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破陣子》:8句詞勾勒沙場凌雲志,一語道破無奈的現實

晴空莽莽 發佈 2022-04-20T13:51:36.719527+00:00

有著「詞中之龍」美譽的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絕不僅僅是一介文士。大多數南宋權貴尚且還沉迷在醉生夢死的溫柔鄉里,21歲初出茅廬的辛棄疾迫不及待在山東參加抗金起義,起義軍失利潰散後回到宋廷擔任地方長官,訓練兵卒,積攢力量,極力主張北復中原,是個實實在在的主戰派。

有著「詞中之龍」美譽的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絕不僅僅是一介文士。

大多數南宋權貴尚且還沉迷在醉生夢死的溫柔鄉里,21歲初出茅廬的辛棄疾迫不及待在山東參加抗金起義,起義軍失利潰散後回到宋廷擔任地方長官,訓練兵卒,積攢力量,極力主張北復中原,是個實實在在的主戰派。

這曲破陣子,大約是辛棄疾倍受打擊20年後,與主戰派代表人物陳亮會面後所作: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飛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當初南歸的辛棄疾23歲,正是意氣風發的年紀,在朝堂任職時多次上書抗金北伐,並提出不少切實可用的建議。這些建議受到了諸多有志之士的稱讚討論,卻在朝廷上被連潑了好幾盆冷水。

主政者欣賞他的才華,卻對抗金北伐毫無興趣,便將辛棄疾調派到地方去整頓治安,美其名曰「歷練」。

或許因為其身上「主戰」標籤太過鮮明,辛棄疾在官場上倍受排擠、難以立足,終其一生擔任的最高官職只有「從四品龍圖閣待制」。

細品詩詞

據《詞林紀事》載,辛棄疾與陳同甫共飲,酒至半酣論天下局勢,陳同甫害怕聽了不該聽的話被滅口,連夜盜馬而逃,後來致信辛棄疾試探,辛棄疾便作了這首詞回應。

這首破陣子,從副標題上看是送給友人的壯膽的,實則也是辛棄疾滿腔壯志難酬的苦悶牢騷。

上闋是辛棄疾追憶早年抗金起事的經歷:

醉酒後挑亮昏暗的燭火,端詳著手中的寶劍還沾著一抹鮮紅血色,不知不覺沉睡過去,夢裡耳邊還斷斷續續響起了軍營的號角聲。

將鮮美的牛肉(八百里)分享給部隊士兵切片烤著吃;軍營里演奏的粗獷戰歌悲壯雄渾,聽著就激動人心,秋高氣爽的時節,沙場正在檢閱士兵。

下闋將軍的豪情壯志和苦悶失望直接形成鮮明反差,一語驚醒夢中人!

英勇的將軍跨上的盧戰馬疾馳而行,手中弓弦的聲響如同在耳邊霹靂轟鳴,他努力想要輔佐君王的事業,收復故土統一天下,爭取贏得生前的赫赫威名,得到死後名垂千古的機會。

可惜熬到兩鬢斑白,依舊無法報效朝廷。

「可憐白髮生」,最後一句點睛之筆,將此前的沙場戰歌、意氣風發、勇往直前全部都推翻了,將軍再勇猛無敵,再忠心不貳又如何?

縱有凌雲志,可嘆英雄無用武之地,這是辛棄疾的悲哀,也是南宋眾多有志之士的意難平。猶記得陸游的臨終遺言「王師北望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何為壯詞?壯膽與悲壯

詞的前9句都是辛棄疾的理想,那一刻他仿佛化身成征戰沙場的將軍,從容不迫,斬釘截鐵,即將完成平生的夙願。最後一句則從理想中幻滅,面對現實的窘境,終成泡影。

辛棄疾的「壯詞」只是心中理想,在苟延殘喘的南宋小朝廷到底無法成為真正鼓舞人心的戰歌,只是幻影,只是夢境,只能是「悲壯」。

至於說送給友人陳同甫的「壯詞」,大約是同病相憐,聊以安慰勸解罷了。二人志同道合,同樣積極抗戰,卻被朝中的投降派肆意打壓,同是天涯淪落人啊!

寫在最後

喜歡稼軒詞,兼具豪情與柔情。

常見豪言壯志之語如「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亦見婉約明悟如「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馬上能賦詩,沙場能斬敵,《水龍吟》裡英雄血淚何處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