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裝開售 |《源氏物語》「平安遺韻」:探尋日本美學源流

譯林出版社 發佈 2022-04-24T10:40:24.806570+00:00

1934年,周作人接受日本《改造》雜誌訪談時,曾對一部日本文學作品大加讚譽:我是欽佩至甚,當推為日本文學中之巨製,最偉大的作品除此莫屬。

1934年,周作人接受日本《改造》雜誌訪談時,曾對一部日本文學作品大加讚譽:

我是欽佩至甚,當推為日本文學中之巨製,最偉大的作品除此莫屬。特別從年代看去,還是世界任何地方未出現Novel的時候,那樣的巨製的產生也該是值得驚嘆的。中國的《紅樓夢》,還只是其後的作品。胡適也看過此書,也說這樣偉大的作品,以前還不知道。

受到他如此推崇的,就是日本人稱為世界第一部長篇寫實小說的《源氏物語》。千年以來,這部經典之作融入無數日本文學作品中,也以其集大成的王朝美學,成為後世日本美學源流。

2022年,《源氏物語》「平安遺韻」 特裝本開啟征訂,以古典之美致敬千年時光。

這部日本文學經典,屬於過去、現在,也屬於未來

泰戈爾訪問日本時曾說:

一個民族,必須向世界呈示它的民族精華。這是富有的象徵。……日本已經形成了一種具有完整形式的文化,尤其發展了某種視覺性。亦即,由美之中見真理,於真理之中識別美。

在川端康成眼中,日本展現給世界的文化精神,最富代表性者,莫過於《源氏物語》。1968年,他在諾貝爾文學獎領獎演講中說:

尤其是《源氏物語》,從古至今,始終是日本小說的頂峰,即便到了現代,還沒有一部作品能與之比肩。……深深銘刻在我心上。……幾百年來,日本小說無不在憧憬、悉心模仿或改編這部名作。……影響既深且廣,和歌自不必說,就是美術工藝,直到園林建築,莫不從中尋取美的滋養。

他認為《源氏物語》跨越了時間和地理的界限,在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擔負著向世界傳達日本文化的「民族義務」,這一點勝過了包括他自己在內的所有後人。

而中國人對於這部作品的認知,則在它問世九百年後。1918年,周作人在北京大學的演講《日本近三十年小說之發達》中首次提到它:

日本最早的小說,是一種物語類,起於平安時代,去今約有一千年。其中紫式部做的《源氏物語》五十二帖最有名。

儘管《源氏物語》進入中國人的認知不過百年,但它同樣是並將一直是借之了解日本過去、觀察日本當下、管窺日本未來的必讀文學經典。

這個好評如潮的譯本,值得一讀再讀

1978年底,林文月先生翻譯的《源氏物語》在《中外文學》上刊載完成,同時出版了最後一本單行本,由此成為第一個出版的中文譯本,也是唯一一個由女性譯者翻譯的譯本。44年前周作人對此書尚無全譯本的感嘆可告終結,中文讀者終於得以一覽這部經典全貌。

譯者林文月

如此經典之作,翻譯之始即要選取恰當底本。林先生選擇的是日本小學館1970年版日本古典文學全集中的《源氏物語》,該版本由日本「源」學大家阿倍秋生、秋山虔、今井源衛校注、翻譯為現代日語;同時,她還參考角川文庫、中央公論社、新潮社等重要日文本,以及著名學者Arthur Waley和Edward G. Seidenstiker所譯英文本,博採眾家之長,只為全貌呈現。

在翻譯之中,林先生對於文學翻譯態度鮮明:「不僅須求其『信』與『達』而已,原著文字氛圍的把握,更不容忽視。」於是,我們有幸在她的筆下,讀到了紫式部千年以前在宮中寫下的「雍容華麗、纏綿悠閒,時則典雅,時則雋永」的文字。以書中多達795首和歌為例,為了再現古意盎然的意境,她獨創了以首尾句押韻的三行楚歌體翻譯和歌的方法,從視覺與聽覺上傳遞出一種時光綿延的典麗。

博採眾長 原貌呈現

要讀懂這樣一部人物眾多、情節複雜、時間跨度大、文化背景深厚的巨著,難度不言而喻。好在這個譯本中的眾多輔文大大消減了閱讀障礙:2萬字序言,5張重要人物關係表,27頁各帖要事簡表,1700餘條注釋,另有專家講解,掃碼即可收聽。

編輯 | 文澄

書影 | 北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