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城,戲中戲」,話劇《霧重慶》亮相首都劇場

澎湃新聞 發佈 2022-03-02T20:53:25+00:00

3月2日,由重慶市話劇院製作出品的經典「抗戰話劇」《霧重慶》在北京首都劇場上演。作為大戲東望·2021全國話劇展演季虎年展演的揭幕大戲,《霧重慶》還於3日晚,在首都劇場再演一場。

澎湃新聞記者 王諍

3月2日,由重慶市話劇院製作出品的經典「抗戰話劇」《霧重慶》在北京首都劇場上演。該劇由曾任中國國家話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導演查明哲執導,重慶市話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演員王弋率領一眾重話演員出演。

作為大戲東望·2021全國話劇展演季虎年展演的揭幕大戲,《霧重慶》還於3日晚,在首都劇場再演一場。

全國話劇展演季自2017年首次舉辦以來,逐漸形成了以北京為中心、聯動全國的格局。大戲東望·全國話劇展演季在文旅部藝術司指導下,通過全國徵集、地方推薦、專家評審,從全國29個省市推選出的47部劇目中,評選出10部思想精深、製作精良、藝術精湛的大劇場劇目進京展演。而首都劇場作為歷屆「大戲東望」品牌的演出陣地,在眾多優秀劇目中選定了《霧重慶》《路遙》《桂梅老師》《張愛玲》《哈姆雷特》《前哨》六台劇目到人藝演出。

演出之前的首都劇場 本文現場劇照、歷史劇照等均由重慶市話劇院提供

嘉陵江畔歌聲起,「陪都」青年各東西

《霧重慶》講述了抗日戰爭期間,沙大千、林卷妤、艾先生等大學生被迫離開北京,顛沛流離輾轉來到大後方「陪都」重慶避難。面對「前方吃緊、後方緊吃」的黑暗世道,迷霧籠罩下的山城不見天光,貧窮、疾病、投機、墮落等醜惡現象也時刻在蔓延滋長,無一不腐蝕著他們曾經積極向上的心靈,消磨著各自的意志品質。隨著幾人所遵從的原則和追求的理想被衝擊的支離破碎,原本親密無間的朋友和愛人,最終也落得分道揚鑣的下場……

作為大戲東望·2021全國話劇展演季虎年展演的第一部作品,《霧重慶》響應了展演季「城中城,戲中戲」的主題,用富於地域色彩層疊錯落的吊腳樓構築起舞美視覺主體,而四溢瀰漫的水霧、「史詩般」旋轉的三層舞台,則將重慶的「高低錯落」的地形特點與「霧氣籠罩」的自然景觀展現得淋漓盡致。全劇剛一開場,觀眾便驚嘆於眼前盡顯重慶山城特色的舞台場景:轉彎抹角、爬高下低、曲徑通幽、重重疊疊,一派「螺螄殼裡做道場」的風貌。

伴隨著劇中人物命運的起伏跌宕,那首曾經傳唱大江南北的《嘉陵江上》好似主旋律,不時在首都劇場內迴蕩。該曲誕生在烽火連天的抗戰時期,由左翼作家端木蕻良填詞、賀綠汀譜曲。演出現場,與哀婉優美的歌詞恰成觀照的是,舞台前端「挖」出了一方碧水,不僅與劇情環境有所呼應,也在舞美和燈光設計的綜合施法下,將波光粼粼的嘉陵江水倒映在劇中人、劇中景乃至首都劇場金色鑲邊的上框上。

《霧重慶》劇照

一出大戲80年,「抗建堂」見證《霧重慶》

作為重慶市唯一的市級專業話劇藝術劇院,重慶市話劇院的前身是1949年7月由劉鄧首長簽署命令組建於上海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文藝大隊(骨幹成員多來自原國立劇專和中華劇藝社),1949年12月25日歸屬重慶市委並組建重慶市委文工團,1958年1月定名為重慶市話劇團,2005年9月增掛成立重慶兒童藝術劇團,2017年6月更名為重慶市話劇院,2019年12月增掛成立重慶抗戰戲劇博物館。

重慶抗戰戲劇博物館由重慶市話劇院籌建,於2019年12月25日正式對外開放,由被譽為「中國話劇聖殿」的抗建堂、中國話劇的黃金歲月——重慶抗戰戲劇歷史陳列、戲劇創作體驗區(部分位於臨江門魁星樓內)三部分構成,總面積逾10000㎡。其中,抗建堂建成於1941年4月5日,在中國話劇界一直有「聖殿」的美譽。

抗戰時期重慶從一個中國西南的工業城市一躍成為當時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彼時,郭沫若、曹禺、夏衍、吳祖光、張駿祥、史東山、張瑞芳、秦怡、王瑞麟、王班、田禽、朱銘仙、舒繡文等大批知名劇作家、導演、演員雲集重慶,話劇創作和觀演氛圍空前高漲,達到了前所未有高度和高峰,這段歷史也成就了中國話劇發展的黃金歲月——1940年,為解決話劇演出劇場奇缺的問題,抗建堂由郭沫若、陽翰笙提議,周恩來同意修建,是抗戰時期重慶主要的話劇演出場館和新中國成立後重慶市主要的話劇演出場地。

1941年4月5日,抗建堂劇場正式建成投用。同年年末,《霧重慶》由中國萬歲劇團首演於重慶國泰大戲院。導演應雲衛,主要演員有舒繡文、鳳子、孫堅白、江村等。《霧重慶》作為宋之的抗戰時期在重慶創作的代表作品,也是五四以來中國話劇優秀作品之一,周恩來總理曾稱「這個戲很好」,而重慶有「霧重慶」之稱也來源於此劇。

1940年版《霧重慶》演出劇場,舒繡文(左一)飾演女主角林卷妤

1962年版《霧重慶》劇照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該戲由重慶市話劇院先後於1962年、1979年、1989年三度排演,公演地點均為重慶抗建堂(原重慶紅旗劇場)。此次在首都劇場上演的《霧重慶》是重慶市話劇院創排的第四個舞台版,這是一次從內容到形式全新的排演,體現著當代戲劇藝術家排演經典的創新追求。

在導演查明哲看來,2021版《霧重慶》的創作立足點是「人」,包括「人」的鮮活生命以及「人」的生存起落與命運走向。該劇著重表現在規定情境中「人」的焦慮、掙扎、迷失、沉淪、變異、反覆等種種狀態。更重要的是,該劇以「人」為表現焦點,通過復排經典劇目,將「歷史感」與「時代性」進行融合與銜接。其意義不僅在於體現劇目的知識性和歷史感,更在於找到不同時代的「人」在自我把握、自我實現、自我驗證、自我找尋中的人性「共情感」,從而接通了經典作品與當代觀眾之間的價值甬道,找到不同時代觀眾情感的燃點。

據悉,在結束首都劇場的演出後,該劇將於3月18日回到重慶,在「中國話劇的聖殿」抗建堂開啟駐場演出。

責任編輯:陳詩懷

校對:張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