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論語》第二篇第20節-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

刀法如飛 發佈 2022-04-17T12:47:31.787103+00:00

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孔子說:「如果你對待百姓態度莊重,他們就會恭敬;如果你能孝順長輩且慈愛百姓,他們就會忠誠;如果你能選賢任能、教化民眾,他們就會互相勉勵。」

原文: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譯文:

季康子問:「要使百姓恭敬、忠誠並相互勉勵,該怎麼做?」孔子說:「如果你對待百姓態度莊重,他們就會恭敬;如果你能孝順長輩且慈愛百姓,他們就會忠誠;如果你能選賢任能、教化民眾,他們就會互相勉勵。」

逐句解釋: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

季康子:魯大夫季桓子之子,魯國正卿,實際掌權者。「康」是諡號。

勸:勉勵、鼓勵。

季康子請教孔子如何使得民眾恭敬、忠誠以及相互勸勉、講道理。

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莊:莊重、莊嚴。

以:通與,可譯為「和」。

孔子認為領導者要以身作則,保持莊嚴、孝慈,舉賢任能、教化民眾,則民眾信服而效仿。

心得總結:

本篇探討治理百姓的具體措施。季康子身為魯國的正卿,是魯國當時的三大權臣之一。他向孔子請教治理百姓的具體策略。孔子的回答是,以身作則、率先垂範。領導者莊嚴,百姓就會恭敬;領導者孝慈,則百姓忠誠;領導者選拔賢良、教化民眾,則百姓會積極勤勉、互相鼓勵。領導者做到這三點,那麼民心自然歸順,國家就會長治久安。

在孔子的眼中,為政者若想讓百姓恭敬、忠誠和勤勉,那麼需要領導者從自身做起,打造公平公正、積極健康的社會環境。這與上一章指出的「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道理一致。百姓不需要強迫順從和教化,而是領導者做出了表率,民眾自然會敬服和效仿。

孔子的話,不只是適用於治國理政,也同樣適用於企業管理。領導都希望員工服從管理、忠於職守、愛崗敬業。於是建立了一整套規章制度與行為規範,希望員工嚴格遵守。但最好的方式,並不在於規範制度建設,而在於領導者以身作則、率先垂範。領導者是員工的榜樣,你做得好,員工看得見;你做得不好,員工也看得見。上行下效,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領導者的言行就是公司文化制度的最好體現。

孔子的話還適用於教育孩子。父母都希望孩子成才,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希望孩子能夠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然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你怎麼樣,孩子就會怎麼樣。要想孩子有出息,需要父母言傳身教,樹立良好的榜樣,做好表率。

附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