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老年抑鬱症的合理用藥

北京藥監 發佈 2022-05-19T11:27:14.357102+00:00

老年抑鬱症是一種老年人情感性障礙,患者年齡一般在55歲以上,包括在老年復發的抑鬱症和老年首次發病的抑鬱症,無論是哪一種,都有著諸多老年期疾病的特點。老年抑鬱症在臨床上常見為輕度抑鬱,但危害性不容忽視,如不及時診治,會造成生活質量下降、增加心身疾病患病風險甚至死亡風險等嚴重後果。




老年抑鬱症是一種老年人情感性障礙,患者年齡一般在55歲以上,包括在老年復發的抑鬱症和老年首次發病的抑鬱症,無論是哪一種,都有著諸多老年期疾病的特點。老年抑鬱症在臨床上常見為輕度抑鬱,但危害性不容忽視,如不及時診治,會造成生活質量下降、增加心身疾病患病風險甚至死亡風險等嚴重後果。


Part 1


老年抑鬱症的臨床表現


典型抑鬱症發作表現為心境低落、思維遲緩及言語活動減少等。老年抑鬱症發作的臨床症狀常不太典型,與青壯年期患者存在一些差別,以認知功能損害和軀體不適的主訴較為多見。


情緒不佳 這是老年抑鬱症患者的核心症狀。主要表現為持久的情緒低落,患者常悶悶不樂、鬱鬱寡歡;半數以上的老年抑鬱症患者還常伴有焦慮和激越,緊張擔心、坐立不安,有時軀體性焦慮會完全掩蓋抑鬱症狀。


思維遲緩 主要表現為思維聯想緩慢,反應遲鈍。老年抑鬱症患者大多存在一定程度認知功能(如記憶力、計算力、理解和判斷能力等)損害的表現,比較明顯的是記憶力下降,臨床診斷時需與老年期痴呆相鑑別。老年期痴呆的認知功能損害多為不可逆的,而老年抑鬱症的認知功能損害症狀則可隨著病情緩解有所改善,且預後恢復情況較好。


意志活動減退 主要表現為行動緩慢、生活懶散,主動言語減少、語調變低、語速減慢,對生活的熱情、興趣減退或喪失,不願意參加社交活動,閉門獨居、疏遠親友。嚴重者會總感到精力不足、全身乏力,甚至出現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的情況。


自殺觀念和行為 嚴重抑鬱發作的患者常伴有消極自殺觀念和行為。老年抑鬱症患者的自殺危險性比其他年齡段患者更高,尤其當抑鬱與軀體疾病共病的情況下,需要患者家屬加強關注,提高警惕。


軀體症狀 主要表現為疼痛綜合徵,如頭痛、頸部痛、腰酸背痛和全身的慢性疼痛等;消化系統症狀,如腹脹、腹痛、噁心、噯氣、腹瀉或便秘等;類心血管系統疾病症狀,如胸悶、心悸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如面紅、潮熱出汗、手抖等。大多數患者還會出現睡眠障礙,如入睡困難、睡眠淺且易醒、早醒等。


疑病症狀 主要表現為過度關注自身健康,懷疑自己患有某些疾病,表現出身體不適症狀,如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反酸等。大多數患者主動要求治療,但檢查不出相應生理疾病,同時就診時否認或忽視抑鬱相關情緒症狀,認為是軀體不適才引起情緒不佳。


Part 2


老年抑鬱症的治療


治療老年抑鬱症,首先要考慮採用心理治療的方法。有關專家指出,心理治療在老年人抑鬱症治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針對起病前有明顯心理致病因素的患者,更應優先採用心理治療的方法。同時,心理治療還可改善預後,有助於預防老年抑鬱症復發。針對老年抑鬱症常見的心理治療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和家庭治療等。


