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打仗,為什麼黎巴嫩中央銀行先破產了?

飛天陽光 發佈 2022-04-12T20:17:40.160078+00:00

本 文 約 4200 字。4月4日,黎巴嫩副總理薩阿德·沙米宣布,黎巴嫩央行及政府已經處於破產狀態,這番言論引起了外界關注。

本 文 約 4200 字

閱 讀 需 要 11 min


4月4日,黎巴嫩副總理薩阿德·沙米宣布,黎巴嫩央行及政府已經處於破產狀態,這番言論引起了外界關注。事實上,黎巴嫩自2019年以來便處於經濟危機中不能自拔,2022年3月,國際人權觀察組織發布報告,80%的黎巴嫩人生活在飢餓邊緣。


屋漏偏逢連夜雨,俄烏戰爭的爆發,讓本就在破產懸崖邊苦苦掙扎的黎巴嫩銀行,被從後面狠狠地推了一把,徹底墮入萬丈深淵。眾所周知,南美洲亞馬遜河熱帶雨林中的一隻蝴蝶扇動幾下翅膀,就可以在兩周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更何況,一場戰爭對他國經濟的影響?


黎巴嫩貨幣。攝影/Todor Dinchev,來源/Adobe Stock圖蟲創意


伊斯蘭世界的基督教孤兒


根據世界銀行的估計,2019-2021年,黎巴嫩的經濟收縮了60%,被視為過去150年來世界所經歷的三大金融危機之一,另外兩個是1926年智利的經濟崩潰,以及西班牙在1936至1939年內戰後經歷的經濟危機。


過去近半個世紀以來,黎巴嫩飽受歷次阿以戰爭之苦。而在過去的十年裡,黎巴嫩又首當其衝地承受著敘利亞戰爭的衝擊。


都說中東是「火藥桶」,黎巴嫩就在「火藥桶」之中,常常被炸得遍體鱗傷。


現在的黎巴嫩、敘利亞以及安納托利亞的大部分地區,都屬於基督教傳播初期羅馬帝國境內的基督教中心。


7世紀,阿拉伯帝國在中東強勢崛起,征服了敘利亞,此後,伊斯蘭教成為敘利亞地區占統治地位的宗教。不過,基督教並未在這片土地被徹底消滅。東儀天主教下的馬龍教派維持住了自己的社群,並擁有相當程度的自治權。可以說,黎巴嫩是伊斯蘭世界的「基督教孤兒」。


黎巴嫩地理位置。來源/谷歌地圖


中世紀,歐洲的十字軍東征,其目的之一就是重新奪回地中海沿海屬於前拜占庭帝國的領土,尤其是敘利亞和黎巴嫩。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基督徒在地中海東岸征服的土地上建立了兩個基督教國家,黎巴嫩的馬龍教派乘此機會與法蘭克人取得了聯繫,並向羅馬教皇宣誓效忠。


不久,十字軍在地中海東岸建立的兩個國家被穆斯林勢力重新占領。但是,馬龍教派仍能得到法國和義大利幾百年的鼎力支持。


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在黎巴嫩反覆拉扯,令這塊土地一直動盪不安。到了1830年,歐洲列強建議,也可以說是脅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蘇丹將黎巴嫩一分為二,北邊由基督徒代理總督管轄,南邊由穆斯林的魯茲教徒代理總督管轄。蘇丹接受了這個方案,從此,黎巴嫩的政治結構變為「雙總督制」。


但是,「雙總督制」未能解決兩大宗教的根本矛盾,雙方依然衝突不斷。1860年,法國拿破崙三世強迫奧斯曼帝國簽訂公約,將黎巴嫩從敘利亞中分離出來,安排一位非黎巴嫩裔的基督徒來擔任總督。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作為德國同盟國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被解體,黎巴嫩和北方的居敘利亞成為法國的委任統治地。法屬敘利亞及黎巴嫩託管地分為六個國家,其中一個叫大黎巴嫩。1926年5月23日,大黎巴嫩通過憲法,成立黎巴嫩共和國,它也是法國有計劃建立的第一個阿拉伯世界中以基督徒為主要人口的阿拉伯國家。


