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類賦彩|筆筆得見深情

書畫論壇liyu 發佈 2022-04-19T09:12:47.642462+00:00

他的寫意人物畫,讓人感觸頗深的是畫面那一抹顏色,可以說,他把「隨類賦彩」運用得得心應手。美術學博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重慶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藝術基金專項資助青年藝術創作人才。


王躍是藝術學博士,現為西南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他的寫意人物畫,讓人感觸頗深的是畫面那一抹顏色,可以說,他把「隨類賦彩」運用得得心應手。


——陳莊






王躍:1988年生於黑龍江大慶,現為西南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美術學博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重慶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藝術基金專項資助青年藝術創作人才。


2006-2010年,畢業於重慶大學藝術學院,獲得文學學士學位;

2010-2013年,畢業於重慶大學藝術學院,獲得文學碩士學位;

2013-2019年,執教於河北民族師範學院美術學院;

2016-2019年,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獲藝術學博士學位;

2019年--至今,執教於西南大學美術學院。


《筆筆得見深情》

文/王躍



中國傳統繪畫在先秦哲學的沁潤之下,對形、色、質、空間等形式語言的表達與西方繪畫有著一定的差異性,中國傳統繪畫的「以色貌色」或「隨類賦彩」、「以形寫形」或「應物象形」、包括「經營位置」都不是以真實還原對象為終極目的,並且對光影體積的表達也非視網膜所呈現的比例透視,畫中的一切物象都是一種意象的表達。


因此,中國傳統繪畫當中要想表達光影、體積只需要高染或者低染法,便可以使觀者有一種立體的錯覺;而想表達空間的前後關係時,只需要利用一定的遮擋、疊加關係即可產生前後位置的差異;在中西融合多元文化發展的今天,許多學者將東西方繪畫拿來對比,立足西方視角對中國畫進行概括總結,所謂「散點透視」、「反透視」等理論,都是以西方繪畫的焦點透視為基點而概括總結,究其根源在於「五四運動」,這是一場具有強烈反傳統的思想運動,「中西融合」乃「至全盤西化」成為了當時的潮流,陳獨秀、蔡元培、徐悲鴻、林風眠等革命家、藝術家相繼提出以西方科學的繪畫改良中國畫,這樣的變革在融入新鮮血液的同時也抹殺了諸多優秀傳統,其中就包含中國繪畫獨有的空間觀,中國人物畫的空間理論不同於西方繪畫理論的系統化,常見於隻言片語、畫論散記,近代的美術教育從西洋繪畫的基礎入手,由於審美理念、視覺文化、思維意識上的差異性使得很多人一時難以從素描轉化為線描;把筆墨、黑白當成明暗去處理;忽視傳統的隨類賦彩,取而代之的是西方光學影響下發展出來的色彩體系。


在中國畫領域裡「置陳布勢」、章法、布局都與「經營位置」同義,而「遠」、「境」、「虛」、「實」、「計白當黑」等概念歸屬於空間研究範疇,然而,其實兩者完全可以放在一起探討,在畫面中經營物象的位置實則就是在經營空間關係。


東晉顧愷之提出:「置陳布勢」開啟了繪畫經營探索的大門,南齊謝赫首創品評「六法」提到:「經營位置」,唐代張彥遠將「經營位置」提升「畫之總要」,隨後歷代都有對「經營位置」的闡述,如北宋郭熙《林泉高致》、明代沈顥《畫麈》,清代沈宗騫《芥舟學畫編》,方薰《山靜居畫論》等,從中可以發現對於「經營位置」的研究主要對象發展到後代出現了一定的偏差,也可以說是擴充,早期中國畫不分科,顧愷之、謝赫等人提出的經營意識針對的是人物畫,而發展到唐代以後則集中體現在山水、花鳥領域。


因此,理解中西繪畫體系的差異性,了解中國人物畫空間觀念的形成及淵源,掌握中國人物畫構圖的空間建構特點,開拓中國人物畫視覺空間的範圍,極力探索繪畫空間作為一種創作思維方式的現實意義,建構中國人物畫的空間認知體系,而不囹圄在西方的透視空間之中是迫在眉睫的。



王躍作品欣賞






































-END-

書畫論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