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手記 l 讓生活多一些科學,少一些神學

致用教育 發佈 2022-05-18T06:47:19.335003+00:00

看到這個標題,不知道你會不會覺得這個編輯有些神神叨叨的,別急,我先給你分享一個故事。我最近看了一本叫做《阿贊德人的巫術、魔法與神諭》的書,當時我是看到這本書的名字裡帶個「巫術」,抱著獵奇的心理去讀了讀。

看到這個標題,不知道你會不會覺得這個編輯有些神神叨叨的,別急,我先給你分享一個故事。

我最近看了一本叫做《阿贊德人的巫術、魔法與神諭》的書,當時我是看到這本書的名字裡帶個「巫術」,抱著獵奇的心理去讀了讀。書里確實講了不少阿贊德人如何使用巫術、製作「魔藥」的例子,但是最顛覆我的認知的,還是阿贊德人的世界觀:阿贊德人把一切不幸歸結於巫術,並且只會在不幸發生的時候才會去思考不幸

舉個例子,一個阿贊德人來到了現代社會,他今天很「水逆」:上班路上一路紅燈,到了公司還被領導同事刁難,中午點的外賣還被別人給拿走了,晚上回家打遊戲結果一直輸……這時他會怎麼想呢?他會想,自己今天一定是被別人給下了巫術了。然後他會採取一系列的措施,試圖去解除巫術。

如果是你,經歷了不幸的一天,你會歸結於什麼呢?這門《數據分析思維課》給了我另外一個直面生活中不幸的理由:我們的生活可以用數據來科學地解釋。這讓我不會去怪是不是別人給我下了巫術,不再怪老天就是讓我今天不順,也不再怪自己。這是我目前做這門課最大的收穫,也是標題的由來。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收穫,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和小夥伴們分享《數據分析思維課》給你帶來的認知上的提升。我寫這篇編輯手記其實重點在於,我想站在一個編輯的角度,進一步和你分享一下我們是如何想到要做這樣一門課程,又是怎樣來設計這門課的。

初心

我們現在的生活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數據,但是絕大多數人都無法把握住數據,讓數據真正為己所用。於是,也就有了我們這門課程的一個整體交付目標:提升用戶對於數據的理解能力,幫助用戶建立思考和分析數據的立體模型。換句話說,其實我們這門課嘗試在給你交付一個「數據價值觀」。

這個「數據價值觀」有什麼用?主要是以下四點:

  • 讓你有效規避工作生活里常見的數據分析誤區,培養數據分析思維;
  • 讓你能夠抽絲剝繭,理解算法的邏輯,並且能夠用算法思想來指導生活;
  • 掌握常見的分析模型與理論後,你還能夠用數據思維去啟發他人、影響他人;
  • 你還會收穫很多即學即用的工具,為工作和生活提速。

不知道你發現沒有,其實我們就是根據以上這四點,把我們的整個課程劃分為了數據分析基礎、數據算法基礎、如何用數據說話以及分析工具四大模塊。

在數據基礎與數據算法的章節,大部分標題都是以「核心交付點 + 貼合生活的痛點問題」形式出現,為什麼會這樣設計呢?其實還是為我們的課程範式服務。我們這門課的課程範式大概是下面這個樣子。

課程範式

開篇:提出一個或多個貼近我們生活的痛點問題,引出這一講需要講解的重點知識,讓你重點關注,並在下面正文內容的學習中找到答案。這其實也是理想劇本創作模式中「三幕戲結構」的第一幕:引出問題。

正文:在正文部分,圖文並茂,有邏輯、銜接自然地講解各部分知識,也就是線性遞進的思路。同時,我們要注意用通俗易懂的例子來解答開篇提出的痛點問題。這是我們的第二幕和第三幕戲:主人公踏上了征途,為了解決一開始的那個問題,他又遇上了一連串的問題。經過一系列的努力,最後主人公找到了一個解決終極困境的方法。

