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樂器,琵琶

淥水早讀 發佈 2022-04-18T23:47:30.761472+00:00

提起琵琶,大家會想起什麼呢?是著名音樂家林海的那首《琵琶語》?是漢朝時「嗚呼哀哉,憂心惻傷」的昭君出塞?還是晏幾道的那句「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圖 | 明·仇英·《停琴聽阮圖》琵琶被譽為「彈撥樂器首座」,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民族樂器。

提起琵琶,大家會想起什麼呢?


是著名音樂家林海的那首《琵琶語》?


是漢朝時「嗚呼哀哉,憂心惻傷」的昭君出塞?


還是晏幾道的那句「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圖 | 明·仇英·《停琴聽阮圖》



琵琶被譽為「彈撥樂器首座」,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民族樂器。無論古今,它都是十分讓人青睞的。


琵琶的名字,取自彈奏琵琶時,右手所使用的技法,推手為枇,引手為杷,所以叫枇杷。後來在魏晉時期,正式將其定名為「琵琶」。


圖 | 唐樂隊演奏侍女圖


琵琶出現的歷史,距今已有2200多年了。


最初的琵琶,其實傳自波斯,後來在唐朝時,琵琶被融入了大量的中國元素,成為了我們如今見到的樣子。



琵琶也不只單純指一種樂器,如月琴、阮、柳琴等,都屬於琵琶類樂器。


琵琶的聲音非常的清脆透亮,而且音色十分飽滿。


琵琶的聲音還具有一種獨特的「顆粒感」,這種「顆粒感」在彈奏長音時表現得最為明顯,琵琶的長音非常奇異,它通常是由許多的短音組成的。


圖 | 攝影師蟈蟈小姐



靠著這種美妙的音色,讓琵琶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自然而然的,也誕生了眾多讓人拍案叫絕的琵琶名曲。


如描寫王昭君被送往匈奴和親時,心中複雜情緒的《昭君出塞》,表現王昭君思念故國之情的《塞上曲》,以及感慨世間不平的《大浪淘沙》等。



古代最著名的琵琶曲,是兩篇武曲。一曲為曲意沉凝悲壯的《霸王卸甲》,一曲為曲調變化無常的《十面埋伏》。


這兩首琵琶曲都是以西楚霸王項羽為主角,它們所描寫的,也都是這位千古第一猛將的最後一場戰鬥——垓下之戰。


在這場決定著中華民族命運走向的戰鬥里,窮途末路的霸王,面對著四面楚歌的絕望,項羽引刀自刎,倒在了自己殺敵無算的劍下。



項羽沒有選擇回到江東重整旗鼓,因為他不想楚人,喪失自己心中的驕傲。


這兩首武曲,將當時的戰鬥情境與楚霸王複雜的心境,刻畫得淋漓盡致。


而這音色明亮的琵琶,其實不僅能夠用來彈奏金戈鐵馬的《霸王卸甲》、曲折多變的《十面埋伏》,也可以用來演奏縹緲雅致的《霓裳羽衣曲》。


圖 | 楊貴妃御用的紫檀五弦琵琶



我們如今看到的琵琶,是在唐朝時期正式定型的。


在公元816年的秋天,唐朝三大詩人之一的白居易,因為莫須有的謠言被貶為了九江郡司馬。


心中憂憤難言的白居易,就在一名中年歌女的琵琶聲中,聽到了一首讓他終生難忘的《霓裳羽衣曲》。


這名歌女本來和白居易一樣住在京都,他們也都因世事的無常,無奈之下漂泊在異鄉,類似的經歷,讓兩個人的心境連接在了一起。



白居易在歌女「弦弦掩抑聲聲思」的演奏中,聽到了對於人生不得志的娓娓低訴,聽到了「冰泉冷澀弦凝絕」的欲語還休。


白居易感嘆道「此時無聲勝有聲」,他被琵琶女的演奏所感染,掩面不停哭泣,淚水沾濕了他長長的青衫。


最後白居易為這位歌女,寫下了一首媲美《長恨歌》的長詩。


這次白居易沒有寫帝王與貴妃的愛恨糾葛,沒有寫「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纏綿悱惻。


圖 |《琵琶行》 王叔暉 紙本工筆重彩中國畫


白居易用這首《琵琶行》,寫出了一份,空有一腔壯志,卻只能付諸於流水的悲涼之情。


他在詩中的感慨,既是為了命途多舛的歌女,也是為了壯志難酬的自己,他在詩中說:「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而這首傳唱千古的詩作,也讓琵琶這種樂器,更為人們所熟知了。


自唐朝以後,琵琶開始大行於世,最終成為了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樂器之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