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亞運 品宋韻 講好西湖故事 | 西湖十景之斷橋殘雪

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 發佈 2022-04-08T17:46:59.280754+00:00

「斷橋殘雪」是南宋「西湖十景」之一,在西湖北部白堤東端的斷橋一帶。白堤東西橫接孤山和西湖東北角岸線,分湖面為南、北兩部分,因此位於白堤東端的斷橋視域開闊,是完整觀賞西湖南、北水域景觀的最佳地點,尤以冬天觀賞西湖雪景為勝。

「斷橋殘雪」是南宋「西湖十景」之一,在西湖北部白堤東端的斷橋一帶。白堤東西橫接孤山和西湖東北角岸線,分湖面為南、北兩部分,因此位於白堤東端的斷橋視域開闊,是完整觀賞西湖南、北水域景觀的最佳地點,尤以冬天觀賞西湖雪景為勝。

南宋·葉肖岩《西湖十景圖冊》「斷橋殘雪」

「斷橋」在西湖古今諸多大小橋樑中最為著名,其名稱的由來曾有多種傳說,一種說法認為該橋原以地方姓氏命名為「段(家)橋」,後因讀音相同,逐漸傳為「斷橋」;而如今最通行的說法是,當西湖雪後初晴時,日出映照,斷橋向陽的半邊橋面上積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橋面一痕,仿佛長長的白鏈到此中斷了,呈「雪殘橋斷」之景,該橋因此被稱為「斷橋」。該橋的著名之處還得益於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的《白蛇傳》,其中男女主人公的幾段重要故事情節都發生在這裡。

清·董誥《西湖十景》「斷橋殘雪」

20世紀上半葉斷橋老照片

斷橋始建年早於唐代,橋體經歷代維修,現為單孔石拱橋,拱形半圓,條石砌築。橋面為坡面,瀝青鋪面。橋長8.8米,寬8.6米,單孔淨跨6.1米。

題刻「斷橋殘雪」景名的御碑是該景觀的重要歷史物證之一,位於斷橋東端北側,原碑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巡遊西湖、品題「西湖十景」、御書「斷橋殘雪」景名後,1702年勒石而立。現碑為1977年按原尺度、原刻本、原字跡摹刻重立。碑身正、背面均刻康熙御題行書「斷橋殘雪」四字。御碑的保護性建築御碑亭為清代風格的六角攢尖頂木構亭。

與斷橋相連的白堤舊名白沙堤,唐代即為連通孤山與湖岸的唯一通道,宋至明歷代沿用;清代起,為紀念曾任杭州刺史的唐代著名文人白居易,堤名改為「白(公)堤」;白堤現狀全長987米,寬33米,堤面中部為9米寬瀝青路,沿湖兩邊有石板步行道,道兩旁的堤面均為綠化,夾道相間種植桃樹和柳樹。堤體邊緣為自然湖石駁岸。

源:杭州西湖博物館總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