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一本讓人熱淚盈眶的書

書迷綠仔 發佈 2022-05-18T00:54:23.090876+00:00

書名:《皮囊》作者:蔡崇達hi,我是綠仔~[靈光一閃]說實話,讀完這本書內心是五味雜陳的、矛盾的。你可能會有點悲傷有點沮喪,又可能,這之中還會有些自己都覺察不到的豁然,因為你也許可以通過《皮囊》來「看見」自己,了解自己,擁抱自己。

書名:《皮囊》

作者:蔡崇達


hi,我是綠仔~[靈光一閃]

說實話,讀完這本書內心是五味雜陳的、矛盾的。

你可能會有點悲傷有點沮喪,又可能,這之中還會有些自己都覺察不到的豁然,

因為你也許可以通過《皮囊》來「看見」自己,了解自己,擁抱自己。



這是一本我反覆閱讀了三四遍的書,一部有著小說閱讀質感的散文集,來自80後作家、媒體人、創業者——蔡崇達。


蔡崇達隨筆集,以人物肖像畫的方式描述了福建漁業小鎮的風土人情和時代變遷,講述了一個個溫情而又殘酷的故事。


這本書共有14篇散文,寫了與作者有關的十四個故事。他寫家鄉、寫同學、寫父母,從他的文字裡看到了一個少年的成長經歷,感受他的喜怒哀樂。

作者出生在閩南小鎮的一個平凡家庭,一家人生活平靜,直到有一天父親中風偏癱,這個幸福的家庭被捲入了生活的漩渦。

為了給父親治病,掏空了家底,半身癱瘓後的父親喪失了勞動能力。此後,母親扛起了家庭的重擔,不離不棄地照顧丈夫,為經營加油站,一個人扛起十幾斤的加油桶,晚上還會去撿菜市場人家不要的菜葉子做第二天的飯。

一家人努力地生活著。但是,生活卻沒有放過這家人,就在作者畢業後努力工作攢錢,想帶父親去美國治病時,噩耗傳來,父親去世了。


父親對於自己殘疾一事,也曾想要恢復健康,於是他努力鍛鍊自己的身體,每天早上8點出發,走到小巷的盡頭,中午12點再折回來,就這樣從夏天到秋天。

然而並沒有好轉,身體的殘疾反而更加嚴重了。終於,父親被疾病徹底擊垮,就像是一個隨時被拉到行刑場的戰俘,接受了呼之欲出的命運。


他的文字就像一條緩緩流動的大河,讀來不疾不徐,細膩又真實,故事也緩慢地推進著,可是每當我讀到結尾時,之前積蓄的情緒會突然爆發出來,一種難以言喻的悲涼和無力鬱結在胸口,讓我一下淚流滿面。

他用最平鋪直敘的文字,讓我看到了生活最殘酷的一面。


許多人說讀不進這本書,或許是因為這本書的節奏比較平緩,沒有太多情節上的起伏,也不刻意渲染悲苦,卻輕易牽動我的情緒。

有時候節奏慢並不是一件壞事,讀這本書會讓我的心境也慢下來,跟著作者一起進入他的世界,感受他的情緒,浮躁的年代就需要慢來,讓自己的皮囊得到洗滌,靈魂得以片刻休憩。


也許正如序言所說,《皮囊》是認心、認人的書。


比被人當眾揭短更難受的,是自我揭短。

當我們討厭某個人時,卻也總能在那個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之所以想遠離他,不過是我們害怕那個長期營造出的「優秀奮進、樂觀正面、瀟灑坦蕩」的假皮囊會被拆穿。害怕內心小小的謊言和虛榮被看透。

然而,比起這些,更令人厭惡的是,明知自己並沒有外在呈現的這般能耐,卻又不敢承認自己的無能,只能選擇逃避或逞強。

每一次成長都是一次「剖心」,一次自我揭短,一次剖析自我,把不堪和缺點捏扁搓圓,狠狠砸在地上,又兀自悄悄拾起。

「剖心」是要命的活兒,重生只能靠自己,以為皮囊還渴望活下去。

人心是那麼脆弱,需要寄生於皮囊,若有一副好皮囊,自然要更加愛惜才對得起自己。


[碰拳]書摘:

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渾濁給拖住,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一個有趣的人,或許不是泛泛而談的哲學家,但一定是翻著花樣的生活家。


我期待自己要活得更真實也更誠實,更要接受甚至喜歡自己身上起伏的每部分,才能更喜歡這世界,我希望自己懂得處理欣賞各種欲求,各種人性的醜陋與美妙,找到和他們相處的最好方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