從繁榮到內戰


1941年,法國被德國擊敗並占領,年底,黎巴嫩宣布獨立。兩年後,黎巴嫩通過了一個不成文的國家協定:採取多教派協商的制度,總統須為馬龍派基督徒,議會議長須為什葉派穆斯林,首相須為遜尼派穆斯林,副議長同副首相須為希臘東正教徒。由於歷史的原因,黎巴嫩沒有一個占人口絕對多數的教派,沒有一派獨大,就意味著各個教派之間的鬥爭永無寧日。黎巴嫩政府期望用這種大雜燴式的權力分配機制,來調和國內各個教派之間的矛盾,不要再出現宗教鬥爭。


剛開始,黎巴嫩的「大雜燴」政治結構確實發揮了穩定國內環境的作用。20世紀50、60年代,黎巴嫩的經濟發展一路高歌猛進,金融業的繁榮甚至讓黎巴嫩得到了「東方瑞士」的美譽,首都貝魯特則被稱為「中東巴黎」。


黎巴嫩城市俯瞰。攝影/Sergey,來源/Adobe Stock圖蟲創意


然而,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中都屬於排他性比較強的宗教,兩教之內的各個分支教派也都有唯我獨尊的性質。「大雜燴」能夠調和一時的矛盾,卻無法解決根本的宗教利益矛盾。更何況,黎巴嫩的周邊環境極其惡劣,東部和北部與敘利亞交界,南部與以色列、巴勒斯坦為鄰,外部一有風吹草動,都會影響到黎巴嫩國內穩定,黎巴嫩人隨時都有可能遭殃。


1958年,黎巴嫩的穆斯林發動叛亂,希望黎巴嫩能成為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的成員。黎巴嫩總統夏蒙向美軍求助,美軍出兵時,夏蒙已經被推翻。美軍進入貝魯特後,黎巴嫩陸軍總司令,同時也是基督徒的謝哈布被各方勢力推舉為新總統。謝哈布面對國內的宗教衝突,想到的辦法是讓軍隊保持中立。這個辦法確實有一定成效,但是和「大雜燴」一樣,治標不治本。


此後,一直在約旦活動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被驅逐出境。巴解組織的民兵大量進入黎巴嫩,這些異教徒武裝分子遭到基督教馬龍派的強烈排斥。


1972年9月5日清晨4時10分,德國慕尼黑奧運會舉辦期間,正當各國運動員還在睡夢之中時,突然一個名叫「黑色九月」的組織的8名暴徒,手持致命槍械,殺害了11名以色列運動員。


「黑色九月」不是一個獨立的組織,而是巴解最大的派別「法塔赫」建立的一支從事暗殺、襲擊的部隊。巴解跟以色列是你死我活的死對頭,在慕尼黑奧運會前,以色列政府關押了256名巴解游擊隊員。憤怒的巴解讓「黑九月」對以色列展開一場報復行動,於是就有了「慕尼黑慘案」。


這時候,黎巴嫩就倒了大霉。以色列為了報復巴解,入侵了黎巴嫩,攻擊藏身黎巴嫩的巴解領導人。黎巴嫩沒有去惹以色列,卻被卷進與以色列的戰爭中。以色列對黎巴嫩境內巴解的攻擊,又讓支持巴解的敘利亞對黎巴嫩進行軍事干預,並大力扶植黎巴嫩國內的真主黨游擊隊。


以色列和敘利亞的入侵,進一步激化了黎巴嫩國內的宗教矛盾。1975年4月,黎巴嫩國內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兩派兵戎相見,爆發大規模內戰。這場內戰一打就是15年,黎巴嫩全國在戰火紛飛中成為一片廢墟,平民死傷不計其數,「東方瑞士」成為90年代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貝魯特鳥瞰圖。攝影/Ramzi,來源/Adobe Stock 圖蟲創意


重建之路艱難無比


2000年,以色列從黎巴嫩完全撤軍,2005年,敘利亞從黎巴嫩完全撤軍。2006年,黎巴嫩真主黨宣布和以色列停戰,衝突正式結束。


外部的軍事干預解除後,巴解的「法塔赫」和國內真主黨還在興風作浪,成為黎巴嫩國內社會環境最大的不穩定因素。黎巴嫩政府軍與法塔赫和真主黨激戰數年,再次給這個國家帶來深重災難。直到2008年5月21日,在阿拉伯聯盟的調解下,黎巴嫩主要各方才簽訂了《多哈協議》,結束戰鬥。


黎巴嫩人終於能睡個安穩覺了吧?


