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重推出《黃河寧夏水利史源》(43)第七章 第四節(徵求意見稿)

楊森林文集 發佈 2022-04-20T06:21:03.229078+00:00

楊森林 曹雄/文第七章 黃河寧夏主河道與支流變遷第四節 渭河支流及涇河支流變遷一、葫蘆河 葫蘆河作為渭河支流,又稱瓦亭水、隴水。因河床狹窄曲折,形似「葫蘆」得名。


楊森林 曹雄/文

第七章 黃河寧夏主河道與支流變遷

第四節 渭河支流及涇河支流變遷

一、葫蘆河

葫蘆河作為渭河支流,又稱瓦亭水、隴水。因河床狹窄曲折,形似「葫蘆」得名。發源於寧夏西吉縣與海原縣交界處的月亮山南麓,向南流經西吉縣白城、新營、城郊、城關、夏寨、硝河、將台、興隆、玉橋等9個鄉鎮,在玉橋鄉下范村進入甘肅省靜寧縣北峽口。復南向天水,在三陽川與渭河交匯,實際是渭河的支流之一。

葫蘆河是固原市重要的水域資源。河源處海拔2570米,出縣境處海拔1676米。在西吉縣境長120公里,流域面積3281平方公里。它的支流眾多,主要支流有馬蓮川、唐家河、十字路河、好水河、渝河等。

古老的葫蘆河,像一條玉帶,蜿蜒在六盤山下的肥沃土地上。從西吉縣月亮山里那一股股清澈的泉水裡,匯聚成葫蘆河最初的源頭。葫蘆河從這裡一路歡唱著,流經西吉縣城、將台堡、興隆鎮,沿途又匯聚了馬蓮河、好水河、什字河等眾多大小河流,永不知疲倦地向下游奔去。葫蘆河流經寧夏西吉及甘肅莊浪、靜寧、天水,最後在天水市三陽川匯人渭河。

葫蘆河沿岸是我國公認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媧的故鄉。在這裡,中華遠古的先民們披荊斬棘、繁衍生息,為中華民族的興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神話和故事裡,葫蘆始終與神仙和英雄為伴——八仙中的鐵拐李、壽星南極仙翁、濟公和尚等都身背葫蘆或腰懸葫蘆,葫蘆被認為是給人類帶來福祿、吉祥的寶物。所以葫蘆自古以來就是「福祿吉祥」「健康長壽」的象徵,也是保宅護家的「寶貝」。葫蘆諧音為「福祿」,寄託著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和追求。甚至在現代文明的今天,以葫蘆為模型的吉祥物,還被人們擺放在家裡的客廳里,掛在牆壁上,甚至作為飾品掛在汽車裡、腰帶上,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二、葫蘆河支流

(一)馬蓮河

發源於西吉縣馬蓮鄉河谷平川,馬蓮河水由東向西貫穿全鄉,上游的巴都溝村,有1958年3月開工修建的西吉縣最大的馬蓮水庫,庫容705萬立方米,防洪標準達到千年一遇,可灌溉農田10平方公里。

(二)唐家河

發源於隆德縣觀莊鄉雷神梁,位於最北端,與原州區和西吉縣接壤,流域面積10.6 km2。上游為土石山區,中下游為黃土丘陵區和河谷階地,年均值長流水34.8萬立方米,年平均流量0.011立方米/秒。

(三)十字路河

發源於六盤天池,位於隆德縣城東北20公里處的六盤山觀莊鄉前莊村東六盤山腰,又稱北聯池、雷澤、朝那湫、北亂池、北聯靈湫等。人文始祖伏羲孕生的地方,被譽為古「隆德八景」之一,天池海拔2530米,水面闊50餘畝。池三面環山,九峰團繞,岩崢峰疊,巍峨峻拔,嵐煙出岫,神秘莫測。池狀如葫蘆,水光瀲灩,沉澈明淨,峰巒倒影,幻若仙境,環境清幽,歷史悠久,是自然與人文相交融的旅遊佳地。流域面積127.8平方公里,長29公里,均值長流水663萬立方米,年平均徑流量0.209立方米/秒。

(四)好水河

即好水川,川垴源於六盤山主峰西麓山根下大水溝,位於隆德縣北,與縣城隔山相距8華里。川水自東而西,經好水、楊河兩鄉,由西吉興隆鄉入葫蘆河川,全長約60餘里。源頭好水鎮附近的紅土路村有一泉眼,水涌甘冽,經久不涸,俗稱好水泉,川亦因泉而得名。流域面積121.3平方公里,長27公里,均值長流水402萬立方米,平均徑流量0.128立方米/秒。

(五)渝河

位於寧夏隆德縣境內,發源於六盤山南麓,經隆德縣城,過沙塘、神林、聯財三鄉鎮流入甘肅省靜寧縣葫蘆河、最終歸渭河。流域面積481.3平方公里,全長47公里,水資源量2720萬立方米。經過多年治理,2019年11月11日,渝河入選水利部首批建設示範河湖名單。

三、 涇河及其支流變遷

(一)涇河

涇河是黃河支流渭河的一級支流,發源於寧夏六盤山東麓。涇水之源在寧夏涇源老龍潭,而實質上卻在甘肅莊浪桃木山。《漢書·地理志》「幵頭山在西,禹貢涇水所出」,《淮南子·地形訓》「涇出薄落之山」,郭璞《山海經注》「涇水出於安定朝那縣西笄頭山」,皆言其山為涇水的根本源頭所在。而《淮南子·覽冥訓》「嶢山崩而薄落之水涸」,則道出了涇水之源曾發生地質搬運的軼事。當地民謠「湫頭兩朵雲,隴右千山雨;朝那一杯水,涇河萬里源」,則彰顯出其山其水的神韻。

