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的翠翠:當時尚設計遇到中國苗繡

中國藝術報 發佈 2022-04-30T03:26:17.146145+00:00

Jehanne de Biolley是來自比利時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她已經在中國生活了近30年,目前在北京市東城區全國首個非遺主題文創園——詠園裡,有一間精緻的工作室。對於北京的非遺從業者來說,致力於讓非遺「活起來」的詠園為他們提供了可以大展身手的平台。


Jehanne de Biolley是來自比利時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她已經在中國生活了近30年,目前在北京市東城區全國首個非遺主題文創園——詠園裡,有一間精緻的工作室。對於北京的非遺從業者來說,致力於讓非遺「活起來」的詠園為他們提供了可以大展身手的平台。


  因為喜歡翠鳥,Jehanne de Biolley給自己取中文名「翠翠」,認識她的人都說:翠翠很「中國」。翠翠的足跡遍布中國許多獨具民族特色的地方,比如新疆、西藏、貴州。通過將時尚設計與傳統非遺藝術相結合,翠翠正在打開探索中國非遺發展的新大門。記者第一次和她見面時還沒出正月,她胸前掛著類似平安符的紅色飾品,告訴記者她屬虎,今年是本命年。到達工作室那天,採訪她的媒體不止一家,翠翠洗好水果熱情地接待來訪者,還貼心地詢問要不要喝茶,項鍊從紅符變成了中國內畫技藝的玻璃吊墜,每顆珠子都是她親手串好的。正因為喜歡編織、刺繡,中國深深地吸引著翠翠,因為在這片大地上,她還能尋找到那些古老又極美的手工藝。


  記者:出生在一個遙遠的歐洲國家,您是如何認識到中國、了解到中國文化的?


  翠翠:我在比利時長大,大概5歲的時候,正是淘氣的年紀。爸爸媽媽帶我們去朋友家做客,他曾經在中國工作。到了之後,爸爸說:孩子們,不能太淘氣,這裡這麼多好看的藝術品,看那兩個瓷瓶,最少有一米五或者一米七,甚至更高。我就仰頭看著。爸爸說,這是來自中國的。我當時感覺:中國好厲害!比利時也有陶瓷的小杯子、小瓶子,但是這麼高大的我沒見過。這是我第一次聽說中國。



  18歲時,我已經開始考慮要從事藝術行業,並在古董展覽館工作,做展覽和藝術項目。我第一次來亞洲是去峇里島學習亞洲文化。那時,我正在找一個方向,希望我的方向內容豐富,可以深入學習,不要總是更換。我發現,亞洲和歐洲差別很多,從思維、藝術到審美等等。從此我決定,亞洲的文化和思想,我都要學。


  我喜歡獨立,經濟獨立對於女生來說很重要。所以回到歐洲後,我去了倫敦,一邊學習,一邊工作,因為倫敦有很多關於亞洲藝術歷史的書、博物館、研究者,同時我在倫敦梅菲爾最好的位置開了一間自己的亞洲藝術品展覽館。之後又去了很多亞洲國家,印度、緬甸、泰國、韓國、日本等等,旅遊對我來說也是一種學習。


  記者:在諸多亞洲國家中,為什麼對中國情有獨鍾,並決定落腳在這裡?


  翠翠:做亞洲藝術品展覽時,我想,沒去中國怎麼談中國?怎麼談亞洲藝術?一定要去中國。當我真的落地到北京時,我心中有一種感覺:我到了,就是這裡。我馬上買了中國地圖,經常打開看,感覺太有意思了,中國那麼大,有56個民族,人們的雙手會做那麼多非遺手工藝,就像會魔法一樣。你問我為什麼選擇中國?因為我愛中國;因為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可以在這裡一直學習;因為中國有非遺。


  我一邊旅遊,一邊學習中國歷史文化,在中國找各種漂亮的小物件帶回自己的小展覽館。那個時候我一句中文都不會,但每當看到特別美的東西,都會覺得:哇,真棒。我喜歡翠鳥,當我知道中國有翠鳥羽毛裝飾的珠寶,看到中國非遺那麼優雅、那麼智慧,飽含故事、文化。從這個角度,我確定,早晚我都要學中國的藝術和歷史。1991年到1997年間,我到了很多次中國。後來,英國經濟恢復了,展覽館的房東不租了。於是我就來到了中國,並且開始做時尚設計。


  記者:可以介紹一些來到中國後結合中國元素設計的作品嗎?


  翠翠:現代人都喜歡自然原生態又時尚的,有歷史有故事的作品。來中國後,我四處尋找靈感,把旅遊過程中看到的都編織成代表我旅遊的故事,體現在我的時尚系列設計中,就像是travel log (旅行日誌)。上世紀90年代至今,我做了許多系列。比如我在西藏發現很多特別好的非遺手工藝材料:呢子、羊毛,還有天然的顏色,就像寶藏一樣。我買了許多有當地特色的材料,回來後設計了西藏系列作品。還有一次旅行中,我看到一位師傅在編馬尾巴,也非常厲害,他的手工能力那麼強,編織得那麼美,他給了我靈感,我和師傅討論技術,用這個手藝也設計了一個系列。我的工作正是如此:旅行,講旅行的故事。


  記者:是怎樣的機緣讓您認識了貴州與苗繡,並選擇把苗繡元素融入作品設計?


