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越來越多的人憎惡傷痕文學,鄧公的評價是否有失偏頗?

瀚林墨香 發佈 2022-04-18T16:28:28.749699+00:00

主要是批判文革「左」傾帶來的危害,同時也謳歌了在困難時期廣大底層人民不屈不饒的鬥爭精神,以及對黨和國家的忠誠。

傷痕文學曾是70、80年代的主流,它產生的背景,就是文革及其後的一段歷史。主要是批判文革「左」傾帶來的危害,同時也謳歌了在困難時期廣大底層人民不屈不饒的鬥爭精神,以及對黨和國家的忠誠。

傷痕文學產生的同時,紅色文學淡出了歷史舞台。理論上這是文學的進步,因為傷痕文學已不全是為政治服務,主要以刻畫人性為己任,而非宣揚階級鬥爭。當然並不是說紅色文學如何不肖,只是紅色文學作為革命的工具,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而諸如《平凡世界》《白鹿原》等傷痕文學,也成為近現代以來少有的文學經典,在文學史的地位,遠非紅色文學可比。

不過,近年來隨著愛國主義教育的加強,那些對紅色文學情有獨鐘的書友,又開始懷念起歌頌英雄模範的紅色文學來,而對以反思為主題的傷痕文學,產生出牴觸情緒。這是不對的,我們應該與時俱進,尊重傷痕文學對真理探索的貢獻,歷史的車輪終究要向前滾,而不是向後退。小編建議實在不喜歡傷痕文學的人,看看《牧馬人》,《巴山夜雨》。不過,對於傷痕文學,鄧公曾經說過一句話,說傷痕文學哭哭啼啼,沒有出息。對此,你是怎麼認為的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