儘管內戰已經平息,這個國家早已飽受摧殘,內部依然四分五裂,國家重建的難度難以想像。


黎巴嫩的宗教矛盾依然是游弋在水面下的鯊魚。各個教派都將自己的宗派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並通過掠奪國家的財富浪費了黎巴嫩繁榮的潛力。在這個內耗的過程中,貝魯特逐漸落後於杜拜、多哈和安曼等中東其他城市,其「中東巴黎」的光環黯淡無光。


黎巴嫩的宗教情況。來源/《大英百科全書》


國內的資源越來越少,可供支配的區域機會也日益流失,導致黎巴嫩那些企業家走向墮落,吞噬了國家和社會的資產,包括很多普通百姓的畢生積蓄。


黎巴嫩的各個政黨,也都是宗派政黨,幾乎所有的國家領導人,也都有宗派背景,這種現狀讓黎巴嫩政府沒有足夠的技術官僚去解決經濟問題。


由於國內經濟重建困難重重、成效不大,黎巴嫩的生產部門極其脆弱,無法滿足大多數居民的消費需求,只得高度依賴進口。2021年,黎巴嫩的進口額為113.1億美元,而出口額還不到35.6億美元。


高度依賴進口,造成黎巴嫩外匯儲備大量流失,這是造成黎巴嫩2019年開始的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9年,黎巴嫩由於公共債務高企,失業率居高不下,以及上述所說的外匯大量流失等原因,國家經濟陷入危機,銀行業處在生死邊緣。


銀行業的危機造成黎巴嫩鎊兌美元匯率持續下跌,使得居民必須的燃料和小麥等基本供應品價格一路飆升,僅僅一年,黎巴嫩的麵包就漲了七次價。


一年中,黎巴嫩估計超過半數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以下,22萬人口失業。


上帝關上了一扇門,還會順帶把窗戶也封死。2020年初暴發的全球新冠疫情,讓黎巴嫩的失業率和糧食價格都長期保持在「巔峰」狀態。接著,2020年8月4日下午6時左右,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發生大爆炸,導致超4000人傷亡,30萬人無家可歸。更可怕的是,港口成為廢墟,嚴重影響到糧食供應的穩定。該港口占了全國三分之二的糧食進口,其中有15000噸小麥當時就儲存在港口的糧倉中,爆炸使得糧倉灰飛煙滅,使得以麵食為主食的黎巴嫩人雪上加霜、嗷嗷待哺。


貝魯特港口爆炸現場。來源/網絡


2022年,當全球努力從疫情中恢復過來之際,爆發了俄烏戰爭。這場遠在歐洲的戰爭,卻成為壓在黎巴嫩經濟危機上的最後一根稻草。


俄羅斯和烏克蘭是世界兩大糧倉,占全球小麥出口的29%、玉米19%以及葵花油80%,俄烏戰爭抑制了這些關鍵農作物的出口,再度引發糧價上漲。2月全球食品價格指數平均達140.7點,比去年同期上漲5.3點或3.9%,創歷史新高,與2011年2月的前次創下歷史高峰相比也上升3.1點。全球糧食價格漲到歷史高點,供應也出現問題,各國都會受到衝擊。但黎巴嫩受到的衝擊可謂最強烈。黎巴嫩的小麥總消耗量的60%來自烏克蘭和俄羅斯,現在,只能捨近求遠向美洲國家購買小麥,運輸耗時長達25天。成本增多,帶來新一輪的物價飛漲。黎巴嫩經濟本就瀕臨崩潰,根本無力承受這樣的「蝴蝶效應」。


黎巴嫩人究竟是繼續沉淪下去,還是會利用危機重新振作起來,為自己的國家團結起來,找到一條新的國家重建之路?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1、阿里·努爾丁《黎巴嫩的經濟危機和大面積貧困》,北大中東研究評論,第十五期

2、徐心輝《列國志:黎巴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3、王新剛《中東國家通史·敘利亞和黎巴嫩卷》,商務印書館,2007年


END

作者 | 徐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