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山東土堆挖出青銅寶庫,陪葬馬具純金打造,墓主身份成謎

enigma龍探長 發佈 2022-05-18T04:34:12.801639+00:00

1999年,在山東章丘市棗園鎮一個村莊的土堆中,竟意外發現了規模堪比秦始皇陵的千年古墓!1998年夏天,山東省濟南市的一個文物商店,來了一位村民,經理崔明泉接待了他。

1999年,在山東章丘市棗園鎮一個村莊的土堆中,竟意外發現了規模堪比秦始皇陵的千年古墓!

其奢華程度令人震驚。

陪葬的馬具均是黃金,還是一個罕見的青銅寶庫。

最讓人瞠目結舌的是,墓中還出土了保存完好的千年雞蛋。

那麼,墓穴中的神秘主人究竟是誰?

為何能擁有如此大規模的墓葬?這裡到底隱藏了怎樣的歷史秘密?

今天,就帶您一起揭開洛莊漢墓的未解之謎。

村民賣文物

1998年夏天,山東省濟南市的一個文物商店,來了一位村民,經理崔明泉接待了他。

只見這位村民手裡,緊緊攥著一個金塊,他將金塊遞給了經理。

崔經理拿到金塊很意外,因為這並不是一塊普通的金塊,很有可能是件珍貴的文物。

它放在手裡沉甸甸的,上面還有非常精美的怪獸圖案。

在崔經理的仔細查看下,他發現,這竟然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馬具,名為節約。

簡單來說,就是古代馬具上的圓形配件,是馬轡頭上的一種連接器物。

有了它,馬身上的繩帶就不容易纏繞,馬跑起來也不會被繩帶勒到。

並且經過測量,發現金塊的含金量為99.9%!

這讓經驗豐富的崔先生,不由產生了一絲疑惑,這位村民是從哪裡得來這種古代馬具的呢?

這位村民告訴他,自己是章丘市棗園鎮洛莊村的。

他們村西頭有個大土堆子,上面的土特別瓷實,村裡的人都在那裡取土蓋房子。

他也不例外,昨天為了鋪墊自己家新建的院子,就從大土堆上拉了兩車土,而金塊就是他在鋪院子的土中發現的。

雖然其中透露著蹊蹺,但崔經理還是出高價將這個金塊買下了。

土堆是古墓

一年後,也就是1999年的夏天,洛莊村附近要修一條鄉級公路,急需用土。

村民首先想到的,就是那個閒置多年的大土堆。

工人開著推土機、鏟車在大土堆上取土。

6月26日上午,一個取土的鏟車在取土時,一鏟子下去,一堆翠綠色的東西從斷面上滾落下來。

現場的群眾都圍上前看熱鬧,發現是形狀各異的青銅器。

於是,立即給當地棗園鎮派出所撥打了電話,派出所民警隨即趕來,封鎖了現場。

這一消息也引起了文物部門的重視,很快,考古專家也趕了過來,查驗出土的古代器物。

當時還在山東大學歷史系,考古教研室擔任副教授的崔大庸博士,也被請到現場,參加對出土文物的鑑定和對現場的初步勘察。

專家們看到一片開闊的平原上,突兀地豎起這麼大的土堆,似乎有些奇怪。

可他們發現當地的村民們早已習慣了。

據村裡的老人描述,這個土堆本來有20多米高,後來村民們取得土多了,現在只剩下幾米高了。

崔教授和考古專家靠著專業的素養,很快判斷出,這個村民們早已習以為常的大土堆,很可能是一座古墓的封土。

那麼,這是一座什麼年代的墓呢?封土下面是否保存完好?

揭開墓葬

一個月後,山東省文化廳批准考古研究所,和章丘市博物館聯合組成考古隊,進駐洛莊,任命崔教授為本次考古隊的領隊。

他們到達現場後,按照科學考古的程序,對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清理,一步步揭開古墓原本的面貌。

據考古簡報記錄,清理髮掘工作進行了40多天,專家終於在封土的外圍,發現了幾個地下封穴。

但遺憾的是,裡面已經被盜墓賊破壞,並沒有什麼特別重要的發現。

只有一些散落的盾牌、兵器和一些彩繪的陶器等。

唯一讓人感到吃驚的是,這些陶器上殘留的彩色圖案,依舊色澤靚麗,就像新的一樣。

專家通過出土文物上的圖案,一眼認定其具有漢代的特徵。

考古專家們推測,這可能是漢代的墓葬。

王侯大廚房 2000年前的雞蛋

隨著考古發掘一步步深入,旁邊的陪葬坑也相繼被發現。

其中一個方形木箱吸引了考古人員的注意,他們走近查看,發現箱子早已腐爛,上面只剩下一些封泥。

考古人員小心翼翼地打開箱子,發現箱子裡擺放著滿滿一箱黃色的圓球,經過仔細辨認,讓考古人員驚嘆不已。

這竟然是一箱漢代的雞蛋!