如單一採用心理治療的方法無法使老年患者的症狀得到明顯改善,可採用抗抑鬱藥合併心理治療的方法。常用抗抑鬱藥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第一代抗抑鬱藥——單胺氧化酶抑制劑 如苯乙肼、苯異丙肼等,該類藥物總體療效與三環類抗抑鬱劑相似或略低,對非典型抑鬱症(伴有嗜睡、激越、焦慮等)治療效果較好,也可用於使用三環類抗抑鬱劑無效患者的治療。該類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主要包括頭痛、頭暈、體位性低血壓、多汗、腱反射亢進、震顫、無力、皮疹等。同時,該類藥物可與多種藥物、食物發生相互作用,因此不能與擬腎上腺素類藥物,如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間羥胺等,以及三環類抗抑鬱劑聯用,服藥期間也不能食用富含酪胺的食物,如奶酪、醃製類食物、豆製品、啤酒等,否則易導致高血壓危象。


第二代抗抑鬱藥——三環類抗抑鬱劑 如丙咪嗪、阿米替林、多塞平等,該類藥物對抑鬱症有肯定的療效,總有效率約為70%,但起效時間較慢,一般用藥後1~2周開始起效,2~3周可達到最佳療效,若用藥治療4~6周症狀仍無明顯改善,則可判定此類藥物對患者無效,需考慮換用其他抗抑鬱藥治療。該類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主要包括口乾、便秘、視線模糊、排尿困難、心動過速、無力、頭暈、心臟傳導阻滯等,而且不良反應往往先於療效出現。因此,在治療開始前醫師需反覆告誡患者堅持服藥,用藥一段時間後才能確認藥物效果。


第三代抗抑鬱藥——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  如氟西汀、舍曲林、度洛西汀、帕羅西汀、氟伏沙明等,該類藥物的療效與三環類抗抑鬱劑相當,具有肯定的抗抑鬱作用,且不良反應較輕,僅表現為輕度的胃腸反應,大部分患者都可耐受,目前被認為是較為安全、有效的抗抑鬱劑,已逐步代替三環類抗抑鬱劑成為臨床治療抑鬱症的首選藥物。該類藥物劑量增減簡單、服用方便,因鎮靜作用小,多可白天服用,如出現嗜睡、乏力可改在晚上服用。同時,為減輕胃腸刺激,推薦患者在餐後服藥,如用藥劑量較大時,建議每日分兩次服用。年老體弱者宜從常規用量的半量或1/4量開始用藥,其後酌情緩慢加大藥量。


Part 3


老年抑鬱症的用藥監護


影響老年人用藥的因素很多,不同個體在衰老過程中其生理、心理的變化程度均有所不同。因此,合理用藥、個體化用藥是老年抑鬱症用藥必須遵循的原則。


症狀較輕的患者可在門診進行治療,症狀較重的患者需住院治療,並且當病情穩定後仍需堅持用藥治療數月以上才能取得良好療效。患者需嚴格遵醫囑用藥,不可急於求成,切忌隨意加大用藥劑量、用藥頻次或頻繁更換藥物。一般來說,抗抑鬱藥對抑鬱症狀的改善需要2~3周才可見效,如用藥6周後仍無明顯好轉,需在醫師綜合評估後考慮更換藥物。


老年人由於腎臟排泄功能減退,肝血流減少,藥物在肝臟的代謝效率降低、半衰期延長,藥物排泄慢,所以用藥的標準日劑量應為低量,一般為年輕患者的一半或更低,並採用多次給藥的方法較為適宜,以免藥物過量。停藥時也應逐漸遞減,以免引起停藥反應。


同時,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身體疾病,並且對藥物不良反應耐受力較低。因此,在治療時要綜合考慮各種藥物的相互影響,並儘量選擇不良反應較小的藥物。


此外,老年患者應積極配合心理治療,不能將藥物治療作為唯一選擇,患者可在醫護人員及親朋好友的幫助下調整心理狀態,關鍵是振奮精神、改善情緒,並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節奏和作息習慣,戒菸忌酒,以期儘快改善抑鬱症狀,獲得較好預後效果。



來源 | 中國醫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