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留下一座垃圾山,為何它成了文物,看看山體的材料就知道了

歷史解密坊 發佈 2022-04-08T08:05:59.695799+00:00

文物是古代先民留下的東西,很多人都以為文物是有實用價值的東西,但實際上文物也包括了一些沒用的東西,比如古代先民的生活垃圾,或者是一些廢棄物。

文物是古代先民留下的東西,很多人都以為文物是有實用價值的東西,但實際上文物也包括了一些沒用的東西,比如古代先民的生活垃圾,或者是一些廢棄物。在義大利的羅馬古城之外,就有一處古羅馬時期的垃圾堆,並且都已經堆積如山了,而專家們都認為這是一處難得的文物……究竟是什麼垃圾成了文物呢?如果您也好奇,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吧。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人類的聚居就逐漸形成了城市,比如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尼羅河沿岸和長江黃河流域等,都先後形成過許多城市,比如土耳其的加泰土丘,我國的凌家灘和石峁等。在考古發掘過程中,專家們也出土了大量的古人生活遺蹟,有時候也會發現一些所謂的「灰坑」,也就是通常人們說的垃圾坑。對考古專家們來說,「灰坑」是重要的遺蹟,通過發掘和出土物,比如找到動物遺骸就能了解當時先民的飲食。

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也在不斷擴大,人口也在不斷增多,城市的功能也出現多樣化,因此帶來的各種垃圾也就越來越多,比如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和生產垃圾等等。考古專家們認為,如何處理垃圾也是衡量一個城市是否先進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在古羅馬時期,城市的功能已經十分健全,人口也達到鼎盛,因此古羅馬的垃圾也是重要的歷史研究領域。

上世紀50年代,在義大利的羅馬古城外十幾公里的地方,考古專家們發現了一處小山,但令人感到疑惑的是,這座小山竟然植被稀疏,甚至可以用光禿禿來形容。後來,專家們經過調查和研究,從當地村民的口中獲悉,該座小山叫作「垃圾山」,已經存在了上千年。考古專家們對「垃圾山」充滿了好奇,他們沿著小路登上山頂,一路上也發現了大量的碎陶片,而這些陶片也就是村民口中說的「垃圾」。

專家們經過測量,這座垃圾山高度約86米,占地面積約8萬平方米,也就是說這堆垃圾的有230萬平方米。在以往的考古發現中,專家們還從未發現過如此規模的垃圾堆,因此對其也充滿期待,希望能發現更多鮮為人知的寶貝。然而,專家卻又失望了,因為在後期的發掘中發現,這座垃圾山幾乎全部都是各種碎陶片,其中大部分也都有使用的痕跡。考古專家們表示,當時的古羅馬或許是對垃圾進行了分類,比如陶器垃圾就全部運到了城外,最後就堆積如山。

在我們看來,這些陶片或許毫無用處,但考古專家們卻發現了其中的「奧秘」。首先,他們通過對陶器碎片的研究,可以掌握當時燒制陶器的工藝和技術;其次,還能通過陶器了類型推測其作用,比如有的是裝橄欖油的罐子,有的是裝糖的罐子,還有的是醃菜的罐子等,進而推算出當時的經濟發展水平;最後,有些陶片上還刻有文字,比如有的是工匠的姓名,有的記錄了時間,還有的記錄名言等等,因此也可以作為補充的史料,甚至還有的刻有其他國家或城市名字,也就表明了是出口商品,可以研究當時的海外貿易。

在當時,這座日漸堆積起來的垃圾山或許誰都看不上,但是誰也想不到經過千年的等待,就成了當代社會的歷史文物,也是專家們研究的對象,就仿佛是一位老人再向我們講述當年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垃圾山的名氣越來越大,很多市民也都慕名而來,它們登上山頂能俯瞰整個羅馬古城的景象,因此也逐漸成為了一處旅遊休閒之地……或者,這也印證了一句老話,即「世界上並沒有垃圾,只不過是放錯了地方」。

對我們來說,羅馬的垃圾山「鹹魚翻身」,正如一個人歷盡磨難獲得了成功,因此我們也應該有所啟發,堅持做自己。也許我們現在處於困境,但只要默默努力,終究有一天能獲得我們想要的成功,被萬人矚目。

參考資料:

《羅馬簡史》作者:張乃燕,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