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力量|中國傳統服飾「拾趣」

上觀新聞 發佈 2022-05-12T10:48:10.732257+00:00

內容簡介:《遇見中國服飾藝術》是「遇見藝術」系列中的一冊,書中按照時代的主線,闡述從先秦至近現代不同時期的服裝款式特徵、發展與演變。

《遇見中國服飾藝術》

王淵 著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遇見中國服飾藝術》是「遇見藝術」系列中的一冊,書中按照時代的主線,闡述從先秦至近現代不同時期的服裝款式特徵、發展與演變。中國服飾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中隨著朝代的更迭而變化著形態,同時,中國的統治者又都視服飾為「立國之經」。因此,不同時代的服飾現象也反映了相應的時代政治、經濟、文化背景。中國古人認為,人是肉體與精神的統一體,而服飾是人內在精神的外化反映,人們在服飾中將儒家思想、做人的道理、樸素的天地觀融入其中,書稿將重點分析中國服飾現象背後所蘊藏的文化意蘊。

「遇見藝術」系列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你會做什麼?最長時間與我們貼身相伴的物件,你覺得是什麼?衣服於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你了解關於服飾的知識嗎?關於服裝的起源,有哪些說法?領口的形制、裙裾、花紋……傳統服飾中蘊含了哪些細節?這些細節又包含了什麼哲學思想?古代的妝容和服飾搭配又有些什麼講究?

在《遇見中國服飾藝術》裡,尋找這些答案,讀懂傳統之美。

本文原刊於《解放日報·讀書周刊》

作者:謝琴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教授

這幾年,隨著一批製作精良的古裝劇進入大眾視線,古代服飾也擁有了一大批追隨者。從《長安十二時辰》到《清平樂》再到當下熱播的《風起洛陽》,古裝劇的服飾、化妝逐漸受到觀眾的關注,隨之掀起了關於古代妝容、古代服飾的新時尚新潮流。而《遇見中國服飾藝術》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中,歷代歷朝服飾的風貌各有不同:男女服飾的差別、官民服飾的繁簡、胡漢服飾的各異,要在一本書中全方位體現,是不容易的。通史性介紹中國傳統服飾的書籍,已有沈從文、周錫保等學者專著在前,《遇見中國服飾藝術》則對每個朝代服飾的特點進行概括性闡述,讓受眾在「輕快」的氛圍中領略時代變遷以及服飾文化變化的意境。

《遇見中國服飾藝術》也是「遇見藝術」系列的第四本。「遇見藝術」書系旨在以通俗的語言帶領大眾讀者進一步走進藝術。在此前該系列已出版了《遇見表演藝術》《遇見中國音樂藝術》《遇見影視藝術》。

審美隨時代「大潮」而「涌動」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穿衣這件事兒從來不單單涉及審美,它和人類的群體屬性息息相關。在封建王朝,服裝的等級制度成為其最重要的功能屬性。服裝可以彰顯皇權、階級等第。

展開《遇見中國服飾藝術》的書卷,覺得該書五個章節的設置,頗有新意。全書沒有常規地按照年代為序,而是分設了五個不同的主題,從服裝的起源、封建社會服裝「等第」的規範,直至從服裝的風尚與時令談至古代女性的妝容之美,並以朝代為序來進行敘述。這樣雖不能涵蓋中國傳統服飾的方方面面,但在主題的指導下,每個章節均有亮點。

《風尚之服》一章令我頗感興趣。對於普通人來說,在各類的影視劇中,對不同朝代的服飾也有一定的認知,但對於中國歷史上曾存在過的這些特殊的服飾風尚,還是知之不多的。如有胡漢交融的服飾風尚,有按照時令穿衣的風尚,也有被稱為「服妖」的異服風尚,更有為了使服裝顯得「富麗堂皇」以金飾服的風尚,蹙金、泥金、盤金、織金、明金、貼金……名目繁多,展現了我國傳統服飾工藝之精美繁複,令人眼界大開。所謂風尚者,大約便是現代各類媒體上頻頻出現的「時尚」。

(服妖現象)

