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沒到過岳陽樓,卻寫出了《岳陽樓記》,你相信嗎?

陽關雪 發佈 2022-05-23T18:19:28.124992+00:00

有人說范仲淹並沒有到過岳陽樓,卻寫出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對於這個觀點,以前我是不大相信的,現在我完全相信。作家想像中的世界,其實遠比雙目所及的世界要寬廣和厚重許多,而當這個世界再加入作者的人格、理想、悲歡離合時,更有一種一瀉千里,浩蕩無際的氣勢。

有人說范仲淹並沒有到過岳陽樓,卻寫出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對於這個觀點,以前我是不大相信的,現在我完全相信。作家想像中的世界,其實遠比雙目所及的世界要寬廣和厚重許多,而當這個世界再加入作者的人格、理想、悲歡離合時,更有一種一瀉千里,浩蕩無際的氣勢。

也正因為沒有去過岳陽樓,范仲淹眼中便有一個更宏偉,更別樣的岳陽樓,一旦寫出來,則勾連現實和想像,自己和他人,過去和現在,用那些似真非真,卻又讓人無限神往的描述,給滕子京一個滿意的交代,讓世人看到自己的濟世報復。

范仲淹的理想,首推政通人和,那種天下安寧,秩序井然,百姓安樂,官民和諧的融洽,其實在後來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蘇東坡的《喜雨亭記》中,都是一脈相承的。如果再一直往前推,就能在《詩經》、《論語》、《孟子》,還有《離騷》等作品中看到它的根源。

儒家思想留給我們一個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人不管在逆境還是順境,始終心懷天下,情系蒼生。所以杜甫避難蜀中,還有《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樣悲天憫人的詩篇。

南北朝的劉勰在《文心雕龍.情才》中寫道:昔詩人什篇,為情而造文;辭人賦頌,為文而造情。《文心雕龍》是典型的駢文,詞采華美,對仗工整,但由於駢文後來完全走向華而不實的偏執道路,嚴重影響了社會風氣和士大夫的進取精神,所以駢文在中唐時被韓愈柳宗元等人批得體無完膚。

當然,韓柳發動古文運動,自然也有通過文學變革推動政治變革的初衷,這一點也不否認。經過古文中唐大家們這沉重一擊後,駢文便再也沒有昔日的氣焰,後面除了在宋初死灰復燃一陣子外,便漸漸沉寂在中國文學的長河中。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文學,尤其是中國文學,自誕生之日起,對道統的守護,已經成了它的首要職責。

人們常說文學藝術,事實上藝術只是文學價值中很小的一部分,所以作為南北朝一流文學家的劉勰,雖然沒有聽說過後世「文以載道」的說法,但他在用駢文寫作的時候,又極其鮮明地反對駢文,一直踐行著先賢的思想,是自覺的文以載。他自然也明白,文學一旦完全成了追求語言技巧的輕浮藝術,失去厚重思想的承載,就是捨本逐末,自輕自賤的。

閱讀,的確是修心養性的好途徑。讀經典和名著,則更能給人不一樣的踏實和溫暖。所以,在閱讀中靜心,細思,閱己,閱人,閱世,再回過頭閱書,則必然回味無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