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丘壑,禪定寫心,被後世譽為日本古今畫聖之雪舟

禪林網 發佈 2022-04-20T03:58:09.329581+00:00

在日本繪畫史上,雪舟是一位極其重要的畫家,被尊為日本畫聖。在他生活的時代,禪宗和中國水墨畫東傳日本,直接影響了日本水墨畫的發展,雪舟畢生致力於中國水墨與日本特色的融合,凸顯其個人風格,開一代新風,並澤及後世。

《風濤圖》雪村筆 野村美術館藏

在日本繪畫史上,雪舟是一位極其重要的畫家,被尊為日本畫聖。在他生活的時代,禪宗和中國水墨畫東傳日本,直接影響了日本水墨畫的發展,雪舟畢生致力於中國水墨與日本特色的融合,凸顯其個人風格,開一代新風,並澤及後世。在中日繪畫交流史上更有其存在的價值和影響,事實上日本古代的一流畫家中,到過中國者唯雪舟一人耳。


《雪舟七十一歲像》青霞贊 藤田美術館藏


一、雪舟之前的室町畫界

日本水墨畫的歷史是伴隨著禪宗文化的引進開始的。13至14世紀採用水墨方式繪製的繪畫卷本、插圖就已經出現。繪製的領域也不僅局限於禪宗寺院,城郭宮殿也以之作為裝飾的手段。作者也並不全是禪畫僧,他們中的很多人為宮廷畫師。真正水墨畫的獨立成科則直接來自中國宋元文人畫的影響。這一時期的禪畫僧有赴日宋僧蘭溪道隆等,其時在日本作品影響廣泛者首推南宋末牧溪。牧溪水墨畫「皆隨筆點墨而成,意思簡當,不費妝飾」,其枯淡山野意趣最受日人喜愛,在日本畫壇播下了水墨種子,指明了寫意表現的種種可能。


《效高克恭山水圖卷》局部 雪舟筆 山口縣立美術館藏

日本初期水墨畫創作多表現釋迦、達摩等佛教題材,佛庭祖師的描繪過程被看作是水墨繪者自覺修煉的最好途徑,同時也得到了作為統治階層的室町幕府階層的支持,其中原因很多,最為主要的是水墨畫所具備的直抒胸臆,簡潔明了的可能性,創作被看成一種自身修禪的感悟過程。


《效梁楷黃初平圖》雪舟筆 川端康成舊藏 現藏京都國立博物館

應永年間(1394—1428)伴隨著禪寺雅集活動的興起,水墨畫的題材開始轉向山水軸卷,之後,很快又轉向書齋畫、詩意畫等。表現的多為禪僧的修養、意識,通過描繪詩境表現禪僧的思想。筆意趨向工整、纖細化,寓意、題材趨向固定化。主要通過有限的小景描繪,表達一種心的無限。應永詩畫軸題材多山中小景,在描繪深山幽谷溪山佳處中尋求心靈的慰藉。表現風格上注意表現過於細密柔弱化的傾向性問題,開始尋找更直接強勁的表現形式。御用畫師如拙的《瓢鯰圖》(應永三十年,1423 年作)被看成在新樣式上的一次成功探索,他的構圖是馬遠遺風,筆意則更多仿效梁楷。


《冬秋山水圖》雪舟筆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盛唐之後,中國畫山水、花鳥、人物三分而立的局面形成。同時代的東瀛寫意水墨(特別是山水,花鳥)尚未成熟,只有唐代人物仕女畫風被繼承發展著。之後,日本統治階層目光開始注意到宋元水墨發展的新成果,進而作為文化權力的象徵而極力尋求。義持執政期間迎來了寫意水墨與宮廷趣味相結合而逐步日本化的周文時代(如拙的弟子),在其影響下,很快形成一個畫家群體,他們在周文基礎上對於墨、線的傳統加以繼承,對於周文畫中留白的傳統深入發揮形成側面留白(南宋偏角構圖),進而結合詩情畫意,畫面呈現出一片枯淡蕭條的境界。


《西湖圖》雪舟筆 靜嘉堂文庫藏

1463年宗湛取代周文成為新的御用畫師,這時的室町畫界形成了新的格局,出現了中央的宗湛和阿彌派,西部的雪舟,東部(鎌倉)祥啟,他們的共同點是在吸收宋元畫風的基礎上,自我表現意識開始覺醒,中國正統樣式、畫論研究受到重視,筆墨意識成了自覺追求,在以超越周文畫的境界式樣為目的、謀求古典主義的表現為大背景下形成一股旺盛的畫壇新風。這時也正值水墨發展的完善期、成熟期,水墨畫開始從禪宗要求向大眾化,世俗化演變。從詩文題記到留白,再向平面裝飾化發展,最後向金碧障壁畫時代演化。