對於時尚的理解因人而異,在我看來,時尚即是時與尚的結合體,在特定的時間段內,人們趨於的某種崇尚。在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之前,人們崇尚著某一種服飾裝扮,並在社會上形成一股流行潮,可謂:古人對於美的追求並不遜於今人。我不禁莞爾,像我這樣選擇服裝以舒適作為第一要素的人,若生逢其時,不知會不會摒棄舒適而緊隨風尚呢?答案應該是肯定的,畢竟人對於服飾的審美,是會隨自己所處時代的「大潮」而「涌動」的,況且愛美是人的天性。

(簪花仕女圖)

再如,談及古代女性的妝容一章,作者從幾個朝代著名繪畫中的女性形象入手,展示了不同時期女子的一些獨特妝飾風貌。更難能可貴的是,在考證的過程中,作者不是一味引經據典,而是結合了一些文學作品的描述進行闡述,使得「畫卷」的鋪底敘述,自然而不生硬,具有較強的可讀性。

服飾是人精神的外在反映

《遇見中國服飾藝術》一書使我們對中國傳統服飾有了些新的思考:在現代社會,服裝除了護體的功能外,人們注重的更是其審美功能,但在中國古代,人們則在服飾中寄予了歷史文化的思考。

從先秦開始直至明清,歷代的帝王們均對「冕服」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就連清朝這個遊牧民族建立的王朝,帝王在服飾上也借鑑了漢族帝王冕服上的十二章紋樣。冕服在中國服飾史中有堅固的地位,絕不是簡單地在美學要素基礎上的構架。為君之道、治國之思,均融合在服飾的形制之中。冕服不僅是服裝,對穿著者更是一種道德與精神的規範。及至近代,中山裝以其儒雅的造型、端莊的氣度在國民的心中獲得了無可替代的地位,孫中山先生將自己的治國理想融入了中山裝的造型之上,知曉者卻並不很多。如細數中國傳統服飾,類似的情況還是有的。

(蟒龍袍)

封建社會的冠服制度十分嚴謹,服飾的穿著從場合到紋樣的使用,乃至違例懲處都有嚴格的規定,但實際使用時,歷朝歷代的僭越現象都無法避免。以清代為例,比較隱晦而又常見的是官員品級標識做得似是而非。清代的補子,主題紋樣多呈一種符號化的趨勢,代表官員等級的鳥獸姿態往往表現為一種固定模式,這種紋樣的相似,為補子穿用的僭越提供了可能,如仙鶴與鷺鷥、錦雞與鸂鶒等。

(圖為補子圖案樣式)

最後以《遇見中國服飾藝術》封底的一段話來總結:「中國人講究形與神的統一,精神與肉體合璧,服飾是人精神的外在的物化反映。古人通過服裝表達對自然的認知,通過服裝展現思想抱負、道德情操……傳統服飾中的『深衣』也好、『冕服』也罷,無不表達著人內心的反躬自省。」這是中國傳統服飾中的「神」,這也是我們現代服飾需具備的。不必以規則約束時尚,但它卻不應該被人們所遺忘。

這是一本集知識與趣味於一體的書,給喜愛中國傳統服飾、傳統藝術的人,以現代思維來詮釋服飾歷史文化的「時間和空間」。

作者簡介

王淵,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教授,畢業於東華大學服裝學院,服裝設計與史論研究方向博士。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服裝的起源及形態

第一節 服裝的起源學說

第二節 原始器具上的服裝形態

第二章 等級之服

第一節 皇權之服

第二節 君臣等級之服

第三節 紋飾:等級的區分與僭越現象

第三章 風尚之服

第一節 不同時代中各具風尚的服飾

第二節 異族之尚

第三節 服妖之尚

第四節 時令之尚

第五節 衣金之尚

第四章 經緯之美

第一節 經緯史上的幾個驚鴻一瞥

第二節 花色繁多的服飾紋樣

第五章 妝容之美

第一節 淡妝濃抹均具時代特色

第二節 圖像中的妝容之美

尾聲參考文獻

資料: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編輯:瀋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