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杜牧寫了首詩,勾勒出千里江南春日風光,秀麗與朦朧兼具

晴空莽莽 發佈 2022-03-12T07:34:45+00:00

生活在晚唐時代的杜牧,眼睜睜看著唐王朝大廈將傾,嘆自己無所作為,多次尋求外放湖州刺史,終於如願離開爭鬥不休的朝堂,來到江南。

生活在晚唐時代的杜牧,眼睜睜看著唐王朝大廈將傾,嘆自己無所作為,多次尋求外放湖州刺史,終於如願離開爭鬥不休的朝堂,來到江南。

杜牧心裡念叨著此前韓愈上書《諫佛骨表》被貶潮州之事,此時身在江陰觸景生情輕易回想起南朝梁王尊佛之虔誠,到頭來卻是誤國誤民的往事,不免感慨一番,寫下《江南春》一詩,看似寫風景,亦是詠史。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詩題顧名思義,書寫的是整個江南的春天,杜牧雖身處江陰小城,卻著眼於廣闊的畫面空間,妙用「千里」二字囊括在內。

仿佛是從千米高空中俯瞰而下,隨後鏡頭漸漸拉近:在遼闊千里的江南大地上,黃鶯愉快婉轉地鳴唱著,一叢叢綠葉盎然的芳草掩映著一簇簇似錦的紅色花朵。

傍水而居的村寨,連綿的山麓城郭,在風中招展的酒旗子,放眼便能瞧見。

還有那南朝時留下的480多座古寺遺蹟,數不清的樓台,全數籠罩在朦朦細雨之中。

「郭」指城鎮;「四百八十寺」為虛數,史載南朝所建的佛寺不下五百座;「樓台」即寺廟中的各式建築。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兩句詩概述了整個江南特有的自然風景,江南春日之美不限於一處角落,而是仿佛一匹巨型彩綢鋪設在整片江南大地上,晴朗的天氣,「千里」江南一目了然。

僅有似錦繁花,感覺好像少了什麼似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這兩句詩補足了江南春日風景的缺憾,從細雨濛濛的陰天視角展開,細述,南朝時遺留下來的古寺盡皆沉浸在煙雨迷離中。雨天的朦朧與晴天的絢爛交相輝映,極大豐富了江南春日的色彩內涵。

「多少樓台煙雨中」引人遐思,多麼迷人的江南啊!迷人的不僅是風景,還有這份特殊的歷史沉澱。

有人說,杜牧著筆南朝古寺是借古諷今,諷刺當今唐朝的統治者大興佛教其實是自取滅亡,表達對唐王朝前途的憂慮。

@晴空莽莽較為認同,唐太宗有言「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把歷史當作鏡子,可以映照出國家興亡的原因,唯有汲取前人教訓,方能不再重蹈復撤。

晚唐文人皆有些悲天憫人之心,君不見唐武宗時期,由於佛教與封建社會之間經濟上的矛盾,就爆發了「會昌滅佛」事件,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