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成語典故之二」東平屏障

博物觀瀾 發佈 2022-05-16T03:53:14.659725+00:00

成語「東平屏障」,是指「竹林七賢」之一阮籍,騎驢到東平任太守,拆掉政府衙署的圍牆,使各部門相通協調,百姓辦事方便,然後十天就處理完積壓數年的政務,成了如王徽之「雪夜訪戴」一樣的魏晉風度標杆。

成語「東平屏障」,是指「竹林七賢」之一阮籍,騎驢到東平任太守,拆掉政府衙署的圍牆,使各部門相通協調,百姓辦事方便,然後十天就處理完積壓數年的政務,成了如王徽之「雪夜訪戴」一樣的魏晉風度標杆。

後來「東平屏障」就成為了打破藩籬,提高政務效率的能臣治世之代表。

阮籍一生躲避官場,但躲避得並不徹底。了躲避司馬氏和曹魏政權的鬥爭,他主動要求到東平做東平相,並對司馬昭說,我去過東平那個地方,我喜歡那個地方的風俗民情。於是,司馬昭就讓阮籍去那裡任職。阮籍騎著一頭毛驢去了東平,一看層層疊疊的衙門之間相互阻隔,就下令撤除了之間的隔斷,使所有辦公的人之間透明互通起來,有效的提高了辦事效率。

在東平期間,阮籍作了歷史名篇《東平賦》,在介紹東平風土人情的同時,批判和譏刺了司馬氏暴政背棄仁義道德、殘害忠良,抒發了自己孤獨、苦悶。

對於這段歷史,《晉書·阮籍列傳》:「籍乘驢到郡,壞府舍屏鄣,使內外相望,法令清簡,旬日而還。」

這一「乘驢上東平」典故,經常出現在後代詩詞中。如李白在《贈閭丘宿松》中讚嘆:「阮籍為太守,騎驢上東平。判竹十餘日,一朝化風清。」南宋大詩人陸游在《夏日》詩云:「聊置尊罍師北海,盡除屏障學東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