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洞察」和孩子共度青春期

新青年文齋 發佈 2022-04-30T00:25:09.707520+00:00

孩子步入青春期,就在為未來做準備了。在這一重要的成長階段,孩子會遇到前所未有的問題,表現出和以往不一樣的特質,呈現出起伏多樣的變化,讓父母擔心和憂慮,甚至不知如何和孩子相處。本文試著從三個問題入手,討論父母應當如何與孩子共度青春期,走向未來的人生。第一是孩子會遇到什麼問題?

孩子步入青春期,就在為未來做準備了。

在這一重要的成長階段,孩子會遇到前所未有的問題,表現出和以往不一樣的特質,呈現出起伏多樣的變化,讓父母擔心和憂慮,甚至不知如何和孩子相處。

本文試著從三個問題入手,討論父母應當如何與孩子共度青春期,走向未來的人生。

第一是孩子會遇到什麼問題?

面對未來的不確定,大部分孩子都會本能地想要逃避。他們想過一種輕鬆而不費力的生活,和以往一樣;他們貪念過去和現在的美好生活,不甘心就這樣長大。

有些孩子的表現就是不願長大,他們和比他年幼的孩子玩,對於小時候的愛好一直不肯放棄,說話也如同孩童般扭扭捏捏;

有些孩子則是模仿大人,假裝自己已經長大(其實內心非常膽怯),他們沒有任何生活的經驗,拒絕長大卻像大人般戀愛,並瀟灑大方、揮金如土;

有些孩子以疾病來迴避問題。他們在遇到問題時不想解決,又不願意承擔責任,便以身體有恙作為藉口,並在終於真的患病後鬆了一口氣:你看,不是我不想做,實在做不到。

通常這些逃避的方法都不會管用。

此外,還有些女孩開始模仿男孩,但是她們不是關注好的方面,而是像喝酒、打遊戲、抽菸等,畢竟比努力學習要容易做到,以此來抗議男性;有些男孩沒有足夠的信心成為心目中的完美男人,就會看上去像個女孩子。

第二是問題的根源在哪裡?

問題的根源並不在進入青春期後新出現的,而是在進入青春期前已釀成問題。

對那些被慣壞的孩子來說,從來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自小便是父母的寶貝疙瘩,步入青春期,使得圈子擴大,但卻發現失去了小時候那種對自己集中的關注。

家庭雖然依舊溫馨舒適,但外面的世界(以後要投身於其中的社會)既殘酷而又現實,每個人都在忙自己的事,並沒有什麼人會多看他一眼,落差之大難免讓他大失所望,這樣的失望的、消極的情緒反應在學業上,他會失去了學習的動力,並懷疑人生的意義。

被慣壞的孩子,如果小時候成績比較好,那既是被家人嬌慣的原因,也是引起家人嬌慣的結果,而不是孩子很有毅力,因此在青春期通常會成績大踏步退步,情緒特別不穩定,時而開心得哈哈大笑,時而低落得無與倫比,時而狂躁得歇斯底里,在人際關係上麻煩不斷。

對於從小被忽略的孩子,我們也可以稱之為「沒愛的孩子」,隨著步入青春期,社會關係開始拓展,他們會特別希望得到他人的讚賞和關注,以彌補長期被忽略的過去。他們靠犯錯來吸引別人的注意,用戀愛來證明自己已經長大。

那些小時候被管教得過嚴的孩子,會把成長視為自由,不再像以前那般聽父母的話,相反會異常極力地反抗父母的約束。

幼時時常被訓斥和批評的孩子,雖然在小時候表現得很溫順,但在青春期會伺機報復的。

小時候經常被嘲諷、譏笑的孩子,在青春期自己的價值感通常很低,自卑消沉是難以避免的。

對於模仿男孩的女孩,可能是因為受家庭男尊女卑思想的影響,或者她在幼時成長過程中,有了弟弟並且弟弟奪走了本該屬於她的寵愛,由此她產生了成為男孩的念頭。

第三是怎麼和孩子共度青春期?