  翠翠:最開始了解到苗繡,是中央電視台邀請一些外國人去看中國非遺。去年一年,我去了四五次貴州,在貴州和很多人學習,有老人也有年輕人。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我沒想到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中有這麼豐富的藝術風格。我認為苗族刺繡技術就是法國大品牌標準的優雅、美麗。所以我特別高興在中國還能找到老手藝,找到一切。


  該怎麼把苗繡和我的設計結合?我每天想這個問題。我不會只做一件產品,做服裝如果只做一件擺在那裡,是沒有生命力的,我要做一個系列。我無法像本土人做得那麼漂亮,但是我可以從一個外國人理解中國、學習中國文化的角度,看他們的文化和生活,設計出講述他們故事的系列作品。


  記者:苗繡的歷史文化神秘又夢幻,有許多色彩絢麗、風格多樣的古老圖案符號。在您的設計中,如何將這些元素與現代時尚相結合?


  翠翠:我需要考慮我的作品主題和logo如何與時尚結合。每次我問當地人這樣那樣的問題,他們就說:翠翠,你得看看我們的古歌。苗族古歌記錄了他們的世界起源、日常生活等等。所有答案都在古歌里。所以我找到了一本記錄苗族古歌的書。苗族的文字已經沒有了,這本書有漢字記苗音、拼音、英文翻譯等等。我把古歌用英文寫在紙上,再列印到絲綢上。我想,假如年輕人在三里屯穿這身衣服,人們問起來,就可以告訴對方這是苗族的古歌,英文寫的,很酷。這就是我一個外國人是如何介紹苗族文化的。


  在現代飾品中,古老的符號是重要的設計元素。苗族文化的古老圖案和歷史文化都會變成靈感,融合進我的新設計。苗族人認為蝴蝶是他們的祖先,稱作蝴蝶媽媽。我設計在衣服上的圖案有白色圓形花紋,代表一個個蝴蝶卵。同時,我又回到古歌里。這時,我看到了一塊苗族的玉石,他們告訴我,玉石的圖案是太陽和月亮。這正是我要的。太陽和月亮為何如此重要?苗族的古歌講,太陽和月亮誕生之前,沒有夜晚和白天,人無法生活,莊稼也不生長。有了太陽和月亮,人們才能開始種植,開始活著。那麼,我也是「在開始的位置開始」 ,講我的故事。我挑選冷銀色刺繡月亮,熱烈的金色刺繡太陽。


  我不能把設計好的logo做成繡片,就給貴州施秉縣小河村的刺繡工作室提供訂單。施秉縣有扶貧項目,可以讓苗族女性接到小訂單,不離開家、不離開孩子,也可以有工作,能賺到錢,沒必要去城裡做工。我一直認為女孩子經濟獨立很重要,所以這個扶貧項目很符合我的想法。我按著苗族服飾的傳統習慣,logo繡片在衣服的前面有一個,後面有一個,這樣更加細緻地呈現了苗族文化,姑娘們也可以收到雙倍訂單,我想要支持他們的扶貧工作。


  回到北京後,我的非遺主題服裝秀「太陽和月亮」獲得了很好的反響,我準備繼續擴展這個系列的設計作品。


  在貴州,一切事情都吸引著我。一切事情都有意思。我學到了很多,刺繡、生活方式、對待朋友的熱情。在無盡的苗族文化中,我會繼續不停地尋找。我也要繼續為那裡的女性尋找工作機會,比如可以開發設計商標的項目等等。從貴州回來後,我一直在考慮下一步的方向。


  記者:在您看來,傳統手工藝發展面臨哪些問題?中國的非遺保護措施做得怎麼樣?


  翠翠:幾千甚至上萬年前,動物和人的區分在哪?人會織布、會刺繡,人做美的東西、做裝飾,動物不做。所以在今天,保護手工藝技術是特別重要的。


  可是現在孩子們都在看手機、玩遊戲。遊戲幾分鐘就會鼓勵玩家:你很棒!孩子一旦開始玩遊戲,就沒有耐心了。因為做手工,不可能幾分鐘就有人對你說一次「你很棒」,所以他們不願意做。手工技藝將很快離開家庭娛樂的生活方式。


  如比利時的手工花邊很有名,旅遊團來比利時都要買花邊。花邊是哪來的?就是中國,是雲南,因為比利時已經沒有人會做了。所以我覺得中國政府保護非遺的政策特別棒。我選擇留在中國,正因為中國還有很多人會非遺手工技藝。我希望有人願意分享我們怎麼去保護非遺的故事,一定要考慮未來,因為我們是文明的人。



作者:中國藝術報記者張瀚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