總結:帶領你回顧和梳理重點知識,並結合知識點,給出老師的操作建議或注意事項。此外,我們還會基於這節課所講的內容,對交付的知識點做進一步的升華。不知道你對「慎始敬終」或者「種樹的小故事」還有印象嗎?這其實是峰終定律的體現:一場體驗的好壞基本取決於兩個時刻,一個是最高峰,一個是結尾,並且結尾部分會直接影響用戶的記憶和觀感。我們在每節課的結尾處都設置了類似的拔高,當然也期待你的總結。

思考:每講留一道思考題,讓你可以有效思考所學知識或進行延伸擴展。在這一個部分,我和郭老師都非常開心,看到同學們提出了非常多有觀點、有態度的思考。另外在部分內容的最後,我們還添加了附錄部分,如果你愛動手計算,附錄部分的內容不容錯過。

看完課程範式你會發現,其實「問題」對於學習這門課來說非常重要,希望你在學習的時候,也能夠帶著自己工作或生活里的問題進行學習。

人群定位

在課程核心的人群的定位上,其實我們內部有過不小的爭論。一開始我們想要把用戶主體定位為不懂數據分析的程式設計師,把課程路徑放在每個程式設計師、產品經理都應該有數據分析思維上。後來我們發現,單拿數據分析這件事來說,很多人都會覺得難,認為數據分析就是「數據分析師」之類的角色乾的活,但其實數據分析不僅僅是一種專業能力,更是一種底層能力。

我們的開篇詞標題「數據給你一雙看透本質的眼睛」,這個看透本質的眼睛不僅僅是數據分析師才能擁有,而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透過數據看到本質,去偽存真,把握住數據背後的大勢,這樣才能更好地生活。

我們把課程取名為「數據分析思維課」,也是想要告訴你,我們會站在一個普世的角度,給你交付這種對於數據的洞察、理解、應用能力。所以我們的核心人群做了進一步的擴展,並不是僅面向開發、運營或者專業的數據分析師,而是所有致力於擴寬舒適圈,想要探索新事物的小夥伴。

功利一點來說,這種數據分析能力能夠為你的工作與生活提效,避免你落入一些常見的數據陷阱。詩意一點來說,數據、算法其實蘊含著非常多的哲理,不局限於具體的某件事,會在你彷徨的時候,給你一個更為理性的人生指導。

到這裡,整個課程的交付思路就給你匯報完畢啦。其實上面的內容我是基於課程設計文檔做了一個二次解讀,你要是感興趣,可以點擊這裡,查看表格版的課程設計文檔。

我是如何學習這門課的

最後,我想再和你分享一下我關於學習這門課程的小小心得,與你共勉。

我越來越覺得,知識浩如煙海,數據更是無窮無盡。很多時候,成功的原因不在於你知道多少事情,而是在於你知道在無知的時候該怎麼做。作為編輯,其實我相當於這門課程的第一個用戶,我在學習這門課程的時候,會去重點關注兩條線:一條生活線,一條工作線。在學習每一節課的時候我都會去想,郭老師舉的這些例子裡如果是我,我會怎麼辦?然後用這個問題去探尋究竟郭老師有哪些成事的原則。

比如在平均值那節課里,原則就是「抓大放小」;在大數定律那節課里,原則就是「長期主義」;在標準差那節課里,原則就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這些原則其實構成了郭老師行動的基礎,我可以想像,當郭老師遇到生活中很多難以預料的事情,必須孤立地做出反應時,這些原則一定是可以幫助他更好地進行決策的。那麼相應地,我們也可以去參考郭老師的原則,再根據自己的目標和性格總結出自己的原則。

就在剛更新不久的因果倒置那節課里,我得出了一個結論:要獨立並批判性地思考。之前這句話我經常聽到,耳朵都快起繭了。但是真正學完這節課後,我自己再總結出這個結論,感覺真的很不一樣,我能夠順著這個結論去深入思考:我想要什麼、事實是什麼、我在什麼情況下容易被欺騙、我應該以一個什麼樣的態度去看待我長期目標……你也可以試試,說不定你已經有了很多生活的原則,只是沒有通過「聚類」「分類」把它們顯現出來。

這就是我對於這門課的一點學習心得,簡單來說,就是「找原則」的方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