如今涇水有南北二支,南源出於涇源縣馬尾巴梁東南1公里的老龍潭,現在是引涇北流,穿過六盤山,解決西海固缺水地區人畜引水工程——「寧夏固原地區(寧夏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水源工程」的取水源頭。北源出於固原大灣鎮。河源高程2540米,由西向東流,38.9公里後(涇源縣境內幹流全長),在平涼市大陰山下崆峒峽入甘肅省境,至平涼八里橋,南北兩水匯合。東流經甘肅涇川,於楊家坪進入陝西長武縣,再經彬州、涇陽等,於西安市高陵區陳家灘注入渭河。涇河全長455.1公里(涇川縣誌記為451公里),流域面積45421平方公里。細數其涇源縣境內水源,有涇河源頭各支溝、盛義河、香水河、胭脂峽等較大河流。河道落差大,河道比降17.4‰,幹流河谷開闊,一般在1公里以上。多年地表水資源量10142萬立方米。

  涇河在老龍潭是翠峰秀谷中的一泓淨水,清波澹澹,水波不興,以處子優雅自如的姿態溢出垻沿,瀲灩著柔波。瞬間,水流秒跌深谷,撞擊山崖,發出千軍萬馬過境的巨吼,水頭濺濕了石峽兩壁,堆起了千萬朵白色浪花。俄頃,又吐玉流虹似地飄曳而去,注入二潭、三潭。

迴旋中注滿石潭,再款款流入石峽,繞出幾個弧線優美的河灣,從青石河床上流過,河面蕩漾著碧波,奔騰著生命的歡歌。

涇河在六盤山境內流經眾多風景秀麗、景色宜人的景區景點,著名的「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胭脂峽景區」等均在之內。涇河是固原境內水量最為充沛的一個河流,也是涇源縣的母親河。

涇河是一條古老而著名的河流,伴隨著她有許多傳奇。因為涇水清,渭水濁,在涇渭交匯,即將注入黃河的陝西高陵縣榆楚鄉上馬渡村南二、三百米處就出現了涇渭一清一濁、「涇渭分明」的奇異現象。涇河也以魏徵夢斬涇河老龍王(《西遊記》十一回)和《柳毅傳書》(《唐宋傳奇》)聞名遐邇。成吉思汗率領蒙古大軍第一次攻打西夏王城興慶府失利後,也曾來到涇河的源頭,六盤山老龍潭養傷。

(二)涇河支流

涇河在寧夏境內的支流有:頡河、洪河、大路河、紅河、暖水河、茹河等——

1、頡河

即涇水北源。源於六盤山東麓涇源縣大灣鄉紅溝,在蒿店以東的芡麻灣入甘肅省境,至八里橋處匯入涇河。河長50.5公里,平均比降12.9‰,流域面積421平方公里,年均掛流量3452萬立方米,年輸沙量28.5萬噸。

2、洪河

發源於固原彭陽新集六盤山東麓,河源高程2330米,由西向東南流,經固原、鎮原、涇川等縣,於涇川洪河鄉王家嘴入甘肅省境,至羅漢洞鄉曹頭景家注入涇河。河口高程977米,河長187.2公里,平均比降3.38‰,流域面積1336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0.6077億立方米。

3、大路河

又名大蘆河、蘆水。發源於固原蒿店炭窯溝,從青龍入平涼市境,流經西陽、寨河、楊莊、草峰鄉,從四十里舖鎮瑤峰頭匯入涇河。在其徑流區域內,有60多條小溪從兩側注入此河。境內全長65公里,河床寬50至100米。集水面積219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為0.289立方米/秒。7、8、9三個月的徑流量占全年徑流量的59.1%,4、5、6三個月的徑流量僅占全年徑流量的14.2%。它是一條常年不斷流的河流。

4、紅河

發源於固原彭陽新集,由紅河鄉任家川入涇川縣境,向東南流經柳王、東莊、紅河鄉、水泉張、上趙、楊呂村、羅漢洞鄉、北坡、挽頭坪,於曹頭景家匯入涇河。年平均流量1. 93立方米/秒,常水流量1. 22立方米/秒,最枯流量0. 056立方米/秒(1965年8月22日),最大洪水流量1710立方米/秒(1966年7月26日)。常水期,一般河段水深0. 2至0. 4米。河床比降1/250。年平均含沙量3500噸。

5、暖水河

發源於涇源惠台的馬場溝,由西向東流經惠台、米崗、沙塘川進入甘肅崆峒峽,海拔高度2642-1941米。境內主河道長27.4公里,流域面積173平方公里,地勢由西向東傾斜,河道比降17.5‰,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3028萬立方米。

6、茹河

發源於固原原州區開城鄉水溝壕,由西向東經古城、彭陽、城陽,在鎮溝圈匯入蒲河,全長92.8公里,流域面積2088平方公里。茹河左側有較大的支流小河支流,其上游稱黃家河,在原州區境內。黃家河有母家溝支流和康溝水庫河支流兩條,在崾峴水庫下游匯流,流域面積都為80平方公里左右,長度分別為26公里和31公里。茹河流域常降暴雨,多發洪水特徵,南多北少。茹河流域屬黃土丘陵地貌,由於降水比較集中,土壤沙化,植被覆蓋率低,流水侵蝕比較嚴重,河谷大體為「U」字形,岸坡較陡直。

茹河是軒轅黃帝的故鄉河,中華民族發祥地,周先祖在這裡興業,開闢農耕文化的歷史先河。因此,茹河也稱之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