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城182期:90多歲的廣州博物館,要搬了!打臉廣州文化沙漠說

粵城舊事 發佈 2022-04-23T11:29:45.192577+00:00

「廣東人吃福建人,廣州人只關心吃飯「孤寒,市井,粗鄙與時尚無緣?我們的文化根基早在兩千年前打下。許多人知道廣東省博物館,卻忽略了廣州市博物館。


廣州與「文化沙漠」被人畫上等號?

「廣東人吃福建人,廣州人只關心吃飯「

孤寒,市井,粗鄙與時尚無緣?

我們的文化根基早在兩千年前打下

正由博物館中的文物傳承者訴說...



作為一個廣州人,你知道廣州博物館在哪嗎?

許多人知道廣東省博物館,卻忽略了廣州市博物館。與廣州博物館的「不起眼」相比,更可惜的是,大量珍貴藏品「養在深閨人未識」。




很多人曾經抱怨廣州市博物館的小。

的確現在的展廳,面積不到1000平方米,可以考證的歷史是上下6000年,廣州博物館的館藏文物是13萬件。





13萬件!我們可愛的文物只能輪著上崗。

其實20年前,廣州市博物館就已經開始重新選址了。





近20年來,廣州博物館新館項目歷經三次選址:

2009年選址於白雲新城文化中心區東南面;2012年改選址城市新中軸線南部海珠湖北側;2013年再次改至城市新中軸線廣州塔以南地塊...




如今,廣州博物館新址有望明年確定,13萬件文物不再「沉睡」庫房...





讀城,先讀人。

雖然經濟發達,地處嶺南中心,但總有人說廣州卻與文藝、高雅、時尚無緣,慢慢地,廣州就被人歸類為「文化沙漠」。

真的是這樣嗎?




這是十分不公平的,這情況的形成還因部分媒體與市民本身對自身文化不甚理解有關

認識文物並不是要死記硬背,而是要結合自身經歷去了解。








東漢的有一定條件人民的住房條件是怎麼樣的?

請看東漢前期,1957年東山象欄崗出土的樓閣式陶屋。


漢墓出土的樓閣式陶屋,形式多樣,結構複雜而富於變化。從這裡,可以看到我們南方祠堂的建築特點。

說明中國建築以木構架為結構骨架,以中軸線為基礎的對稱布局形式,到漢代已完全成熟。





陶屋的種類有很多,以上的是規模最大,結構最嚴整的了。

除此之外,還有干欄式陶屋,三合式陶屋等等。





除了陶屋之外,還出土了西漢後很多種形態的陶具。

形態各異,且與現代的炊具相似。





反映早在西漢時期,廣州人已經合理運用陶器來更方便地生活。





廣州作為一個貿易城市,從小就知道要做中間商賺差價。

廣彩的瓷胎通常是景德鎮燒制素胎運到廣州,然後廣州的工匠按外商要求繪圖施彩,通過再次燒制而成。

這套廣彩人物紋餐具是當時瑞典人專門訂做的產品,包括大小不等的主盤碟、甜品碟、奶壺、醬汁斗等,上面皆繪有相同的充滿中國風情的人物圖案,顯得豪華氣派,是為西方貴族或富商訂做的。





廣彩在清朝中期以後成為廣州重要的外銷瓷器,深得西方人的喜愛,出口數量很大。

可供不同搭配的相同系列餐具,在歐洲極為盛行。





廣彩是廣州織金彩色瓷器的簡稱,因對外貿易的需要從清初開始發展。

除了餐具,還出口大量的裝飾品與日用品。






你知道嗎?廣繡一開始是男人幹的活。

廣州刺繡歷史浦遠,在清末民初,廣繡在技藝有了很大的發展,刺繡名師輩出,產品外銷數量大。




粵繡與蘇繡、蜀繡、湘繡合稱中國四大名繡,而廣繡則是粵繡中最主要的兩大系列之一。

廣繡在製作的過程中出現了專業分工,男工專門繡重要部位,這樣的男工被稱為「花佬」;而女工則負責其他部分,所以廣繡是以男工為精,女工次之。





除了廣繡賣得好,這些外銷扇也是西方貴族小姐的搶手貨。

上面中西合璧的奇特花紋,證明這是來自廣州的奢侈品。





這些外銷扇材質名貴、工藝奇巧、紋飾華美、色彩絢麗,凝聚了東西方工匠的精湛技藝,也再現了西方市場當時的審美意趣。

國貨質量越來越上乘,你現在買的是什麼奢侈品呢?





織金彩瓷、紋章瓷、通草紙水彩畫、

象牙扇、漆盒、銀器...明清時期廣州外銷藝術品,數不勝數!






廣州人的出行與水有大大的聯繫!


蘇哈爾號是一艘全木質帆船,1980年11月23日至1981年7月1日,完成了從阿曼蘇丹首都馬斯哈特到中國廣州的航行。

蘇哈爾號的結構完全模仿中世紀阿拉伯的海船,藉助羅盤針、牽星術等中世紀方法來判斷方位和航路。


這艘船模型是1996年阿曼蘇丹國王送給廣州博物館的珍貴禮物。





廣州人曾是水上人家,所以展品里船的元素十分多。

無論是工藝品還是模型,都能反映當時人民的出行要素。





1954年在廣州沙河頂出土的東漢陶船(複製品),明白無誤地顯示了當時船尾舵的存在,說明中國早在公元2世紀就已經發明和使用船尾舵。

歐洲人一直用側槳來控制方向,舵在歐洲的出現,是在公元12世紀,要比中國晚了一千多年。


水上人家的智慧充分在此得到顯示。





1972年7月,在越華路挖下水道時,發現一段北宋城牆牆基,牆磚多為青灰色少數在扁平一面列印「水軍修城磚」、「水軍廣州修城磚」等戳記。

廣州人從古至今都離不開水。




真正的城市文化,應該囊括一個城市的生活方式、習俗習慣、居民特徵等。

每座城市中各個細節都蘊含著這座城的「神」。





作為一座經歷2000多年的歷史古城,廣州早已告別幾度滄海的荒蠻地時代。





從盛唐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到清朝的「一口通商」,富甲一方的十三行,再到現代的商品貿易中心,不拒八方來客,只求兼容共富。





如果廣州是一座文化沙漠,那是因為你們還不了解廣州以及它承載的廣府文化。





是時候好好逛一下博物館了。

廣州人的文化認同、人文情懷乃至性格做派從何而來?

博物館裡早已標明了出處。



博物館文化館總有一種沉悶無趣的固有印象,但只要認真做閱讀理解,就能發現許多與自身相關的奇妙之處。

粵光寶盒,等你開啟...



「請回到2002之前廣州拍拖天花板」. PDF

「廣州鄉下妹」 年味爆棚的上火清單

九州大道「睡醒」的圓明新園 , 與你相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