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各種花燈戲不同的伴奏特點

大話戲壇 發佈 2022-02-21T11:07:16+00:00

前言花燈戲廣泛流行於中國南方的江西、廣西、浙江、湖南、湖北、雲南、貴州、重慶、四川以及陝西等地,是一種戲曲藝術形式,屬於民間小戲劇種。花燈戲由花燈歌舞發展而來,俗稱燈夾戲、花戲等,其突出特徵是手不離扇、帕,載歌載舞,唱與做緊密結合。

前言

花燈戲廣泛流行於中國南方的江西、廣西、浙江、湖南、湖北、雲南、貴州、重慶、四川以及陝西等地,是一種戲曲藝術形式,屬於民間小戲劇種。花燈戲由花燈歌舞發展而來,俗稱燈夾戲、花戲等,其突出特徵是手不離扇、帕,載歌載舞,唱與做緊密結合。同時,花燈戲在流行過程中因受當地方言、民歌、習俗等影響而形成不同演出風格。2006年5月20日,花燈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正文

花燈戲的伴奏特點

音樂方面,湘西花燈戲聲腔主要來源是燈調,同時也大量運用民歌小調為戲中的唱腔。本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專業劇團的相繼建立,劇目空前豐富,音樂也從主要為曲牌體發展為曲牌體、板腔體和綜合體三者並存的音樂體制,吸收豐富了打擊樂,增強了音樂表現力,使戲曲化程度得到新的提高;湘北花燈戲聲腔分正調和小調兩大類,另還有一種古老的尺調,僅一支曲子。伴奏樂器分為文、武場面,有大琴、套胡、戰鼓等;湘南花燈戲音樂源於當地民歌、小調及其他民間歌曲。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吸收和融化風俗音樂和外來的曲調。湘南花燈戲的過場音樂可分為吹打曲碑和絲弦曲牌兩種。湘南花燈戲的打擊樂源於當地民間的打擊樂,隨著花燈戲藝術發展,引用和變化了一些祁劇的鑼鼓點子。

花燈戲的套路特徵

在表演藝術、腳色行當、舞台美術方面,這三種花燈戲也各呈特色。湘西花燈戲在表演藝術上繼承了花燈歌舞的「套子」、「圈子」及千姿百態的扇法、幽默風趣的矮樁身段。藝人們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把各種飛禽走獸、花鳥蟲魚的不同動態經過提煉加工,藝術地體現在這些「套子」和「圈子」中。

新中國成立之後,花燈戲得到新生和發展。湘南花燈戲對傳統劇目和音樂進行了收集整理並創作了一批新劇目,不斷提高了演出質量,湧現出了《劃線》、《十月花》、《張木匠和妻》、《十月小春》等一批優秀的劇目,參加省、地級會演,湘北湘西花燈戲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局面;在最近的十幾年裡,湖南花燈戲又有了許多的發展。不少專業和業餘劇團藝術水平不斷提高,創作出一些反映現實生活的新編劇目和挖掘整理出一些具有新的思想內容的傳統劇目,為湖南花燈戲藝術的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

由於各地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和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也由於流布地域的方言、音樂素材和風格以及受鄰近姊妹藝術影響的不同,各種花燈戲在劇目題材、聲腔結構、表演特點上都各有特色,發展的歷史過程也不盡相同。然而,儘管花燈已走上了舞台,但花燈的根仍然深深地扎在民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