天章周文《山水圖》


而這一時期,雪舟的山水、人物題材畫風逐漸脫離宋元諸家的筆意影響,開始自覺尋求新的表現樣式,成為室町水墨的完善者。到江戶時代,雪舟即有畫聖之目。



《四季山水圖之春》雪舟筆 石橋財團藏

二、雪舟的成長之路和幾個重要創作階段

雪舟,備中赤浜人(現岡山縣西部),姓藤氏,俗姓小田。少年時代閱讀了大量漢文典籍,很早就入京都相國寺,成為春林周藤的弟子。相國寺是幕府時代冊定的仿中國宋元「五山十剎」之一,也是宋代傳入日本水墨畫的起點。在此他得以大量接觸中國書畫,其中南宋畫家揚無咎對他影響甚大,故為自己起名等揚。畫技的師傅則是周文(周文是相國寺的都管),在這裡,雪舟開始向周文系統地學習繪畫,並且在這一時期,他接連不斷地繪製了大量的詩畫軸,這也是他在詩畫軸創作研究的一個重要時期。


《高士觀瀑圖》馬遠筆 大都會博物館藏

畫中高士隱逸空靈,呈現出典型的禪境。年少的雪舟在成為山水畫家前,也接受了嚴格的佛像畫訓練,尤其擅畫佛菩薩、羅漢像。多方面的素養積累,為其日後成為一位傑出的山水畫家進行了充分的鋪墊。雪舟後來在相國寺擔任「知客」一職。被稱作「揚知客」,這個稱呼在後來離開相國寺入明,定居在雲谷庵等等,伴隨著雪舟一直沒有改變。在京都相國寺濃重的藝術氛圍之中,他潛心探索水墨畫的精髓,真正開始了自己的藝術生涯,並在30~40歲之間把住所搬到了周防(山口縣),成為一名住持。之後,他又成為雲谷庵住持,成為這一地區最有名的畫僧。


《四季山水圖之冬》雪舟筆 石橋財團藏

1462年,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見到浙江海鹽天寧寺高僧楚石梵琦題寫的手跡「雪舟」二字,若有所悟,請教於相國寺鹿苑院住持。住持告訴他,雪舟二字含義深遠,既有唐人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無窮禪意,也有晉代王羲之為王子猷書「溪雪乘舟」的幽絕詩境。「揚知客」 豁然開朗,從此以雪舟為自己的終身名號,同時,也堅定了他要到中國尋源問流的決心。


《四季山水圖》畫卷 局部 雪舟筆 毛利博物館藏

40歲以後的雪舟,已不再滿足於從宋元畫摹本上模仿水墨畫的外在形式,而想獲得中國畫的內在精神。1467年的某一天,對雪舟來說是特殊的,他終於等來了隨遣明使團西渡的機會。而之前,他已在日本本州最西部山口,一面作畫,一面尋覓機會,足足等了4年。這一年,雪舟48歲。他們一行在寧波三江口來遠亭登陸,受到熱烈歡迎,寧波官府安排他們住進館驛。一同渡航的朋友還有桂庵玄樹、呆夫良心等等。上陸後他首先參拜了明州慶元府的天童山景德禪寺。在這裡他獲得首個僧位,有「四明天童第一座」之稱,這成為雪舟以後重要作品的落款。


《四季山水圖》畫卷 局部 雪舟筆 毛利博物館藏

之後一段時間,他北上到京師(北京)參與繪製了明廷禮部院中堂壁畫的創作,參加各種詩會活動。這一時期,他不停地收集大量的畫本、畫稿,只要可能就立刻摹寫品味,並作有大量實景寫生稿,至今流傳的這一時期作品有《揚子江圖卷》、《唐土勝景圖卷》等等。這些寫生作品可以看出他對傳統技藝新的理解與進步,在完成古典臨摹、實景寫生兩方面訓練之後,新的畫作則看得出他在作品中已融入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的生活感受。常年的實景寫生,被雪舟認為是畫家的第一要務。《四季山水圖》就是入明期間所繪,明顯透露出李在(明代宮廷山水畫家)的影響。


《破墨山水畫贊》局部 雪舟筆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攜帶大量畫稿畫論,雪舟於1469年歸國。為了躲避應仁的大亂,他把住所搬到了北九州,在豐俊大分建天開圖畫樓,取宋代詩人黃庭堅「天開圖畫即江山」之意。這裡成為他創作的大本營。這一時期,他繼續研討入明所學新的古典樣式、風格,臨摹大量宋元名家作品,著名的有臨摹夏圭所作的《夏景山水圖》,寫生作品有《鎮田淹圖》,創作了傾注大量心血的代表作品《四季山水圖》、《梅花壽老圖》等。


