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接連落子上海,不是上海多厲害,而是長三角贏了珠三角

城市謀略家 發佈 2022-05-06T13:18:17.989952+00:00

要知道特斯拉在中國選址第一家工廠的時候,長三角的龍頭上海就與珠三角的核心廣州頻頻交手,最終廣州遺憾落選,而近日,特斯拉第二工廠仍然選擇落地上海,珠三角兩員大將廣州和深圳都紛紛落選,我們就簡單梳理一下來龍去脈,再看珠三角為何輸給了長三角。

特斯拉這樣體量的超級工廠到底花落誰家,不僅僅是城市之間的競爭,其底層邏輯實則是長三角和珠三角之間的較量。

要知道特斯拉在中國選址第一家工廠的時候,長三角的龍頭上海就與珠三角的核心廣州頻頻交手,最終廣州遺憾落選,而近日,特斯拉第二工廠仍然選擇落地上海,珠三角兩員大將廣州和深圳都紛紛落選,我們就簡單梳理一下來龍去脈,再看珠三角為何輸給了長三角。

早在2018年初,特斯拉要在中國建廠的消息就在坊間傳開了,而隨後相繼有消息爆出廣州南沙區和上海臨港地區將引進特斯拉工廠,然後上海、廣州和特斯拉展開了漫長的磋商,特斯拉在兩城之間來回遊走,坐看上海和廣州短兵相接,而希望從中得到最優惠的條件。

廣州南沙區為了引入特斯拉工廠,專門為特斯拉量身定做了一系列計劃和方案,當然一定還有稅收和土地上的優惠政策,而上海為了引入特斯拉工廠也給出了誘人的稅收和土地政策,還專門調整了外資控股等政策。

至於上海和廣州到底還做了哪些讓利,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特斯拉選擇上海,我認為僅僅從兩座城市的讓利程度來判斷特斯拉的選擇過於片面,讓利只是基本面,其本質還是珠三角和長三角產業鏈的競爭,這些都是擺在桌面上的明牌。

時間來到2018年7月,上海和特斯拉公司共同簽署了純電動車項目投資協議,這表明上海最終贏得了勝利,如願拿到了中國第一座特斯拉工廠,要知道這可是美國之外首個特斯拉超級工廠,更是上海有史以來引進的最大的外資製造業項目。

根據協議表明,上海特斯拉工廠規劃年產50萬輛純電動整車,並且這不是一座簡單的工廠,而是一座集研發、製造、銷售等功能於一體的特斯拉超級工廠。

然後時間到了2021年底,坊間又有消息傳出特斯拉將在中國建第二工廠,要知道2021年特斯拉全球累計交付新車93.6萬輛,同比增長87%,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上海工廠就交付了48萬輛。

正因為特斯拉的強勢表現讓更多城市加入到了引進特斯拉第二工廠的混戰中來,其中廣州、深圳、重慶、武漢、青島、瀋陽、宜賓、合肥、西安、珠海等10個城市或多或少都傳出過引進特斯拉的信號,在網絡上可是鬧得沸沸揚揚。

而到了2022年5月1日,特斯拉寫了一封信對上海幫助特斯拉工廠疫情之後的復工復產表示感謝,並且在信中提到計劃在上海工廠當前園區的附近,另建一座新工廠以擴大產能,年產能為45萬輛,新工廠完成擴建後,將助力特斯拉將上海工廠的總產能提升至每年100萬輛。

這封感謝信的內容無疑是告訴了我們,特斯拉在中國的第二工廠大概率還是會落地上海。

為什麼說特斯拉工廠爭奪戰是珠三角和長三角的競爭呢?

其實特斯拉第二工廠從某種意義來說也可以叫做擴產,而特斯拉第一工廠爭奪才是真正的激烈,我們就拿爭奪最激烈的廣州和上海來對比。

從基本面來看,廣州和上海的地理位置都很優秀,都是便於出口的海港,2021年全國港口貨櫃吞吐量排名中,上海位列第一,廣州位列第四。

然後上海和廣州兩地給的政策是否更優惠、是否更能打動特斯拉,我相信兩地都做出了最大限度的讓利,畢竟特斯拉這樣體量的超級工廠帶來的馬太效應是不可想像的。

然後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要看兩個地區的產業鏈配套是否完善和強大,這比的可不是上海和廣州的產業鏈,而比的是上海背後的長三角和廣州背後的珠三角的產業鏈配套,在這一方面,長三角很顯然更勝一籌。

其實我早就說過,城市群已逐漸融合協同發展的今天,在招商引資的談判桌上,城市群就是一個整體,這就是城市群的本錢和籌碼,這更是馬太效應的體現。

首先從地域面積來看,珠三角就不占優勢,長三角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和安徽,而珠三角連廣東一省都沒有包含完,接下來我們再看最重要的汽車產業鏈配套。

在2021年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排行榜中,長三角共有38家企業入榜,而珠三角只有10家企業入榜。

而且根據媒體不完全統計,國內共有186家上市企業直接或間接為特斯拉供應零部件,其中長三角的供應商就占據了半壁江山,占比高達56%,並且江蘇和浙江的供應商數量比上海多很多,而且安徽也有7家供應商直接或間接地為特斯拉提供零部件。

發現了嗎,上海的強是全方位的強,不僅是自身地理位置和港口優勢的強,也不僅是經濟、金融、貿易和科創方面的強,更重要的是上海背靠的是長三角,坐擁長三角強大的汽車產業鏈。

所以綜上所述,可以說長三角強大的汽車產業鏈配套是上海拿下特斯拉超級工廠的重要保障。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歡迎討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