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裡暗藏的4種生活態度,你是哪一種?

官場筆記 發佈 2022-04-30T19:36:53.622089+00:00

吳承恩在《西遊記》開篇寫到: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意思是,要想知道人生的真諦,就必須看看西遊記。

點關注,不迷路!專注發布體制內職場、時政動態,公文寫作

吳承恩在《西遊記》開篇寫到: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意思是,要想知道人生的真諦,就必須看看西遊記。

一部《西遊記》,看似寫的是怪力亂神,實則是人情世故;看似是佛路淨土,實則是人間風景。

師徒四人,四種人生,哪個不是你身邊的紅塵一種。

當你真正讀懂了《西遊記》,也就懂得了整個人生的真諦。

孫悟空:心懷理想,敢於抗爭

《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中有一段經典對話。

孫悟空說:「我要打死他們,他們是妖。」

唐僧答:「但是你也是啊。」

是的,孫悟空不是天生的神,曾經,他也是妖。

他原本只是一塊仙石,孕一仙胞,產一石卵,化作石猴。

一隻天生地養的妖怪,卻誓要「學一個不老長生」,跳出輪迴,他靠的就是「天要壓我,我劈開這天;地要擋我,我踏碎這地」的氣勢。

我們喜歡孫悟空,不就是喜歡他的桀驁不馴、敢與天齊。

地府閻王主萬物生死,悟空偏不信邪,殺入十八層地獄,在生死簿上劃掉自己名字。

天宮玉皇高高在上,猴子偏不服你,縱是五雷轟頂,也制不服這一身傲骨。

正是憑著這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勁頭,他最終護送唐僧圓滿取經,自己也修成南無鬥戰勝佛。

普通如你我,經歷了風雨,被命運打敗幾個回合,就漸漸變成「半生已過,學會沉默」。

而孫悟空受盡磨難,卻始終不肯屈服,敢與天比高,也敢下地府改壽換命。他的執著理想、敢於抗爭,正是很多人做不到的。

周國平在《靈魂只能獨行》中寫道:

「許多人所謂的成熟,不過是被習俗磨去了稜角,變得世故而實際了。


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個性的消亡。


真正的成熟,應當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現,精神上的結果和豐收。」

毛姆筆下《月亮和六便士》裡的思特里克蘭德,四十歲的時候想要為自己活一把。

他於是拋棄一了切:高薪的工作、一雙兒女、優雅的太太,只為了實現自己畫畫的夢想。

他敢說出:「四十歲以前我是為了使命活著,四十歲後我想要為自己而活。」

一個人最大的勇氣,就是堅守夢想,並為之做出背水一戰的抗爭。

一個人有傲骨血性不難,難的是始終有傲骨血性,孫悟空做到了。

沙僧:踏實肯干,甘於平凡

沙僧是師徒四人中存在感最弱、最平凡的一個,他不是在沉默,就是在充當不起眼的和事佬。

但他並非粗笨之人,他也曾「南天門裡我為尊,靈霄殿前吾稱上」,也有一份看透人情世故的大智慧。

大戰紅孩兒那一回,大聖一聽說紅孩兒是牛魔王的兒子,便大喜過望,要去認親。

沙僧卻一語道破了其中的玄機:

「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


你與他相別五六百年,又不曾往還杯酒,又沒有個節禮相邀,他哪裡與你認什麼親耶?」

正如他所言,孫悟空和豬八戒高高興興地上門去,卻吃了紅孩子一頓三昧真火,大敗而歸。

他的沉默,只是一個厚道人的自我修養;他的平凡,只是一個踏實肯干者的不露鋒芒。

他默默地承擔起分內的護衛工作,提防著唐僧被妖怪抓走,操心著莽直的二師兄鬧分家,還要牽馬墜蹬,一刻不閒。

所有的問題,落到沙僧的手中,即便一團亂麻,千頭萬緒,他也總是默默承受,任勞任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解決。

他是平凡的,也是穩健的。

記得陳道明曾在《傳承者》節目中有過一次當眾「發飆」。

當一位青年評論員評價一群表演高台花鼓的農村孩子沒有個性,長著同樣一張臉的時候,陳道明頗為嚴厲地說道:

「世界上沒這麼多主角,大部分人一輩子可能要甘於寂寞,甘於平凡。


但是,不要打擊他們的努力。」

是啊,世界上的主角,只能是寥寥幾個,而大多數人,都要像沙僧這樣,平凡地努力著,無名地操勞著。

他們接受了自己的平凡,並能享受平凡;他們接受了自己只能是綠葉的命運,但從未放棄努力。

豬八戒:懂得知足,及時行樂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話題:

