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HOMO FABER開展,探索瀕臨消失的傳統工藝

酷博集創 發佈 2022-05-13T02:52:26.916629+00:00

今年春季,在威尼斯全城各處的海報中,HOMO FABER的篇幅甚至超過了第59屆藝術雙年展。2022年第二屆HOMO FABER活動,由義大利建築師斯蒂法諾·博埃里、日本工業設計師深澤直人和英國時尚策展人朱迪斯·克拉克等多個行業的活躍專家組成策展團隊。

今年春季,在威尼斯全城各處的海報中,HOMO FABER的篇幅甚至超過了第59屆藝術雙年展。該活動由米開朗基羅基金會發起,支持來自世界各地的才華橫溢的工匠。

HOMO FABER

2022年第二屆HOMO FABER活動,由義大利建築師斯蒂法諾·博埃里、日本工業設計師深澤直人和英國時尚策展人朱迪斯·克拉克等多個行業的活躍專家組成策展團隊。

©MichelangeloFoundation

該活動在聖喬治·馬焦雷島(San Giorgio Maggiore)上約四千平米的集中場地舉行,通過十五個展覽,和其它多處的工廠和作坊,探索隱藏在城市運河之間的工藝。

©MichelangeloFoundation

島嶼:宗教-政治-藝術

藝術信息極其密集的威尼斯由118個小島組成,城市面積僅有7.8平方公里,約是北京朝陽區面積的六十分之一。聖喬治·馬焦雷島是一座附島,從主島的交通中心向西南方向約30分鐘的船程可達。島上地標性教堂Basilica di San Giorgio Maggiore,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當地巨匠帕拉迪奧(Andrea Palladio)之作。

©MichelangeloFoundation

教堂旁的聖本篤會修道院建於更早的982年,曾是外國政要在城中逗留的首選地。修道院於1799年進行過教皇選舉,也為美第奇(Cosimo de'Medici)被流放時的避難之所,後因在戰爭時期用作兵營和監獄而被破壞。

從1951年開始,私人文化機構奇尼基金會(Giorgio Cini Foundation)在威尼斯的文化歷史背景下修復了該島,並在此成立了國際藝術中心運營至今。



建築:適應性再利用

隆蓋納圖書館

Longhena Library

巴達薩爾·隆蓋納是石匠出身,十七世紀在威尼斯還是獨立共和國時期,設計了多個宮殿,包括這座在1671年落成的圖書館。它現在擁有約15,000卷的歷史圖書、手稿檔案,收藏了歷史、音樂、戲劇和藝術文件,同時也是展覽、音樂會和會議的場所。為容納大量資料,古修道院的宿舍也在近年被改造為圖書室,新舊空間的書櫃布局統一、材料有別:前者為木雕,後者為鋼板和木板。

圖書室對面的閱覽室中正在展出的Pattern of Crafts,十二件工藝作品跟絲製壁紙結合成連續的圖案呈現在這個房間的展牆上,令人印象深刻。而這個圖案的原型,正是上島後首先踏到的地面鋪磚樣式。當聖喬治·馬焦雷大教堂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便但很少有人會注意到腳下的圖案。

策展人以此處的八角形圖案為題,了解每一位手藝人對同一個圖案的不同解釋。來自歐洲各地的精選工匠使用了各自擅長的技術和材料——包括稻草、大理石、玻璃、毛線、錫,薄如一塊布料的木雕等——作為他們對圖案的個人詮釋。

精細工藝的重要性正是當下被討論的。仍有很多設計師,口中討論著批判性思維的同時,把不再適應當下社會情況的「裝飾即罪惡」理論當作根深蒂固的信條,從而建築和室內均產生出千篇一律的體塊式空洞設計結果;這值得我們反思。


博爾赫斯迷宮

Borges Labyrinth

在2300平方米的前修道院花園中,這座景觀迷宮向擅長「迷宮敘事」的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致敬。設計由3,200株黃楊木植物組成,按照蘭多爾·科特(Randoll Coate)的設計排列,均90公分高。在高處觀賞時,可猜測到迷宮象徵的書的形狀,包含博爾赫斯名字的鏡像、他去世時的年份「1986」、標點符號等等。


