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八,吃了餛飩病不發」,全國各地傳統節日、習俗都有啥?

守望食安 發佈 2022-03-10T00:36:26+00:00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有很多的民間傳統習俗廣為流傳,迄今仍被保留著。今天是二月初八,全國各地都有哪些傳統習俗呢?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有很多的民間傳統習俗廣為流傳,迄今仍被保留著。今天是二月初八,全國各地都有哪些傳統習俗呢?

二月初八的節日和習俗

三朵節:在我國雲南地區的納西族,每年的二月初八是當地傳統民間祭祀節日「三朵節」,也叫「三多節」。三朵節是祭祀當地最大的保護神「三朵神」的節日,傳說中「三朵神」是騎白馬,身穿一身白色盔甲,持白色長矛的戰神。

據說,「三朵神」是屬羊的,所以在本日當地只能用羊來進行祭祀。廟會期間不僅納西族的所有人會為「三朵神」焚香跪拜,也會吸引其他族同胞前來朝拜,是非常莊嚴、神聖、肅穆,具有儀式感的節日。

在三朵節,人們會舉行郊遊踏青、載歌載舞、賽馬、野餐等活動來歡度節日,通過祭祀祈福來獲得三朵神的庇佑。

插花節:二月初八是雲南彝族一年一度的插花節,每逢此日,人們會去採摘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鮮花,編紮成花團錦簇的牌坊、花棚,有著吉祥如意的寓意。還會在牛、羊等動物身上插花,祈願人畜興旺。人和人之間也會互相插花,代表著人們對彼此的美好祝願。

插花節人們會殺雞宰羊,在一起食用糯米粑粑、蕎麵餅蘸蜂蜜等當地特色食物,夜裡也會燃起篝火,彈奏音樂,年輕男女會圍著篝火唱歌跳舞,用插花表達著對彼此的情意,男生送女生要送山茶花,女生送男生要送馬纓花,浪漫又富有詩意。

祭張大帝:在無錫每年的二月初八是當地祭祀張大帝的日子。張大帝姓張,名渤,是江南地區信奉的神靈。張大帝是民間對他的尊稱,歷史文獻中對他的記載一般不用張大帝這個名字。宋代至明初,都稱他為「祠山張王」或「廣惠王」,直到明代萬曆年間,大家才開始稱其為張大帝,一直沿用至今。

在無錫民間傳說中,張大帝是幫助大禹治水的張秉的後裔,張大帝來到無錫後發現犢山處於蠡湖與太湖邊的梅梁湖之間,阻礙水流入太湖,導致雨季澇災嚴重,旱季周邊村落又會遇到旱災。於是張大帝變成「豬婆龍」(也有說騎著豬婆龍)吞掉了在水裡興風作浪的水怪,開鑿了浦嶺門和犢山門,從此無錫就變成了富饒的魚米之鄉。

祭祀張大帝,邀請戲班足足在張元庵門前唱三天三夜的大戲,家家戶戶的門口都要擺上香案和祭品,門頭兩邊要懸掛寫有「張大帝」字樣的燈籠。在二月初八前後三天,張元庵里供奉的蠟燭特別大,直徑有1尺粗,四五尺高,所以民間有「二月初八張元庵看大蜡燭」的說法。

殊勝吉日:2022年3月10日(農曆二月初八)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出家日。每逢此日,信奉佛教的人會吃素齋、供燈、誦經持咒,廣做功德回向,祈願一切有情眾生慧根增長,早日聞法得度,離苦得樂,正法久住,功德圓滿。此日,全國各地的佛教寺廟都會舉行供燈祈福的法會。

紀念馬和尚:俗話說「二月八,吃了餛飩病不發」,相傳人們要在二月初八吃餛飩的習俗是為了紀念馬和尚,馬和尚是唐代鶴林寺的開山祖師玄素。民間還有俗語「馬和尚過江,請客的風,送客的雨」,原因是每逢二月初八這天當地比較容易出現風雨天氣,所以說「二月初八,有雨必定發」,在春耕伊始,一場「貴如油」的「春雨」正是人們心中所期盼的願景,表達了人們有一個好收成的美好意願。

除此之外,還有密枝節、刀杆節、祭龍節等等節日,數不勝數。你的家鄉二月初七還有哪些有意思的節日和習俗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守望食安每日會為您整理傳統習俗,歡迎大家關注、點讚和評論,謝謝收看,我們明天再見!

關注守望食安,您會得到最新原創資訊!

為家人的健康,歡迎您評論轉發朋友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