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福臨布老虎」:傳承比銷路更重要

中國山東網 發佈 2022-03-08T06:16:45+00:00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3月8日訊在曲阜市息陬鎮一張曲村西南角,福臨民間工藝坊里寂靜祥和,濃郁的民間藝術氣息撲面而來。16名老手藝人正專注於手中的「布老虎」,或縫或粘,或剪或貼。「必須全神貫注,工藝品才能有靈氣。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3月8日訊在曲阜市息陬鎮一張曲村西南角,福臨民間工藝坊里寂靜祥和,濃郁的民間藝術氣息撲面而來。16名老手藝人正專注於手中的「布老虎」,或縫或粘,或剪或貼。

「必須全神貫注,工藝品才能有靈氣。我們更多地把『布老虎』當作藝術品來雕琢,寧可少賣也絕對不能降低哪怕一絲標準。」福臨民間工藝坊老闆牛成路說,這是他對「虎文化」的執著。

布老虎是中國傳統民間工藝,在民間廣為流傳。曲阜的虎文化因受孔子的影響更增加了文化魅力。關於孔子「鳳生虎養鷹打扇」的傳說,影響了周邊村民,人們常用老布縫成虎形放於家中避邪保平安。

兒時常年穿戴姥姥縫製的虎頭鞋、虎頭帽,牛成路自幼就對虎形象製品充滿感情。

「我10歲的時候,發現身邊穿虎頭鞋的孩子越來越少了,突然有了擔心老手藝失傳的想法。」回想起往事,牛成路感慨萬千,一念間的小小擔憂,竟然成為他一生的事業。

1998年,牛成路高中畢業,便開始了自己的「追夢之旅」,一頭鑽進布老虎行業中漸漸紮根。經歷過多年走南闖北的調研,他把全國各地不同樣式不同寓意的布老虎研究了個遍,秉著對傳統純手工手藝的傳承,創新出有精氣神十足的平安虎、憨態可掬的乖乖虎、熱情洋溢的開心虎等12種「布老虎」造型。

「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更有生命力。」從事布老虎產業的這些年,牛成路一直在傳承中創新,形成自己的風格,讓這個傳統民間工藝發揚光大。

2009年,他回到家鄉一張曲村開辦福臨民間工藝坊,帶著村民共同發展布老虎事業。10餘年間,「福臨布老虎」不僅成為濟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還帶動了70多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年齡大了閒著也是沒意思,一聽說村里成路開始弄這個布老虎了,第一個報名。俺從小就會幹針線活,上手也快,幹這個能發揮咱的特長,還能掙些錢。」76歲的王中金老人是這裡年齡最大的手藝人,已經在工藝坊工作9年了。

由於上了年紀,王中金老人穿針引線的本領有所減退,現在專門負責塞棉花工序。看似簡單的環節,其實需要精準拿捏每個部位棉花的用量。一個鴨蛋大小的布老虎,需要塞進去的棉花就要滿滿一碗,耗時5-6分鐘,直到整個布老虎硬朗起來。

「布老虎的精髓就在於選料純天然、工藝純手工。拿這個塞棉花的工序來說,如果用裝棉機來填充,產量大約提高四倍。但效果是不同的,呈現不出來活靈活現的老虎造型。更重要的是,工藝傳承的意義就沒有了。」牛成路直言。

隨著「福臨布老虎」知名度的提高,銷路也越來越廣,每個月產量達到2萬餘個,但還是遠遠供不應求。不少人給牛成路建議:趁著虎年,還不想辦法上點設備,簡化工藝批量生產,抓住發財致富的好時機。牛成路與作坊的70多位手藝人一樣堅定:寧可少賣,決不湊數!

「我最大的目標就是讓這項手藝薪火相傳,不能只為了經濟效益就改變工藝,要兼顧非遺手工製作的獨一性。」在牛成路看來,用「作坊+農戶」的模式慢慢提高產量,讓更多的非遺傳承人參與進來才是布老虎最好的出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