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見梁惠王:把天下人的快樂,當做是自己的快樂

書語人間 發佈 2022-05-16T01:16:48.066001+00:00

書語人間:每天10分鐘,讀懂1本好書,點擊文章右邊的「關注」,一起成長。大家好呀~今天,我們繼續來讀儒家經典,四書里的《孟子》。01.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孟子對曰:「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

書語人間:每天10分鐘,讀懂1本好書,點擊文章右邊的「關注」,一起成長。



大家好呀~


今天,我們繼續來讀儒家經典,四書里的《孟子》



01.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孟子對曰:「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詩》云:『經始靈台,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鶴鶴。王在靈沼,於牣魚躍。』文王以民力為台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台曰靈台,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湯誓》曰:『時日害喪,予及女偕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台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孟子》


孟子去見梁惠王,梁惠王在莊園接見他。


梁惠王站在池塘邊,顧盼著鴻雁麋鹿,問孟子:「賢德的人也享受這樣的快樂嗎?」言下之意,像老師您說的那樣賢德仁義的君子,是不是也要享受生活啊?


孟子回答:「賢德仁義的君子,才能享受這生活的快樂;沒有賢德、不講仁義的人,就算有這樣美麗的莊園,他也享受不了這快樂!」



02.

仁者後天下之樂而樂


為什麼呢?孟子引用了《詩經》裡的故事 ——


經始靈台,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經始勿亟,庶民子來。

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鶴鶴。

王在靈沼,於牣魚躍。

《詩經·靈台》


文王打算興修靈台,老百姓們知道了,紛紛攜子前來。文王見狀,勸百姓們說,「大家不要著急啊,別太累著了」,老百姓們聽後,更加地努力了。


靈台修建好了,鹿苑中母鹿安臥,肥得發亮。白色鳥兒,羽毛光澤,滿池魚兒跳,百姓們都替文王感到開心。


正是因為文王賢德仁義,為百姓們帶來了幸福安寧的生活,所以百姓們將心比心,把文王的喜悅當作自己的喜悅,不遺餘力地幫助文王實現心願~




03.

不仁者只顧己之樂


反觀夏桀,他很狂妄,自比為太陽,百姓們就寫了一首詩,在《湯誓》裡面有記載:「時日害喪,予及女偕亡」,太陽啊,你什麼時候滅亡啊!我願意與你同歸於盡。



孟子的一番話,正說中了梁惠王的痛處:快樂的基礎,首先是安心,是安全感,然後是愛,你愛著大家,大家也愛著你。


然而,大家對你的愛與關心,從來都不是憑空發生的。你要先愛著別人,心裡先裝著大家,先真心實意地為大家考慮,為大家的快樂而快樂,為大家的憂愁而憂愁,大家才會發自心底地愛著你,希望你好。



這也是仁的思想,仁義之中,利他利天下,其利無窮大;與天下同樂,天下因我而樂,其樂無窮盡。


以上,便是今天的內容。


下一篇里,靈遙將繼續為你帶來《孟子》一書的共讀。


敬請期待吧~


註: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文 | 武靈遙,一位踐行著「日讀書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職業讀書人,更多好書拆解詳見個人公眾號:書語人間(syrjjy)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