首先,父母要理解孩子的逃避行為。

面對遙不可知、黑洞洞的未來,大人都會逃避,何況孩子?所以當孩子怯懦、意志消沉、自暴自棄或其它任何不夠積極的行為時,父母要理解他們才好,而不是訓斥他們。

這個時候,相信我,父母對孩子的任何警告、勸告、命令、苛責都不會起作用的,反而只會讓孩子更不知道怎麼辦才好。父母越推他們,他們越往後退,青春期的孩子都是消極和膽怯的,父母要給他們適當的鼓勵才能幫助他們。

世界是他們的,他們必須要面對,逃避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是他們需要別人特別是父母的幫助和支持,才能走過青春期這一至關重要的關隘,走向獨立。

其次,父母應當明白孩子長大了。

對大部分孩子而言,青春期的孩子是要證明自己長大了,這是他們大部分行為的起因。

其實,父母也想當他們是大人。但孩子整天沉迷於手機,心心念念的不是看視頻就是玩遊戲,做作業拖拉,吊兒郎當,精神萎靡不振,書房臥室亂七八糟,洗澡之後衛生間一塌糊塗等等,怎麼看都不像是長大了,因此父母又不得不當他們還是小孩。

父母和孩子由此產生矛盾,引發衝突。到最後,你看吧,多數情況是父母低頭,雖然他們恨得牙痒痒的、覺得憋屈、感受到卑微,卻又無可奈何。但即便如此,根本矛盾並沒有解決——

孩子如果不能得到長大了的承認,他們是會不斷重申他們的態度。

於是,父母賢、子女孝了一段時間(幾小時、幾天還是幾個月視情況而定)後,又會再來一次衝突,再合好、再衝突,由此循環往復,周而復始。

對於父母,如果不能理解和同情孩子,並給予他貼心的照顧和指導,孩子就會對父母視而不見,甚至充滿敵意,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根本就聽不進父母的話。在這種情況下,父母說的,孩子不聽,甚至不理。父母越是要孩子怎麼樣,孩子一定就不怎麼樣。

當青春期的孩子想要證明什麼的時候,他們真的會去做,出格的事也會去做,嚴重偏離自己目的的事情也會去做。他們內心害怕,但在行動上表現得無所畏懼。

總的來說,父母是拗不過這個階段的孩子的,可能也打不過了——青春期的孩子是真的會和父母動手的,因為他們現在有能力了。事實上,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一直想和父母對抗,只是到了青春期有了能力之後,他們才表現出來。

最後,要我說,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父母的角色就該轉變了:從管教型的家長變成教練型的家長。

如果做不到這樣,最起碼該放手了,不要硬來,不要一定等聽你這位家長的,不然只會讓孩子越偏離越遠,真的會成為悲劇,真的會連後悔也來不及。

有人說父母要成為孩子的好朋友,我覺得這個說法不靠譜,起碼在青春期這個階段是不合適的。父母就是父母,他們是要為孩子引路的。

父母要成為青春期孩子的教練,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他們指導,在他們不留意的地方多一個心眼,不再硬塞給他們陳詞濫調,讓他們自己完成該做的事情,讓他們安排自己的生活等。

總之,父母要做孩子的後盾,在最大的範圍內給他們自主權,慢慢地承認他們長大了。

除了幫助孩子解決青春期中遇到的麻煩事,還需要鼓勵孩子和其他同齡的孩子做朋友,建立友誼並擴展社會關係,為真正走上社會打下基礎;與此同時,家庭成員間要建立足夠的信任關係,對孩子也有足夠的信任,幫助他們獨立,並建立起自信。

對每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青春期都是非常關鍵的,任何一個為人父母者必須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切不可掉以輕心。


聲明:圖片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閱讀量前十的原創文章

讓自己變得不好惹

這一年窮得更穩定了

伴侶是人生最關鍵的選擇

靠自己才最靠譜

低調,是傻X的解藥,是聰明人的安生之道

人不能太老實,否則真的很吃虧

第十二回(上)新設備才用幾次就要賣掉,燙手山芋滾到李嘉圖手心

第十四回(上)前任喜歡帶以前廠商進來,李嘉圖該如何處理老關係

第十三回(下)李嘉圖上任三把火:一省成本,二理流程,三提速度

第十一回(下)《調價諮詢函》一石驚起千層浪,站在潮頭感覺真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