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詩詞」江南春盡離腸斷,蘋滿汀洲人未歸

世界文學大講堂 發佈 2022-05-06T07:22:00.880704+00:00

江南春·波渺渺【宋・寇準】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江南春盡離腸斷,蘋滿汀洲人未歸。注釋:1.柳依依:化用《詩經·小雅·採薇》詩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2.芳草遠:化用《楚辭·招隱士》句:「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3.蘋滿汀洲:代指春末夏初的時令。

江南春·波渺渺

【宋・寇準】

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遠,

斜日杏花飛。

江南春盡離腸斷,

蘋滿汀洲人未歸。

注釋:

1.柳依依:化用《詩經·小雅·採薇》詩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2.芳草遠:化用《楚辭·招隱士》句:「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3.蘋滿汀洲:代指春末夏初的時令。蘋:一種水生植物,也叫四葉菜、田字草。
4.汀洲:水中的小塊陸地。

譯文:

煙波浩渺,岸邊垂柳,柳枝飄飄。芳草萋萋蔓延至天際,夕陽映照下,孤零零的村落荒寂無人,只見紛紛凋謝的杏花飄飛滿地。江南的春天已經過去,離人愁思縈繞;汀洲長滿了蘋花,心上人還未回還。

賞析:

此詞前四句寫景,以景寄情;後兩句以直接抒情的方式點破傷春懷人的題旨。全詞以清麗宛轉、柔美多情的筆觸,以景起,以情結,情景交融,暗寄了詞人如美人遲暮般的感慨。

  南朝梁柳惲《江南曲》曰:「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華復應晚。不道新知樂,只言行路遠。」寇萊公對此詩似乎特有所愛,在他的詩詞中一再化用其意。如所作《夜度娘》詩曰:「煙波渺渺一千里,白苹香散東風起。日暮汀洲一望時,柔情不斷如春水。」題下自注云:「追思柳惲汀洲之詠,尚有餘妍,因書一絕。」這首詞,也明顯地由柳惲汀洲詩化出,寫女子懷人之情。

  起首四句勾勒出一幅江南暮春圖景:一泓春水,煙波渺渺,岸邊楊柳,柔條飄飄。那綿綿不盡的萋萋芳草蔓伸到遙遠的天涯。夕陽映照下,孤零零的村落闃寂無人,只見紛紛凋謝的杏花飄飛滿地。以上四句含有豐富的意蘊和情思。「波渺渺」,水悠悠,含有佳人望穿秋水的深情。「柳依依」,使人觸目傷懷,想起當年長亭惜別之時。「孤村」句說明主人公心情之孤寂,「斜陽」句則包含有「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淒涼和感傷。

  結拍兩句直抒胸臆。前面作者花了很大力氣,連續四句都是寫景,實際上就是為了說出「江南春盡離腸斷」這一層意思。因為有了前面寫景的層層渲染鋪墊,這句直抒胸臆之語,才顯得情深意摯。接著又寫「蘋滿汀洲人未歸」,將女主人公的離愁抒寫得淋漓盡致,使人感覺到她的青春年華正在孤寂落寞的漫長等待中流逝。

作者簡介: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與白居易、張仁願並稱「渭南三賢」。太平興國五年(980年)進士,授大理評事及知巴東、成安二縣。為人剛直,因多次直諫,漸被太宗重用,三十二歲時拜樞密副使,旋即升任參知政事。真宗即位後,先後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職,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年),與參知政事畢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當年冬天,契丹南下犯宋,包圍了瀛洲等河北地區,朝野震驚;寇準反對南遷,力主真宗親征,從而穩定了軍心,使宋遼雙方訂立「澶淵之盟」。景德三年(1006年),因王欽若等人排擠,辭去相位。天禧元年(1017年)又恢復宰相職務。後因參與宮廷權力鬥爭,被丁謂等人排擠,數被貶謫,終雷州司戶參軍。天聖元年 (1023年),病逝於雷州。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下詔為其立神道碑,並親於碑首撰「旌忠」字,復爵萊國公,追贈中書令,諡號「忠愍」,故後人多稱寇忠愍或寇萊公。寇準善詩能文,其七絕詩尤有韻味,有《寇忠愍詩集》三卷傳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