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友誼叫白居易和劉禹錫:如果沒有你,我的詩寫給誰看?

知一大人 發佈 2022-05-08T13:10:58.735180+00:00

李白曾經寫過一首《俠客行》。其中有這樣四句: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即使沉鬱如老杜,也會寫下「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的詩句。

李白曾經寫過一首《俠客行》。

其中有這樣四句: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這樣的做派,像極了快意恩仇的江湖俠客。

其實,大唐有名的詩人,大都有著這樣瀟灑飄逸的情懷。

即使沉鬱如老杜,也會寫下「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的詩句。

有人說,「所有偉大的事物,都是雌雄同體」。

它說的是一種「兼容性」——

就像,文科生要有理科思維,理科生要有文科思維。

就像,文人要有俠客的形跡,俠客要有文人的沉靜。

李杜之後,到了中唐。

詩人們開始「拼詩」,這就更像是劍客的對決。

尤其是白居易和劉禹錫,你來我往的「對詩」,熱鬧非常。

精彩處,就像是古龍筆下的「決戰紫禁之巔」。

01

公元793年,21歲的劉禹錫進士及第。

當年中舉的士子們都會到大雁塔下題詩留名。

彼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站在劉禹錫前面的青年與他年紀相若,形神俊朗。

他提筆沾墨,揮毫寫下一個名字:柳宗元。

銀鉤鐵畫,字跡瀟灑。

劉禹錫在心中暗暗叫一聲好。他上前拱手:

我乃漢室宗族,中山靖王劉勝之後……

上一個這樣自我介紹的人,還是三國時的劉備。

可能是中山靖王劉勝子嗣太多,枝繁葉茂,後世姓劉的人,弄不好就是他的後人。

劉禹錫遇見柳宗元,這兩個性格迥異的青年成了一生摯友:

他們一起中舉,一起參與改革,一起被貶。

幾番浮沉,兩人行到衡陽分別時,柳宗元寫詩說:

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岐路忽西東。
皇恩若許歸田去,晚歲當為鄰舍翁。

本想著兩人晚年歸來,結廬而居,或許能做鄰居。

無奈柳宗元去世,晚年的劉禹錫和白居易成了鄰居。

02

如果說柳宗元是劉禹錫的一生摯友,白居易就是他的「終生宿敵」。

白居易和劉禹錫出生於同一年,兩人一般大。

據說,年輕時的白居易曾帶著自己的詩作到京城拜謁文壇大佬顧況。

顧大佬正跟門人在聊天,聽說又有文學小青年送來詩稿。

詩稿上的署名是:白居易。

老顧趁機調侃一句:

京城房價高,米價貴,「白居」估計是不大容易。

正說著,他打開詩稿,第一篇就是那一首《離草》: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老顧讀完,心頭一緊,忍不住讓人把白居易喊進來:

就憑這才華,就是住在京城也容易。

來吧,京城歡迎你,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這是讓白居易揚名江湖的一件趣事。

讓白居易和劉禹錫開始「對決」的,是他寫出的一封信:

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

彼時的劉禹錫,在中唐的詩壇,縱橫無敵,人稱「詩豪」。

他賴以成名的三大絕技,就是:樂府、民歌和懷古詩。

巧了,這三大絕招恰恰也是白居易的成名絕技:

劉禹錫寫樂府詩,白居易搞得就是「新樂府」;

劉禹錫寫民歌,白居易更接地氣,他的詩歌就連在河邊洗衣服的老太太都能聽懂。

於是,「劉白之戰」轟動詩歌江湖。

兩人選擇的方式,就是中唐詩人最常用的「唱和」——

你寫一首來,我就回一首去。

根據後人考證,劉禹錫和白居易唱和往來的過招,竟然進行了一百三十八個回合。

「唱和」下來,兩人互有勝負。

於是,最終的「決戰紫禁之巔」,兩人就使出最後一招:一劍西來,天外飛仙。

不是,是懷古詩。

03

公元824年,白居易、劉禹錫、元稹、韋楚客四人寫詩懷古。

這一場比試的主角是白居易和劉禹錫,他倆就像古龍筆下的葉孤城與西門吹雪。

而元稹和韋楚客,也就在旁看個熱鬧,相當於當初的陸小鳳和花滿樓。

比試伊始,白居易盯著自己手中的筆:

劉兄,我這支筆,號稱「巨闕」,長三寸八,乃海底寒鐵所鑄……

劉禹錫自己斟了杯酒,他轉著酒杯:別咧咧了,天下詩歌,唯快不破。

正說著,劉禹錫將酒一飲而盡,手底筆走龍蛇: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這就是唐詩中有名的《西塞山懷古》。

這首詩,是為了悼念上一個用「我乃中山靖王之後」開場的劉備所處的三國時代的結束。

當年,蜀國滅亡,北方大將王濬率大軍沿江直下金陵。

吳主孫皓投降,吳國滅亡,三國歸於一統。

這首懷古詩被後世的評論者極為推崇。

前四句寫滅吳事,後四句詠懷古情,筆力精湛。

後世的薛雪在《一瓢詩話》中說:

「似議非議,有論無論,筆著紙上,神來天際,氣魄法律,無不精到,洵是此老一生傑作,自然壓倒元、白。」

就在當年,白居易讀罷這首詩,仰天感嘆,自愧弗如。

04

「紫禁之巔」之後,老劉聲名大盛。

不久之後他寫下一首266字的長詩《泰娘歌》。

這首歌講述了一個叫「泰娘」的歌妓,她極擅長彈琵琶。

曾經,她和主人住在洛陽,生活優渥。

主人去世後,泰娘孤苦無依,甚至流落各地。

為了生存,她只好靠演奏琵琶為生。

這個故事情節,是不是讓人覺得熟悉?

是的,後來白居易也寫了一首616字的長詩,故事情節很相似。

那首詩叫《琵琶行》。

在《泰娘歌》中,劉禹錫落筆悽美,他寫道:

山城少人江水碧,斷雁哀猿風雨夕。

朱弦已絕為知音,雲鬢未秋私自惜。

這首敘事長詩曾經極為有名,甚至晚唐時期的杜牧的很多詩歌都受其影響。

但最終,這首詩還是不敵白居易的《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白居易的《琵琶行》一出,「一雪前恥」。

就算沒有讀過全詩,大家也一定聽說過: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經此一戰,白居易和劉禹錫算是打成了平手。

05

公元842年,「詩豪」劉禹錫病逝。

已經是古稀之年的白居易老淚縱橫,他只寫下二首《哭劉尚書夢得》。

其中一首寫:

四海齊名白與劉,百年交分兩綢繆。

同貧同病退閒日,一死一生臨老頭。

杯酒英雄君與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賢豪雖歿精靈在,應共微之地下游。

這首詩是什麼意思呢?

或許翻譯成大白話,可能就只有一句話:

沒有你,我的詩寫給誰看!

江湖再無劉夢得,樂天居士淚漣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