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古亭,你了解多少呢?

城市人文歷史 發佈 2022-05-24T10:00:04.169210+00:00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前6批及第8批,江西均無單獨以"亭"命名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並不代表沒有「點」,只有公布的時候沒單列而已。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前6批及第8批,江西均無單獨以"亭"命名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並不代表沒有「點」,只有公布的時候沒單列而已。

序號

所在地

文物保護單位

批次

類別

1

宜春靖安

馬祖塔亭

7

古建築

2

九江廬山

廬山御碑亭

7

古建築

3

九江廬山

廬山賜經亭

7

古建築

公布時間:

第一批:1961年03月04日,

第二批:1982年02月24日,

第三批:1988年01月13日,

第四批:1996年11月20日,

第五批:2001年06月25日,

第六批:2006年05月25日,

第七批:2013年03月05日,

第八批:2019年10月16日

江西省重點保護單位

表中是單獨以「亭」命名的文保單位或文保單位中單列了亭的,沒有單列亭、但包含亭的下表沒列。類別是指整個文物保護單位的類別。近現代一般都是革命遺址或革命紀念建築,比如九江揖廬亭是九江光復紀念建築,九江忠烈亭是「北伐」陣亡將士紀念建築,富華亭和革命領導人有關。

序號

所在地

文物保護單位名稱

批次

類別

1

南昌安義

安義古道(憩雲亭)

6

古遺址

2

九江潯陽

煙水亭

4

古建築

3

揖廬亭

6

近現代

4

忠烈亭

6

近現代

5

九江共青城

胡耀邦陵園(富華亭)

6

近現代

6

九江彭澤

蘆峰嶺古商道遺址(涼亭遺址)

6

古遺址

7

黃土嶺涼亭

6

古建築

8

九江武寧

鑼鼓洞石亭

6

古建築

9

九江修水

靈源摩崖石刻(明代石亭)

3

石刻

10

上饒信州

信江書院(春風亭、夕秀亭)

3

古建築

11

上饒德興

梧風洞紅軍三百烈士紀念地(紀念亭)

6

近現代

12

上饒婺源

婺源徽饒驛道(同春亭、鼻孔梁亭)

6

其他

13

上饒橫峰

閩浙贛省舊址(紅軍烈士紀念亭)

6

近現代

14

撫州臨川

夢港石橋(橋亭)

6

古建築

15

撫州南豐

港下關帝廟與卡亭

6

古建築

16

撫州南豐

曾鞏讀書岩(仰風亭)

6

石窟寺及石刻

17

宜春樟樹

清江三井(沽塘古井及井亭)

6

古建築

18

宜春奉新

景賢亭

6

古建築

19

吉安青原

淨居寺(李綱詩碑廊亭)

1

古建築

20

吉安青原

東固革命舊址群(公略亭)

5

近現代

21

吉安井岡山

新城戰鬥舊址(棋山指揮亭)

6

近現代

22

吉安吉安縣

「四九」暴動舊址(列寧亭)

6

近現代

23

贛州石城

楊村坊式亭

3

古建築

24

贛州定南

文閣亭

6

古建築

公布時間:

第一批:1957年07月01日,

第二批:1959年11月30日,

第三批:1987年12月28日,

第四批:2000年07月25日,

第五批:2006年12月18日,

第六批:2018年03月09日。

1、馬祖塔亭

馬祖塔亭坐落在靖安縣寶峰鎮寶峰禪寺後面,為中國佛教禪宗南天八祖馬祖道一而建造。

唐貞元四年(788年)正月,馬祖80歲時率弟子登建昌石門山(今靖安寶峰),愛其山水奇勝、洞壑平坦,遂對隨行弟子曰:「吾朽質之日,歸骨於此」。同年二月初一圓寂。弟子遵其囑,奉靈骨舍利藏於寺後窖中。

唐貞元七年(791年),德宗李适派左僕射同平章事權德輿來到建昌石門山內為保存馬祖靈骨舍利而造塔,權親撰塔銘。

元和八年(813年)憲宗李純賜馬祖諡號為「大寂禪師」,塔號為「大莊嚴」。

大中四年(850年),宣宗李沈令江西觀察使裴休重修馬祖塔,並敕賜塔額為「寶峰」,故寺亦易名為「寶峰禪寺」。後又有人建木亭以護衛。

宋元豐八年(1085年),又重新建造石亭以護之。亭高5.5米,深5.17米,六柱六角寶蓋式頂,全身用花崗石為材料榫接而成。檐首六角均有昂首龍頭石雕。亭外用十二塊扇形石板覆蓋,內頂上方呈南北方向架著一根粗壯主石樑,重約5噸,石樑下方刻有「聖宋元豐歲次乙丑五月癸巳朔廿八日庚申琢石重新建造□蹟」陰文。亭正面為敞開拱門,其餘5面用青石板全封閉或半封閉。亭下為墓塔,塔基下珍藏著馬祖的靈骨舍利。亭的左右兩旁各有一蔸桂花樹,金秋時節,芳香四溢。

