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章競、《漳河水》與涉縣

清漳兩岸 發佈 2022-04-20T07:17:21.306585+00:00

長篇敘事詩《漳河水》的作者阮章競,離開我們已整整10年。他生於1914年,廣東中山市人,家貧,只上過4年小學。

作者: 李亮

長篇敘事詩《漳河水》的作者阮章競,離開我們已整整10年。他生於1914年,廣東中山市人,家貧,只上過4年小學。13歲當油漆畫學徒工。20歲到上海給廣告公司當畫徒餬口,曾參加冼星海組織的救亡歌詠活動。抗日爆發,投奔八路軍,他說自己12年間,一天也沒有離開過太行山。最早從事劇本創作,以洪荒、嘯秋為筆名。1943年,發表話劇《未熟的莊稼》、《糠菜夫妻》,歌劇《比賽》等,1947年創作歌劇《赤葉河》等。本人其時正讀小學,在本村東戌的土台子上看過《赤葉河》的演出盛況。「五道廟,牛犢台,燕燕兒洗衣下河來。」一彎新月,照著赤葉河朦朦夜色,觀眾第一次看到彎月如真的布景,呼出排山倒海的驚叫。

1943年3月,他在涉縣下溫村創作了長詩《柳葉青青》。而《漳河水》的問世,則是繼李季《王貴與李香香》長詩之後又一部新詩力作,奠定了他在中國新詩上的重要地位。在涉縣,他還寫了長篇敘事詩《圈套》、民歌體抒情詩《送別》、《盼喜報》等,使用阮章競名字,開始了「阮章競時代」。

長詩《漳河水》不僅以清漳河兩岸為背景,更取材於涉縣婦女生活,文末並標有「初稿完於臥虎坡」。


臥虎坡在哪裡?歷來一直是個謎。詩人好像有意不說破,並在其後的多篇文章和多次談話中都沒明說。王維國先生在他所編著的《河北南部解放區文學概觀》一書中,用了很大篇幅作考證,並引用詩人的回憶文章說,「1949年春天,我列席了太行區黨委召開的婦女工作會議(1月30至2月2日在涉縣東戌村召開——李注)之後,又沿著清漳河,回到過去的駐地看了看,……為她們寫個作品的念頭,就像久蓄在太行山裡的水,忽然打開了閘門。」作者當時住在太行區文聯的新駐地東豆莊村。王文接著寫道,「如果按照詩人的說法推測,他從東豆莊由北向南走到涉縣城,溯河向上是文聯原駐地下溫村、太行劇團原駐地懸鐘等。」這一帶均沒有臥虎坡。「『臥虎坡』屬於哪縣哪鄉?」王維國也沒能找出答案。

作為當地人的我,很容易破解這個謎。我認為,臥虎坡就是東豆莊村,理由有二。其一,2月初,詩人列席罷婦女會,重訪故地;詩人創作的火焰一旦點燃,素材一旦得到充實,創作會立即進行,不會像今天的一些作者,另找別墅去寫詩,更不會把戲劇部長的工作全部拋開長達20天。其二,也是更重要的,東豆莊古名就叫臥虎村,因位於臥虎山坡而得名;坡上另一個村叫西臥虎。因兩村與相距5華里的武安縣重鎮陽邑毗連,風水先生說,陽(羊)邑被兩隻虎吃著,極為不利,遂仗著村大勢強,硬逼著兩個小村改為今名,以便陽(羊)邑吃住豆莊(參見《涉縣地名志》)。極善搜集民俗民謠的詩人,不會在他的駐地聽不到這樣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既然臥虎村改名屬於被迫,詩人為其恢復原名,便是一種對弱者的同情。再者,打日本是在打東洋,打老蔣是在打洋人的走狗,詩人有意用臥虎而不標豆莊,便是情理之中的事。至於加一坡字,不僅兩村即建在臥虎山坡,我還認為,當時的黨中央就在西柏坡,長詩初成於3月26日,而3月中旬,恰值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剛於西柏坡閉幕。大山之坡,藏龍臥虎之地也,一語雙關,詩人暗中在表達著對黨中央的頌意。既善於類比又善於聯想的詩人,以臥虎坡來代替豆莊村,不是既有詩意,更有深意嗎?而在詩人看來,臥虎坡指哪裡,簡直就無須再說明,其含義也無不便細講。所以我說,《漳河水》寫作的具體地點,就是東豆莊村而不應再有疑義。

關於長詩取材於何方?王維國先生在他的著述中也作了設問。詩人在《漳河水.小序》中說,「三個女主人公到底是哪個村的,沒打聽出來。群眾說好多村都有這樣的故事和大同小異的歌兒。」著述者接下去說,「儘管如此,按照詩人對太行區婦女工作會議上所反映出來的問題思考,可以說,《漳河水》取材於以涉縣為中心的太行廣大婦女的生活、勞動和鬥爭。」這種說法是不錯的,但我以為還不夠全面。詩人小時候,有一個遠房姐姐,被逼嫁給一個比她大二十歲的男人,後來被打回娘家,十分令人同情。而文學中的人物,又常是「拼湊」起來的角色,《漳河水》中的三個女主人公中在舊社會的遭遇,不一定沒有這個姐姐的影子。

阮老曾在涉縣生活戰鬥這麼久,老區人民對他是懷有深深感情的,在他去世的10周年,獻上這篇小文,以表達我們由衷的敬意與懷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