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守御」——關於東平衛所制度的文物

博物觀瀾 發佈 2022-05-12T23:49:30.603241+00:00

東平守御令牌 上圖這是藏於河南博物館的東平守御令牌,資料顯示尺寸:72.88x51.945x2.117厘米,當然,也是在明代設置東平千戶所的文物見證,滄海桑田,歲月流轉,它安靜地停在河南博物館。不知為何,它在博物館裡稱為「東陵太守令」。

上圖這是藏於河南博物館的東平守御令牌,資料顯示尺寸:72.88x51.945x2.117厘米,當然,也是在明代設置東平千戶所的文物見證,滄海桑田,歲月流轉,它安靜地停在河南博物館。不知為何,它在博物館裡稱為「東陵太守令」。

「東平守御」,是明初設置於現在山東省東平縣的「東平守御千戶所」的簡稱。明建國後實行衛所兵制,幾個府為一個防區,設衛,衛的主官為指s揮使。衛以下設千戶所、百戶所,所的主官為千戶、百戶。守御千戶所是明朝衛所制度中的一種特種編制,不隸屬於衛,直屬都指揮使司(類似省級軍事長官),下轄10個百戶所。




網上流傳甚廣的這塊統治令牌,不知真假與否,根據資料,它整體呈葫蘆形,長10.9厘米、寬9.1厘米、直徑8.8厘米。如果是真品,應是明代東平守御夜巡銅腰牌,是明代衛所士兵佩戴在腰間夜巡的憑證。上端裝飾有捲雲紋,中央有一個穿繩圓孔,正面鑄一楷體「令」字。背面豎排三行字,最右邊一行是四個陽文篆字「東平守御」,最左邊一行是四個陽文篆字「夜巡銅牌」,中間一行陽文楷體「雨字貳千貳佰叄拾伍號」十個字。

正面的「令」字表明它是我國古代軍隊令牌的一種。軍隊令牌通常由軍隊的最高長官發出,交給下屬軍官,用於在執行任務時證明其已經獲得了最高長官的指令和授權,或者證明持有令牌者是獲得了長官的命令,正在執行特殊任務。其作用類似於今天的介紹信、授權證明書或執法證件。

背面最右邊一行鐫刻的「東平守御」,是明初設置於東平縣的「東平守御千戶所」的簡稱。

史料記載,會通河距東平州治西南15里處,是南旺至臨清長達400里的關鍵河段,「惟藉安山一湖,以濟漕河。」境內的安山湖是大運河的重要水源之一,所以東平州的位置重要。且東平「乃盜賊淵藪,客舟屢遭劫掠」,(清《廣志繹》),故設一個與衛同級的守御千戶所駐紮於此。東平守御千戶所於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設置,史載:「東平守御千戶所,在州治東南,設千戶九人,鎮撫一人,百戶十人,吏目一人,春班軍一百六十一人,運糧軍三百二十人,秋班軍二百四十五人,局匠軍五人,屯田軍二百六十三人。」運河開通後安排的運糧軍數量占衛所軍人總數幾近一半,究其原因,與在運河沿邊的地理位置是密不可分的。

背面最左邊一行鐫刻的「夜巡銅牌」即表明了夜間巡邏的作用。而中間一行鐫刻的「雨字貳千貳佰叄拾伍號」令人費解,根據古代採用千字文里的字排序習慣,也許是採用了「雨」字,明初全國有數百千戶所,東平守御千戶所可能在全國的千戶所中排名2235號。當然,這僅僅是一種推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