由於長埋於地下,絕大多數雞蛋的蛋黃、蛋清早已不見了。

唯獨有一顆是完好無損的。

接著,考古人員在箱子周圍還發現了各種食物,有羊肉、豬肉、零食等。

考古專家解釋,因為古代貴族的陪葬非常講究,不同類別的隨葬品不會放在一起,還會有兵器坑、樂器坑、車馬坑等。

這很有可能是食物坑,專門用來放一些肉類,牛羊豬之類的。

而雞蛋在古代是很稀有的,如果古墓中出現了雞蛋,就說明這座古墓的墓主人可謂是有財有勢。

實際上,墓穴中發現的陪葬食品並非個例。

在我國考古工作中,也曾在其他墓穴中發現存在食物的現象。

比如在河北宣化市的遼代大墓中,發現了一桌豐盛的飯菜,其中包括葡萄、酒以及板栗;

在青海喇家遺址,發現了一碗4000多年前的麵條;

還有河南洛陽的西漢大墓中,還曾出土過2000年前的美酒;

山東滕州春秋薛國墓出土了餛飩;新疆吐魯番唐墓出土了餃子等等。

這些食物的發現,對研究我國古代飲食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墓穴中放食物,其實與古人的思想觀念有關。

古人認為死去並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另外一段生活的開始。

因此會在古墓中放一些生前喜歡的食物,這也是會在墓穴中發掘出陪葬食品的原因之一。

豪華王家車隊

考古隊的發掘工作仍在有序地進行著,他們沿著陪葬坑東面進行發掘。

當工作人員挖到距離東面50米,深度為2米左右時,一件金燦燦的東西的東西滾了出來。

考古隊員湊近一看,發現竟然是一件漢代的金質馬具。

他們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拿來更多的專業器材,對土坑進行仔細清理。

清理過程中,考古隊員發現,這是一個殉馬坑,中間有七具姿勢各異的馬骸骨。

另外,考古人員在外圍的祭祀坑內,還發現有一匹特別的馬。

它躺在既深又規整的長方形坑內,坑頂還加了橫樑。

讓考古人員更為奇怪的是,這匹馬的體型比其餘七匹馬都要大。既然同樣是陪葬馬匹,為什麼它會享有如此高的待遇呢?

考古專家認為,這匹馬很可能是墓主人的坐騎,常年跟隨主人征戰四方。

墓主人死後,用坐騎陪葬,所以這匹馬的待遇是比較高的。

一匹戰馬的陪葬坑都如此大費周章,可見馬主人的身份就更加不同尋常了。

在車馬坑的周圍散落著許多鎏金青銅當盧,純金節約,純金帶扣等異常精美的馬具,造型生動獨特。

而我們開頭說到的洛莊村農民挖到的金質節約,就來自這個陪葬坑。

坑內發現的各種馬具共計300餘件,十分罕見。

根據古代墓葬講究對稱的規律,考古隊判斷,既然南側有殉馬坑,那麼,北側會不會有車坑呢?

發掘結果果真證實了考古隊員的推測。

北側的車馬坑全長超過30米,是所有已發現的陪葬坑中規模最大的。

木質的車早已腐爛,只留下輪廓的痕跡。

少許殘存的漆皮上,還清晰地保留著彩繪的複雜圖案,花紋纖細流暢,可以想像當年車上的裝飾,有多麼艷麗。

車馬坑一共清理出3輛大車,每輛車都有4匹馬。

並且這三輛車都是彩繪的,車輪是紅色的,車上的構件和馬上的飾品都十分講究,絕大多數都是鍍金的,可見其規格之高。

各地的專家得到消息紛紛趕到現場,專門對這三輛車進行了檢驗。

但讓他們疑惑的是,這三輛車的樣式與山東地區,已發現的車的樣式都不相同。

其中一位考古人員發現,這三輛車與陝西秦始皇陵墓,發現的秦代銅車馬1號車如出一轍。

特別是車餌的造型幾乎一樣,連上面做支撐用的鐵件數量都完全一致。

可什麼人能使用這麼豪華的車?

他難道比不可一世的秦始皇還要奢侈和驕橫嗎?

他的車和秦始皇的車如此相像,會不會和秦始皇有著什麼特別的關係嗎?

地下音樂廳

當車馬坑還在挖掘時,另一隊的考古人員在墓區北側的陪葬坑中,又有重大發現。

那裡出土了一整坑的漢代樂器,有編鐘、編磬、木瑟等,共計140餘件。

可見墓主人生前還是個「音樂發燒友」,這也被稱為樂器坑。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這套共計19件的編鐘。