「看過《西遊記》原著後,為什麼那麼多人開始喜歡豬八戒?」

網友們給出的關鍵詞是:人情味。

八戒從不掩飾自己的缺點,人類的七情六慾在他那裡表現得淋漓盡致。就連豬八戒的扮演者馬德華老師也曾說過:

「現代很多人都說喜歡豬八戒,這是因為普通人有的優點和缺點都在豬八戒身上體現了,他最像一個普通人。」

他樂觀。無論是威震八方的天蓬元帥,還是被貶豬胎落難高老莊,豬八戒永遠都不曾有過半點落魄的模樣。在八戒心目中,生活只有山路水路,沒有絕路。

他不裝。不掩飾自己的欲望,也不包裝自己的形象。遇到問題能解決就解決,解決不了明兒再說,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他懂得過好當下的生活。看到美女就追,見到美食就吃,很容易滿足,也很容易獲得快樂。

正是因為八戒的這種人情味,我們才能從他身上感受到普通人也能散發出強大的正能量。

孫悟空那樣的蓋世英雄很厲害,但豬八戒這樣樂觀勇敢地面對生活苦難,堅持熱愛生活的普通人更是難能可貴。

廣告片《人人都有本難取的經》中有一段台詞是這樣說的:

不是人人都是齊天大聖,敢叫板玉帝老兒;


不是人人都是七十二變,神通廣大無所不能;


不是人人都能駕著這七彩霞雲,贏得紫霞仙子。


小人物一樣也能取回真經。

就如豬八戒,凡夫色身,人間煙火,嘻嘻哈哈中就贏得真經。

八戒的勝利,也是普通人的勝利,因樂觀、知足,因滿身缺點,而贏回的勝利。

莊子在《逍遙遊》裡說:

「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人生本不苦,苦的是欲望過多;人心本不累,累的是索求太甚。

八戒樂觀知足,不包裝也不掩飾,沉溺於世俗的快樂中,自在做自己。

這種活法,看起來簡單,要想做到,實則很難。

唐僧:悟透人生,不爭不搶

取經路上的師徒四人,只有唐僧是肉體凡胎。架不住火,擋不住妖,在災厄降臨的時候,最為無力。

但是,哪一回你見到了他的倉惶?不管是被大魔頭抓著要擺「長生宴」,還是被女妖精看上要強迫他做「壓寨夫婿」,唐僧都矢志不渝。

他自始至終,沒有因為艱難一改初心,也沒有因為危險放棄善念。

三打白骨精中,唐僧真的完全被白骨精的幻化之術蒙蔽了嗎?其實未必。

白骨精的攻擊距離是近身攻擊,唐僧只要靠近,就能被抓走。

白骨精屢次勸他吃齋飯,唐僧既不吃,也不靠近,可見他心中是略有懷疑的。

但是以唐僧恐傷螻蟻的本性,只要傷害沒有加身,即便知道對方是妖,也不想傷害。

所以在三打白骨精之後,他明知荒山野嶺生人勿進,依然願意救下紅孩兒和老鼠精。

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一則故事。

一禪師見一蠍子掉到水裡,決心救它。

誰知一碰,蠍子蟄了他的手指。

禪師無懼,再次出手,豈知又被蠍子狠狠蟄了一次。

旁邊人說:它老蜇人,何必救它?

禪師答:蜇人是蠍子的天性,而善是我的天性,我豈能因為它的天性,而放棄了我的天性。

那救蠍子的禪師不正是屢次向妖怪施救的唐僧麼?

也正因如此,觀音大士才會選擇唐僧作為取經人,最終他也取得真經度化眾生於苦難。

九九數完魔滅盡,三三行滿道歸根。

少年看西遊,只看到了唐僧的軟弱和糊塗,經歷世事後,方知其可貴。

對很多人來說,生活就是「歲月磨我少年志,時光涼我善良心」的過程。

所以,看清真相後依然保持淡然與善良的人,才彌足珍貴。

人活到了一定的年齡,修的是一顆蓮心。

風淡雲輕,不爭不搶,心懷善念,無懼無傷。

有人說,《西遊記》中的師徒四人,其實只有一個人:

孫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豬八戒是人的情慾,沙和尚是人的本性。

也有人說,他們是人生的不同階段:

少年如大聖天地不怕,青年如八戒行樂及時,中年如沙僧腳踏實地,老年似唐僧不爭不搶。

四種人生,四重境界。無關好壞,只是選擇。

讀懂了這四種活法,明白了不同活法中的玄機,便也可以過好自己的人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