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震雲《一地雞毛》:瑣碎的生存與生活,不應成為躺平的藉口

寒武幽蘭 發佈 2022-05-16T03:31:35.994384+00:00

這篇作品,同樣是讀過幾遍,如雷貫耳的「小林家的豆腐餿了」,這沉重的現實向人湧來,小林和妻子小李的生活變得零零碎碎、斤斤計較,又諷刺又凝重。


「一地雞毛」其實讀起來就是一種形象的喻指,就是指瑣碎的生活。在小說里,是小林做的夢,他夢到他自己躺在一堆雞毛上。


這篇作品,同樣是讀過幾遍,如雷貫耳的「小林家的豆腐餿了」,這沉重的現實向人湧來,小林和妻子小李的生活變得零零碎碎、斤斤計較,又諷刺又凝重。劉震雲的筆有點黑色幽默的意味。


《一地雞毛》發表於《小說家》1991年第1期,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新寫實主義小說的代表作之一。新寫實主義倒是個非常有意思的派別,他們主張的是對現實不加剪裁、沿著生活本來的樣子進行敘述,所以顯得瑣碎又繁重,有對平凡人生的關照,也有對小人物日常生活的同情。不得不說,《一地雞毛》等小說寫的就是大部分人的生活狀態,渺小、卑瑣、被物質人情裹挾卻不得不妥協,有種鈍痛充斥其中,卻在時間的溪流中顯出麻木。


我同情小林和小李的婚姻生活,但絕不同意這種生活態度,生活的瑣碎,不應成為躺平的藉口。


換言之,我們可以心平氣和地生活,可以坦然接受生活的磨難,但這一切的前提不是妥協,而是積極向上的心態;反觀之小林的日常,充滿了簌簌墜落的沉重,以及向生活低頭的怯懦。


首先,一件接一件的小事,不是一地雞毛,而是築就幸福生活的養料。


「豆腐餿了」連鎖反應是:排隊排晚了時間,上班遲到,單位大學生較真,小林怕大學生向領導告狀,憋著氣回家,豆腐餿了,小林老婆發難,小林心煩不服軟,導致吵架。


我就比較好奇的是,供銷社的豆腐做得再好,也不用天天吃吧,可人家小林形成了一個思維定式,我就是要吃豆腐,就是要吃最好的供銷社的豆腐,哪怕上班遲到我也心甘情願。為了一塊豆腐,引發一連串的後續瑣事,小林的心態就沒把住。


後來我想了想,許是一家人有特殊的癖好?許是吃豆腐便宜?許是就是要占一占公家出品的便宜?這些都有可能,因為小林一家的雇著保姆看孩子,經濟是有點拮据的。不過話說回來,誰的生活里都脫離不了瑣碎,那麼為什麼有的人過得熱情騰騰、幸福美滿,有的人的生活就雞飛狗跳呢?


所以發生了的這些事情都是中性的,是我們人為賦予了它意義,所以,小林一家把這一件一件的小事當成了煩惱。可這些小事如果反過來講,豆腐排隊排過了頭,遲到就遲到,好不容易趁領導不在遲到一下多爽,沒有遲到過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大學生愛較真,可我小林不也偷偷改回來了嗎,就算他去給領導告狀,領導也會掂量掂量這個人的分量;回到家豆腐餿了就餿了吧,正好吃別的改善一下伙食,再好好哄哄老婆小李,這不也是完美的一天嗎?多開心!


一件一件的小事,就是我們築就幸福生活的養料呀,想想那晚給孩子看病後買的一碗炒肝,一家人不也是熱火朝天嗎?


其次,無論是物質還是工作都會越來越好,不能把生活看成負擔。


其實想想林林總總,從整體來看,小林和小李的生活其實是越來越好的。


在工作方面,小李的工作調動雖然沒解決,但開通了班車,上下班交通問題已經解決,小林在單位里也算有點資歷了,有什麼人托他辦事他還可以做個順水人情,他還知道和領導說話虛虛實實的規律了。


在小孩教育方面,對面鄰居幫忙解決了小孩入托的名額問題,小孩成長的教育環境比一般家庭的小孩好很多,就算涉及給托班老師送禮的事情,也是順順噹噹給解決了。


在物質生活方面,小孩入托之後,保姆離職,省去了保姆工資和吃住開銷,小林偶爾去給老同學兼職賣鴨子,賺個外快,幫人推進審批個文件還能獲得個微波爐,單位上還會給報銷買「愛國菜」的錢。


綜合來看,哪怕去給白菜翻個個兒,都應該洋溢著喜悅的味道呀,可小林自己卻覺得,白菜都是負擔,這完全是一個人的疲累心態,他幻想的最好的事兒是老婆讓他喝啤酒,給他烤個雞。我不能理解,所以,人的心態其實是決定生活質量好壞的關鍵因素。


不把生活看做負擔,而在生活中找到一些樂趣,增進一些本領,這是必然實現的事,只是小林並沒有及時復盤他的經歷而已。


最後,生活中該注重的感情和東西是不能隨便讓位於物質生活的。


在這篇小說中,有一句話挺扎心的,小林接到老師的死訊時,他的想法是「死的已經死了,再想也沒有用,活著的還是先考慮大白菜為好」,非常無奈,但也同時表現了小林對於感情上的麻木。


當初老師來家裡做客,的確邋遢,但念在兩桶花生油的份上,老婆小李還是好生招待了。但對於老師的病,他一沒出錢二沒出力,還淨想別人權力如何大錢如何多的問題,小林這個想法真的有些「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了。


如果真的有心,哪怕老師已經找到了住處,找到了可以幫忙的人,那他也可以再掛念著是不是去探望一下,只可惜,除了接到老師死訊傷心的那一天,他什麼都沒做,最後還把鍋推到了大白菜上,這件事讓人跟著一味下沉、悶悶不樂,這是一種非常可怕的情緒。


小林和小李都是大學生出身,雖然經受了一些打擊(在《單位》《官場》兩篇有提及),但他們的理想、他們向好的心思、上進的步伐,不應該全都工作和生活被磨完了,這是不科學的。所以,無論如何,這種埋於心底、化於行動的夢想是不能放棄的。


感情、夢想都不應該讓位於物質生活,他們與物質生活同等重要,更重要的是,也要學會培養自己感受幸福的能力。


寫在最後


作為新寫實主義的小說,《一地雞毛》把生活中零碎、磨人的一面展現出來了,但似乎又失落了生活最重要的一面,那便是生活也有陽光的一面,也有讓人感到溫暖、幸福的一面,小林和小李生活中那碗炒肝不就應該是被放大的一件小事嗎,可它被淹沒在沉重情緒中,似乎感受不到,小林和小李一家其實也是幸福美滿的一家。


有人說,「僅僅活著是不夠的,還需要陽光、自由和一點花的芬芳」,我覺得恰恰可以用在這裡。


無論何時,生活都是自己的,你過得幸不幸福,冷暖自知。要讓感受幸福、爭取幸福的能力從自己身上長出來,而不是一味地躺平,要知道,向上的路上,風景可是美不勝收!


END


文|京華

圖|網絡

編輯|京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