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王奕紅:雙面的川端康成,多面的日本文壇——讀《川端康成傳》

封面新聞 發佈 2022-05-13T02:34:02.303911+00:00

純淨的《伊豆的舞女》,雋永的《雪國》,悲涼的《古都》,直至以謳歌「美麗日本」、細數和歌佛禪意境的演講接受諾貝爾文學獎,人們熟悉的多半是川端康成近乎「日本美」化身的經典作家形象。日本學者小谷野敦的傳記《川端康成傳:雙面之人》,著力還原的則是川端康成標籤背後另一面的真實。

文/王奕紅

純淨的《伊豆的舞女》,雋永的《雪國》,悲涼的《古都》,直至以謳歌「美麗日本」、細數和歌佛禪意境的演講接受諾貝爾文學獎,人們熟悉的多半是川端康成近乎「日本美」化身的經典作家形象。日本學者小谷野敦的傳記《川端康成傳:雙面之人》,著力還原的則是川端康成標籤背後另一面的真實。

小谷野敦作為一個學者,雖然已經出版了谷崎潤一郎、里見弴、久米正雄等好幾個作家的傳記,儼然是一位傳記寫作的「專業戶」,實際上卻是以小說創作步入文壇的。他曾以小說《母子寮站》(2010)、《怪鳥待過的家》(2015)兩次入選日本文學最高獎芥川獎候補作。從這個角度來說,小谷野敦是日本文學創作者中的一員,是谷崎潤一郎、川端康成這些知名作家的同行。

於是,他無時不忘在作品裡追蹤日本文壇一個個前輩作家的生活和創作軌跡,探尋作品背後作家們真實的身影。福爾摩斯般的細膩、敏銳,為其著作《川端康成傳:雙面之人》這部厚達600多頁的巨幅傳記注入了探案的神秘和欣喜。

「川端是我最喜愛的作家。」小谷野敦一開篇就迫不及待地表明心跡,又為文中即將開始的各種比較、揣測、解密乃至解魅埋下伏筆:「我不是想寫一部批評川端的著作,只是想寫出一部沒有任何禁忌的傳記。」有了打破禁忌的旗幟,小谷野敦描繪的「雙面之人」川端康成便不再是「偉人傳」的傳主,而是「文壇總理大臣」,一個與現代日本多方聯結的文化權威,一個令讀者重新審視現代日本文學史的「生活的達人」。

對大多數中國讀者來說,「雙面」的川端康成當是顛覆性的。「川端說由於自己是個孤兒,所以是一個與世無爭的人,結果,他成了獨缺『坦誠』這一美德的人」;「(川端)絕不承認自己的作品有人代筆,卻抓住別人的代筆之作侃侃而談」;「誰也不會想到,在人們眼裡用小說來表現日本古典美的世界級的作家,竟然對自己國家的歷史毫無興趣」……這還是那個苦心孤詣、仿佛一心追求唯美化境的東方藝術家川端康成嗎?

小谷野敦的視野里有作家、作品,也有文壇、讀者,更重要的,是有文學史和文學批評。而且,他攻讀的是東京大學比較文學專業:

「若要問我(小谷野敦)為什麼研究文學,那是因為西方人在研究,所以我要研究。」對此,站在牆邊上的香男里先生頻頻點著頭。

——川端康成的女婿川端香男里的肯定,無疑暗合了小谷野敦對自己的期許。以傳記文體創作的非虛構作品,自然也成了小谷野敦文學抱負的一份自我書寫,更何況,傳記的對象是川端康成。

如此一來,小谷野敦要對話的人和文學事件就格外多,菊池寬、谷崎潤一郎、三島由紀夫、納博科夫、賽登施蒂克……《文藝時代》,新潮社,芥川獎,國際筆會……小谷野順著川端康成的時間,一年一年,在文學史和時代秩序的細密脈絡里執拗地爬梳,一邊努力地克制著,把自己「喜愛」的熱望掩藏在對書寫對象冷靜的觀察和不乏距離感的評述中:「當時,只要有人問起川端日本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會是誰,川端一定回答是三島君。不說自己的名字當然可以理解,但他把還活著的谷崎排除在外了。」「由於川端成了日本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因此有一段時期出現了一種論調,即用短篇拼湊長篇、不會構築情節是日本文學的特徵。事實上,這不是日本文學的特徵,而只是川端個人的特徵。」

偶爾的,傳記的行文也會禁不住流露出一絲裁判的色彩,讀者從中不難聽出小谷野敦辯護的聲音:

不知川端是否察覺到伊藤的這種情緒。後來川端將代筆翻譯的西方兒童文學的版稅全部交給了野上彰,據說川端聲稱「我不怕弄髒自己的名聲」,這雖然可以稱作幫助貧困作家的行為,但是對於讀者的責任在哪裡?這讓人產生川端在道德方面存在某種缺陷的印象。當然,他和無賴、惡魔是不同的,他只是在不經意間犯下極其平庸的錯誤。

或許,這也可以看做一部以曲折的筆調獻給川端康成的頌歌?讀者的閱讀體驗也因此豐富而奇特:直面立體的川端康成,在世界文學視野下重新認識充滿糾葛的日本文壇;與此同時,又不斷有新的謎題在小谷野略帶遲疑的筆觸中浮出紙面:

「就如聲稱私小說才是純文學的久米正雄進入昭和後就不再創作私小說那樣,川端生怕私小說引發家庭危機。儘管如此,我還是覺得川端如果能多寫一些一高、東大時期的故事就好了,或許他有很多想要隱瞞的事情吧。」

每每讀到酣暢處,就不禁感嘆,這部傳記的出版社真是找到了一位非常合適的譯者。譯者趙仲明老師是我多年的同事,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後曾赴日本攻讀佛教學,深厚的語言文化功底成就了他豐富多姿的譯著佳作,既有《日本文化史》(家永三郎著)、《日本的民俗宗教》(宮家准著)、《童話心理學》(河合隼雄著)、《事的世界觀的前哨》(廣松涉著)等文化經典,也有遠藤周作、東野圭吾、是枝裕和等現當代作者的文學名作。

南京大學日語系有前輩翻譯家陳德文先生做榜樣,老師們教學之餘多多少少都會做一些翻譯的活兒,可趙老師體察中日語言文化精髓的積澱和他的篤實勤奮,卻往往讓大家唯有佩服的份兒。這部傳記的翻譯就是一個例子吧。

【作者簡介】

王奕紅,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教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