《四季花鳥屏風》雪舟筆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此後,為避戰亂雪舟又幾次遷移住所。較重要的作品有文明十三年(1481年)於美濃的雲樂山正法寺(岐阜縣南部)作《金山寺圖》,同年製作水墨山水貼交屏風。文明十四年(1482年)入出羽立石寺(山形,秋田縣)作《山寺圖》,文明十五年(1483年)返回京都,歸途中作《富士山圖》,文明十六年(1484年)返回山口,得以再次安定下來,文明十七年,(1485年)依次創作了《山水圖》、《山水長卷》、《秋冬山水圖》、《黃山谷像》、《四景圖》等名作。文明末期的這段時間,正是雪舟益發自由老到的時期。


《山水畫贊》雪舟筆 了庵桂悟贊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延德三年,71歲的雪舟完成了自畫像,明四年(1495年)作《破墨山水圖》。雪舟在文龜元年(1501年)80歲高齡時以驚人的毅力和旺盛的精力遊歷本州日本海沿岸,所作《天橋立圖》再一次顯示出傳統模仿和真景描繪二者兼具所達到的高度,標誌著雪舟的最高成就。


《樹色平遠圖》郭熙筆 大都會博物館藏

他醉心於宋代儒士的心境,「林泉之志,煙霞之侶,夢寐在焉」。在這種精神狀態下,繪畫用筆、筆墨意趣一任自然,「豎劃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迥」,從外輸到內省,其生活方式已經與詩仙道人無異。晚年的水墨成為醉墨,成為自然的畫仙,得享高壽,永正三年(1506 年)在山口去世,《山水圖》成為他的絕筆。



《山水畫贊》雪舟筆 龍崗真圭贊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三、雪舟藝術實踐的心象

室町時代是日本美術向近代美術方向展開的過渡期。飛鳥時代以來佛教美術占據美術主流地位的局面改變了,在提倡自我修行的禪宗文化的影響下,抒情寫意的水墨藝術找到了與禪宗「自心」的契合點。禪宗提倡的「於諸境上心不染,日無念。於自念上,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的要求成為禪僧日常生活態度的指導原則,在禪寺內作為自省修道的手段,被普遍採用。


《育王山屏風》雪舟筆 私人藏

歸國後的雪舟,面對幕府朝廷力邀其創作金殿繪畫,他以「僧筆不適合繪製金殿畫」為由,婉言謝絕。正以此為契機,他脫離中央畫壇,成為「在野的畫人」,「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里」,是此時雪舟生活的真實寫照。


《觀音金泥畫贊》雪舟筆 私人藏

面對紛擾人生,禪僧雪舟無奈地逃避著仕途,但又不得不依靠權貴的庇護,離開京都來到山口縣是為躲避戰火,幸運的是得到了大內教弘的幫助,僧侶安穩的生活得到保障。航渡中國求新法也是得到了大內、細川等貴族階層的支持。


《四季山水圖》雪舟筆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雪舟作為「等揚」自己選擇的號,應看作是他的修禪心象的真實表露。鹿苑院僧錄司龍崗真圭認為「雪舟」的「雪」是純淨的,不受灰塵的,用其比作自心,可以是「真如之體」,「舟」是泛之水上,又能靜靜停於水面之上,用以比心則是「生滅之用」,是其一生心路的最好釋解,靜謐禪心的真切表白。


《破墨山水圖》雪舟筆 私人藏

秉承禪宗的「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皴染築就景之自然,尋求生命真摯的體驗,焚香獨坐,在漢籍古典詩詞中求得心靈的滋養。特別是莊子「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的人生感悟都給了雪舟以很大的教益和啟發。通過親身遊歷和潛心專研,他深入掌握了中國傳統筆墨程式,從臨撫宋元,師法中國景物,再到師法日本景物,創造出具有日本民族特點的水墨畫——漢畫。他是第一位將水墨畫賦予個人情感和民族氣質的日本畫家,寥寥數筆,超越於現實物象畫之餘技,心的意志,造化的變遷,直指表達,出入於群山的真自然,懷抱禪律的逸氣,「識心見性,自成佛道」。在水墨藝術中流露著與生俱來的靈性。

本文原載《國畫家》雜誌


《四季花鳥屏風》雪舟筆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效李唐牧牛圖之渡河》雪舟筆 山口縣立美術館藏

《效李唐牧牛圖之牧牛》雪舟筆 山口縣立美術館藏

《松下高士圖》雪舟筆 私人藏

《破墨山水畫贊》雪舟筆 李蓀 朴橫文贊 私人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