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夜渡湘江寫下一首妙詩,短短的幾句妙趣橫生,值得我們一讀

塵世曉書僮 發佈 2022-04-22T23:55:37.618202+00:00

孟浩然年輕的時候一直在家閉門讀書,直到40歲才離開故鄉前往長安,在此期間很少出門,唯一的一次是36歲時曾到江西探望好友袁太祝,這也是他青年時代離家最遠的一次,並且時間還很長,在江西停留了幾個月的時間,還創作了《夜渡湘水》一詩,記錄了那一次遊歷經由湖南到達江西的經歷。

孟浩然年輕的時候一直在家閉門讀書,直到40歲才離開故鄉前往長安,在此期間很少出門,唯一的一次是36歲時曾到江西探望好友袁太祝,這也是他青年時代離家最遠的一次,並且時間還很長,在江西停留了幾個月的時間,還創作了《夜渡湘水》一詩,記錄了那一次遊歷經由湖南到達江西的經歷。

湘水即湘江,湖南最長的一條江,由南向北貫穿全境,成為湖南的「母親河」,當時孟浩然正是從故鄉湖北襄陽一路南下,經由洞庭湖到達湘江,進入湖南境內。孟浩然在《夜渡湘水》一詩中,用一種極為平淡的口吻來描寫,從而表現出了作者的淡雅和閒適,以及對於漁村生活的嚮往,屬於是一首記敘詩,情感真摯而恬淡,寥寥數語描寫得生動有趣。

客舟貪利涉,闇里渡湘川。露氣聞芳杜,歌聲識採蓮。

榜人投岸火,漁子宿潭煙。行侶時相問,潯陽何處邊?

孟浩然是唐朝最具有魅力的一位詩人,連當時大名鼎鼎的李白,以及王維和杜甫,對他都極為欣賞。孟浩然不僅才華橫溢,另外品德高尚,被無數人奉為楷模;其詩風格獨特,最為大眾所熟知的便是《春曉》,整首詩淺顯易懂,但又是別具一格,寫出了完全不一樣的春色美景,為此年年入選小學課本,成為了唐詩中的經典之作。

這首《夜渡湘水》創作的時間大約是開元十五年(公元727),當時孟浩然剛剛36歲,應好友的邀請於是從故鄉襄陽出發,前往嚮往已久的瀟湘大地,為了可以早一點見到好友星夜兼程,馬不停蹄地趕路。正是在路上,看到了眼前的景色,還有漁民們平淡的生活,讓詩人有感而發,於是創作了這麼一首有趣的詩。

首聯便是緊扣主題,寫出了當時一種平淡的心境,還有趕路時的心情,「客舟貪利涉,闇里渡湘川。」一路上風塵僕僕,客船由於趕路,以至於錯過了借宿的地方,只好在黑夜裡暗渡湘江,希望可以快一點到達目的地。這兩句其實有一些平淡,無非就是描寫當時的情景,但是結合下面的幾句,就會發現這兩句最為突出。

頷聯和頸聯著重於描寫眼前之景,把所見所聞全部融入進了詩歌中,使得這幾句更具有感染力,也更加的生動有趣;露氣中飄來杜若的香氣,更遠的地方,還不時傳來優美的歌聲,那歌聲清脆悠揚,細細聽來,正是採蓮女的歡聲笑語。船夫把船停靠在岸邊的燈火處,到了近處才發現所有的漁民在夜宿潭邊,周圍燃起了熊熊烈火。

最後一句結尾寫得更巧妙,由於孟浩然一直希望可以早點到,為此在停下來之後,還在不停地問船夫,「行(侶)時相問,潯陽何處邊?」在停下來之後,只好不停地詢問,潯陽在什麼地方,到底要什麼時候才能夠到達?在這兩句話中,孟浩然再一次描寫了當時的心境,希望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到達目的地。

孟浩然的詩往往看上去很尋常,好像寫得很一般,可是只要細細品來,卻又會發現意境唯美,不僅寫得很巧妙,同時還有一種獨特的美。這首《夜渡湘水》儘管只是寫了普通的夜景,還有當時的一種心境,但是推陳出新,全詩清新自然,情感真摯而恬淡,只用了短短的幾句,便是反映了漁民的生活,還有採蓮女的勤勞,從而歌頌了最底層的社會民眾,成為了其詩作中比較獨特的一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