出土之後,輕輕擦拭便鋥亮如新。它是所有漢代中發現最早、保存最好、音質最高的編鐘,還被譽為「西漢第一編鐘」。

由於西漢時期諸侯王的墓葬往往會隨葬編鐘,因此專家推斷,墓主人很有可能是一位西漢的諸侯王。

緊接著,考古隊在樂器坑中還相繼出土了8個串在一起的銅鈴鐺。

專家們猜測,這些看起來和桌球大小差不多,搖起來叮鈴響的東西,應該是與其他樂器配套使用的演奏樂器。

但讓專家疑惑的是,我國歷史上並未出現過把銅鈴作為樂器。

那麼,它與這組樂器的關係,以及它有什麼作用,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墓穴形狀

經過一年多的探測和挖掘,考古人員才基本弄清了這個墓葬的總體布局。

這是一座有著東西兩條墓道的「中」字形豎穴木槨墓,打通墓道之後,主墓室逐漸顯現在人們眼前。

東西長37米,南北寬35米,總面積達1295平方米。

考古隊員經過測量發現,東墓道長近100米,西墓道長約45米,整個墓葬總長約180米,深度估計在20米,如同一個大操場。

這個規模讓考古隊員們吃了一驚。

考古人員解釋,在西漢,大部分皇帝陵的封土面積只有100多平方米,而這麼大的規模簡直超過了某些帝王陵墓的面積。

不過出於文物保護和現代挖掘技術等原因,主墓室至今未被打開。

考古專家從宏大的墓葬規模,和出土文物的特點推測,墓葬屬諸侯王一級無疑,並且是目前發現的漢代諸侯王,土坑豎穴墓中最大的一座。

因此將其命名為洛莊漢墓。

奇特格局

洛莊漢墓最大的特色是陪葬坑、祭祀坑分層埋葬,並且數量眾多。

從上方鳥瞰洛莊漢墓的沙盤模型,整體形制清晰分為三個層面。

整體布局像一個漏斗,由外向內階梯式向下延伸。

可為什麼會形成這種奇特格局呢?

考古學家分析認定,墓是在古人下葬後,由下往上一層層修建的,最底層是主墓室和陪葬坑。

而上面兩層為祭祀坑,是後人祭祀墓主人時後來建成,所以才有多層坑穴墓葬遺蹟的現象。

也就是說,墓主人死於墓葬封土完成之前,墓葬剛剛開工不久後,墓主人就死了。

而西漢的王宮們,一般都是在繼位當年開始修墓,由此推斷,墓主人在位年月比較短。

任誰也沒有料到,一個尋常的村莊,一個普通的土堆,竟然埋葬著一個顯赫的人物。

這位神秘主人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故事呢?

推測墓主人

考古人員在陪葬坑裡的木箱上,發現了封箱用的封泥,它們成為揭開墓主人身世之謎的關鍵。

封泥印面內容為「呂大官印」。

專家根據印面內容,推斷出墓主人的身份,很可能是呂后的親侄子呂台。

呂后為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的皇后,名為呂雉。

劉邦死後呂雉篡位當政,為了培植自己的勢力,她大力封賞呂家親戚,並將自己的親侄子呂台封到山東濟南一帶,建立了呂國。

呂國先後共有呂台、呂佳、呂廠和呂大,四任國王。

而除了呂台其餘三位都是被誅的,屬於非正常死亡,而按當時的埋葬制度,這三個人是不會被厚葬的。

因此可以斷定,洛莊漢墓極有可能屬於呂台。

呂台生活在呂氏家族黨權的鼎盛時期,擁有這樣豪華的墳墓也就不足為奇了。

然而讓呂后沒有想到的是,僅僅過了一年,呂台就病逝了,這一點又正好和墓葬的某些特點吻合。

呂台的突然病逝,朝中又出現了,反對封異性王的言論。

專家認為,呂后是為了穩定自己朝中的地位,借給呂台修建陵墓的機會,來展示一番呂氏家族的力量。

因此洛莊漢墓有如此非凡的規模,可能和這個關係很大。

但是,關於墓主人的身份仍然存在謎團。

在墓葬的陪葬坑中,也發現了刻有「齊大官印」等銘文的青銅器。

有學者據此提出墓主人並不是呂台,而是齊國的一位諸侯王,也就是劉邦的長子劉肥。

首先是因為當時洛莊一帶屬於齊國管轄,並且劉肥與呂台的去世年代相近。

其次是出土的青銅器上面刻有齊國銘文。

還有歷史上記錄,齊國曾被分割後又被復原,劉肥的後人可能多次前來祭祀,因此出現了三層的陪葬坑。

而且一些小陪葬坑,是在主墓封土夯實後又挖坑進行祭祀的。

這也從側面證實了,墓葬也可能是這位漢代皇子的。

洛莊漢墓的主墓室,至今還沒有發掘。

但大家對這個墓穴主人的爭議也沒有停止過,答案也許還在隱秘的地下宮殿裡……

墓葬的影響力

洛莊漢墓的陪葬坑和祭祀坑遺址,在2000年獲得「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不僅如此,在2021年,洛莊漢墓入選了「山東百年百項重要考古發現」。

這座兩漢時期異性諸侯王墓的發現,對於研究漢代的歷史,以及喪葬禮儀制度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幾千年漫長的歲月模糊了歷史的真相,但希望未來的某一天,終究能夠揭開我們心中所有的謎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