奇尼船廠|Lo Squero

這棟水邊的房子以軍械庫造船廠為藍本,為奇尼家族用作威尼斯船貢多拉製作和修理。

現在將原本船隻的入口封以玻璃幕牆,可以瀉湖為背景舉辦小型音樂會。


甘地尼泳池|Gandini swimming pool

這座20世紀60年代建造的公共游泳館,後被棄用。奇尼基金會將其翻新,用作展廳,並依然保留原游泳館的特點,只是在池邊加了扶手,設置了通向池底的台階。

美國導演羅伯特·威爾森(Robert Wilson)受到日本戲劇傳統的啟發,於1993年在巴黎歌劇院製作了普契尼的《蝴蝶夫人》。今年,他用沙子鋪在池底的馬賽克上,將泳池轉化成戲劇舞台「WAITING with peace and darkness」,展示需三人穿著的服飾和竹腿椅等道具。

而在通向泳池的走廊,威爾森為紀念他與日本編舞家花柳壽々紫(Suzushi Hanayagi)的友情,播放她臨終前用意念舞蹈的視頻。

梵蒂岡小教堂|Vatican Chaples

在一片茂密的樹林中,藏著十一座小教堂。這是羅馬教廷首次參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時的展品,跟大多數展品不同,它們在2018年亮相後在原地保留至今。

遊客將先看到一座與瑞典現代主義先驅阿斯普倫德(Erik Gunnar Asplund)的同名小教堂,他的經典作品林地追思教堂被定義為「一個定向、相遇和冥想的地方,似乎是由廣闊森林中的偶然或自然力量形成的,被視為生活迷宮般進步的物理暗示。」

之後是包含福斯特爵士(Sir Norman Foster)和斯米爾揚·拉迪克(Smiljan Radic)等十位建築師的10座作品,它們象徵著聖經十誡。各自用結構、投影、切縫、光線等方式呈現十字架的小教堂,並不把朝聖功能局限於宗教的,而且是精神和審美的。


綠劇場

Teatro Verde

1950年代建造的「綠劇場」,在其鼎盛時期是戲劇表演的絕佳場所。它位於聖喬治·馬焦雷島南側,與樹林景觀融為一體,包括作為背景的威尼斯瀉湖,在建造前需要先處理此處原始的沼澤地。舞台下的更衣室、服務室、技術室、儲藏室和樂池區域,由於在低於平均海平面的位置,受到高水位洪水的惡劣影響曾多次被淹,所以後期未能繼續運營。

這座露天圓形劇場受到卡地亞基金會的幫助,在今年得以修復重新開放,綠色植物被仔細地恢復或更換,尤其是女貞。扇形座位後的靠背同時也是植物池,新種的樹苗正在生長。大理石部分被特殊殺菌處理清潔,舞台和樓梯被加固,為今夏的演出準備。


玻璃屋

LE STANZE DEL VETRO

玻璃屋前身是一所寄宿學校,負責修繕工作的是美國建築師Annabelle Selldorf,她也曾參與故宮乾隆花園的修復。現在該單層坡屋頂的建築名為玻璃屋,奇尼基金會和瑞士文化機構Pentagram Stiftung在此設立了致力於研究20和21世紀的玻璃製作工藝的學術中心。當前正在展示米蘭家具品牌FontanaArte從燈具到衛浴的玻璃製品,其中包括蓋·奧蘭蒂(Gae Aulenti)、吉奧·龐蒂(Gio Ponti)、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的設計,專注於探索六倍加強平板玻璃這種工業材料詩意化的可能性。

玻璃屋過去曾首次展出埃托·索特薩斯(Ettore Sottsass)的玻璃作品,還在其戶外花園中建造過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的玻璃建築物「聞鳥庵」(Glass Tea House Mondrian),和派·懷特(Pae White)的65米長玻璃磚裝置。該組織在其它國家的博物館推廣卡洛·斯卡帕(Carlo Alberto Scarpa)在成為建築師之前的玻璃作品,今後也將繼續為了維持重新評估玻璃在威尼斯藝術史上的重要性而努力。FontanaArte將於今年六月的米蘭設計周舉辦其90周年回顧展。

HOMO FABER活動在2022年4月10日至5月1日期間向公眾開放。之後圖書館可以通過預約給學者和學生使用。奇尼畫廊的博伊斯(Joseph Beuys)展覽會持續到十月份。聖喬治·馬焦雷島所發生的事件,將引導觀眾的注意力延伸到不易被遊客發現的驚喜角落,包括食物研究、3D軟體也難以模擬的貢多拉船頭木作、古家具修復法、水磨石中的玻璃骨料、斯卡帕(Carlo Scarpa)使用的細節連接件之鐵藝等威尼斯的經典技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