優勢,控制太平洋水域一切國際商業活動。俄羅斯帝國還提出的一項鯨吞中國北方領土的方案,意圖把長城以北變成所謂「黃俄羅斯」


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千米領土;通過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被割占的中國領土約40萬平方米,其中就包括海參崴這個天然港口,由於海參崴處於俄中朝三國交界之處,並且三面臨海,是一座優良的天然港灣,對於沙俄來說,是在亞洲的重要出海口和面向亞太的窗口,其戰略意義是非常大的。由於海參崴有100天左右的結冰期,所以沙俄急需在亞洲找到一個真正的終年不凍港,為了優良不凍港,以及溫暖的地帶,沙俄不斷向四周擴張。最終他們將焦點聚集到了中國的旅順和大連


日本搶先一步奪取中國東北的經濟、軍事利益,威脅了俄國在遠東地區的利益。在《馬關條約》簽訂後,沙俄聯合德、法一起向日本進行外交施壓。


德國

德國則想從中國得到一個合適的港口,藉此機會與俄國接近,使俄法的親密關係鬆動,以擺脫德國的孤立處境。


法國

當時俄、法在政治和金融等方面是同盟關係,另一方面法國染指中國東南沿海特別是對台灣的野心還沒有放棄。

三國政府在軍事上進行積極準備,沙俄在太平洋出動29艘軍艦出現在東海、黃海和日本海。停泊在日本各港口的沙俄艦隊已接到隨時準備出航的命令。德、法在黃海附近活動。最終,日本放棄遼東半島,日本則向中國索取3000萬兩白銀作為「贖遼費」。以此為契機列強在中國掀起了搶奪利權、強租海港、劃分勢力範圍的瓜分中國熱潮。列強在中國掀起瓜分狂潮時,美國正忙於和西班牙爭奪殖民地無暇東顧,後來他見各國勢力範圍劃定,便於1899年向英、俄、德、日、意、法6國提出「門戶開放」的照會,承認各國在中國的勢力範圍和既得特權,同時要求在各國租界的和勢力範圍內享有均等貿易機會。這個照會得到各國的同意。


甲午戰爭改變了戰前相對穩定的遠東形勢,加劇了列強對中國的爭奪,日本一躍成為新的軍事強國,擠進帝國主義行列,俄侵略野心急劇膨脹,積極向遠東擴張勢力,日俄矛盾尖銳,英、日在共同對俄基礎上逐漸靠攏,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亡國大禍迫在眉睫。此時的中國就像唐僧肉,各國列強分外眼紅,都想在中國這片肥沃富饒的土地上大肆侵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