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素養導向的中小學語文知識體系

中國教育新聞網 發佈 2022-05-24T01:44:47.670502+00:00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有必要進一步探討語文知識與素養之間的關係,探索如何通過構建科學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自從語文獨立設科以來,語文教育界從未停止對語文學科規律的探求以及語文課程科學化的研究。其中,關於語文知識的問題一直被作為重要議題持續討論。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有必要進一步探討語文知識與素養之間的關係,探索如何通過構建科學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完備的知識體系是培育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

構建語文知識體系是學科課程建設的迫切需要。《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出「將積累的語言材料和學習的語文知識結構化」的課程目標,以及「不追求知識點的全面與系統」的教學提示,這兩項內容有一個共同的前提條件,就是首先要有「全面、系統、結構化」的語文知識體系,有了這個基礎,教師教學時才能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知識作出合理選擇,準確把握教學的尺度,並輔助學生梳理知識,進而將所獲得的語文知識結構化。語文課程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構建語文知識體系,揭示「全面、系統、結構化」的語文知識具體包括哪些內容,以及這些知識以怎樣的形式有機組織在一起,從而基於教育培養目標、基於學生應該具備的核心素養,對其所需的知識基礎和知識體系在課程層面作出回答。

構建語文知識體系是教學實踐的迫切需要。教育改革強調學生在真實情境中主動建構知識,改變教師單向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教師要明確學生在每個學習階段需要建構哪些知識,要知曉每個學習情境、每次語言實踐活動中學生需要調用哪些已有知識經驗,需要學習和運用哪些新知識,這樣才能在學生學習出現問題時,對問題作出準確判斷並給予及時指導,進而提升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要構建素養導向而非知識導向的語文知識體系,為教學實踐提供充足的課程資源,使教師的教學有據可依、有章可循。

知識與能力、知識與素養不是非此即彼、此消彼長的二元對立關係,掌握相應的知識是發展能力的必要前提條件,在學習情境中獲取知識並學會運用知識,是學生提升素養的必經之路。語文教育應避免出現「鐘擺現象」,防止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以往的「追求系統傳授語文知識」變成「淡化、弱化甚至無視語文知識」,從「知識本位」變成「知識缺位」。如果認為語文學科不需要知識體系,刻意淡化語文知識,使語文知識在教學中隱身,都交由學生在活動中任意建構,必然會導致課程內容「模模糊糊一大片」,教師對「教什麼」無所適從,對「教得怎麼樣」也無從判斷,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語文教學「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哪裡」,學生素養的提升沒有根基,高質量語文教育也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從四方面入手構建有利於素養培育的語文知識體系

如何構建以素養為導向的中小學語文教育知識體系?筆者認為應從四個方面入手。

一是精心選擇有助於素養培育的語文知識。構建知識體系,首先要對哪些知識有助於提升學生素養作出判斷。要充分考慮中小學語文課程綜合性、實踐性的特點,以及基礎教育階段語文學習基礎性、工具性的特點,對標學生能力素養目標,考查語言學、文字學、文學等各學科截至目前已形成普遍共識的相關學科知識,從中選擇達成學生素養目標必需的語文知識,以及教師教學必備的語文知識,劃定中小學語文知識體系的範圍。從廣度上,提示需要學習哪些知識,可以運用於哪些生活情境;從深度上,提示這些知識應該掌握到什麼程度,以滿足不同年齡學生的發展需求。

二是對語文知識進行符合素養目標的加工改造。強調語文知識的系統性,並不意味著要系統完整地引入語言學、文字學、文學等學科知識,也不意味著要求學生系統地學習各學科知識。要以提升學生素養為目標,從不同學段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將精心選擇的各學科知識經過課程論、教學論的加工改造,將基礎理論性的各學科知識轉化為應用性知識。中小學語文課程範疇的知識體系,面向的是使用者而不是研究者,定位於基礎教育年齡段的學習者,因此進入語文課程的知識不是靜態的各學科知識的簡單疊加,而應符合母語教育規律,符合語文學習特點,符合中小學生發展需要,具有鮮明的實用性特徵。比如,學生察覺自己的某個讀音不準確,可以藉助必要的語音知識幫助矯正;學生意識到習作中存在語句不通順、詞語搭配不當等問題,可以調用相關的詞彙知識、語法知識或修辭知識,對為什麼出現問題作出判斷,除了憑藉語感修改病句,還能作出分析,講出道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能舉一反三、遷移運用,以實用的語言知識促進語言運用水平的提升。

三是對語文知識進行結構化組織。語文知識應合理地組織在一起,形成全面、系統、結構化的知識體系,而不是以零散的、碎片化的形態存在。中小學語文知識體系應該具有明確的內在聯繫和清晰的層次結構,要揭示語文知識之間的邏輯關係,形成完整的知識圖譜,具體描述學生在每個學習階段應該學習哪些知識,以及對知識的掌握應該達到什麼水平,進而為學生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知識、逐步形成自己的結構化知識提供重要參考依據,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為系統學習的過程。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語文知識與能力素養之間的關係不是線性的、一一對應的關係,語文知識體系的組織也不是知識點的簡單線性排列,而是要重視聽說讀寫等多方面、多層次目標發展的綜合效應,應儘可能揭示其系統的複雜性。

四是根據需要適時更新語文知識系統。中小學語文知識體系應該是相對穩定的,為學生提供基礎的、必備的、有用的知識,比如,擁有基本閱讀能力必須具備的關於文體的知識、關於語篇的知識、關於閱讀理解的策略性知識,擁有合格書面表達能力必須具備的關於漢字的知識、關於邏輯的知識、關於修辭的知識、關於寫作過程的程序性知識,等等。但是,語文知識體系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保持穩定的同時,還應該是動態開放的,要及時吸納最新理論研究成果和成功實踐經驗,根據需要適時更新知識,不斷滿足新的教育目標要求和人才培養需要。

在深化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們有必要認真審視語文知識,進一步明確語文知識在語文課程中的重要地位。語文知識是核心素養落地的重要依託,要重視語文知識在素養培育方面起到的重要支撐作用,在實現素養目標的過程中,不能架空知識、避談知識。語文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需要科學的知識體系,要以核心素養目標為指引,加快構建素養導向的語文知識體系,為中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單位系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

《中國教育報》2022年05月20日第10版

作者:徐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