馬祖舍利塔在「文革」初期被毀。

1993年由寶峰寺住持一誠大師按原塔樣式重建,材料是從山東精選而來的漢白玉,仍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通高3.78米。塔基為正方形須彌座。塔身南面石碑豎刻著當代書法家啟功題寫的「馬祖道一大寂禪師舍利之塔」,碑的左方刻「癸酉年清和月啟功敬題」字樣;北面碑刻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周少良豎書的「心外無別佛,佛外無別心」兩行字;西面碑文為本寺方丈一誠長老所撰、時任本縣縣長郭明所書《馬祖塔銘》;東面石碑重新鐫刻唐代左僕射權德輿所撰《馬祖塔銘》。塔剎下為仿斗拱造型,上為琉璃瓦造型,檐首六角均有含珠龍頭飾物,頂為淨瓶形。塔基底下珍藏著馬祖靈骨舍利,為鏨花鎏金銀蓋罐所盛,外用一白帆石石函所包裝。

馬祖塔亭屬江西宋代石建築的珍品,加上權德輿所撰寫的塔銘,對研究佛教禪宗學說的傳播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對古人運用力學原理構架如此巨大的石亭亦有很高的科研價值。

1957年馬祖塔亭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為《中國名勝辭典》等書所收錄。

2、御碑亭

廬山御碑亭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於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所建。朱元璋建御碑亭,既是為了感謝、紀念對明朝建立有功的周顛;更是為了宣揚「君權神授」,他當皇帝是「天意」,以此蠱惑人心,愚弄民眾。

御碑亭建在廬山仙人洞附近的白鹿升仙台上,傳說周顛在此乘白鹿升仙而去。有首詩寫白鹿升仙台:「野人似我真如鹿,六月披裘受清福。醒來枕石學雲眠,瑤草琪花相伴宿。飛蝶時時上我身,但見香雲不見人。早知世外容疏懶,悔往塵寰四十春。」(清·舒天香《白鹿升仙台》)朱元璋選在白鹿升仙台建御碑亭,主要因為這裡據說是周顛乘白鹿升仙的地方;再者這裡的「風水」極好,背靠滾滾東去的大江,及扼大江咽喉的重鎮九江(當時稱德化);右(西)面山下是古老的東林寺,及遠處層巒起伏的群山;左面、南面是遠遠近近,雲遮霧繞的秀麗山峰。

御碑亭高6米,四面無柱,全是條形巨石砌成。亭子正門外有兩幅對聯,外聯的上聯是:「姑從此處尋蹤跡。」下聯是:「更有何人告太平。」內聯的上聯是:「四壁雲山九江棹。」下聯是:「一亭煙雨萬壑松。」

亭內「御碑」高4米,寬1點5米,厚0點25米。御碑在南京製作,由朱元璋撰文,明代著名書法家詹希原書丹,正面鐫《周癲仙人傳》,背面刻《祭天眼尊者、周癲仙人、徐道人、赤腳僧文》及兩首詩。而廬山的「廬岳」名號,也第一次被鐫刻在御碑之上。

御碑製作完成後,運抵廬山,立於廬山仙人洞附近白鹿升仙台舊址上。為了御碑運到廬山頂,內務府還專門修築了一條登廬山的「官道」——九十九盤古道。

2014年7月21日,廬山御碑亭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號7-1120-3-418。

3、賜經亭

賜經亭位於廬山玉屏峰麓黃龍寺後一個小山頂。

在明萬曆十五年(公元1587年),明神宗朱翊鈞為紀念生母慈聖皇太后李氏命工部刊印續入藏經41函,並舊刻藏經文637函,每函包以錦袱,四角皆緣黃綾,極為珍貴,頒布給黃龍寺。寺院住持釋徹空於次年在寺後半里許興建賜經亭一座,以紀念朝廷賜經來寺之盛舉。亭座北朝南,平面呈正方形,邊寬3.8米,通高6米,歇山頂,石結構亭中立一石碑,上刻明神宗《護藏敕》,及《聖母印施佛藏經贊》。整個建築造型簡潔,氣氛莊嚴肅穆。釋徹空又特地建造藏經閣一棟,以供奉藏經。釋徹空在藏經閣左龕供奉慈聖皇太后影像一幀,「朝暮頂禮,未嘗非奉佛之報」。此影像為木刻,「大如卓木契,色黯黝黝,深刻微白」,右方刻有一巨印文。

在明代之前,廬山更多是為高僧名道,文人墨客所矚目。而兩座御碑的樹立,讓廬山在明代成為顯赫一時的皇家山嶽。也拉開了廬山作為一座政治名山的序幕,及至後來的民國夏都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三次重要的廬山會議。

2014年7月21日,廬山賜經亭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號7-1112-3-410。

其它

江西名氣最大的亭子應該是琵琶亭了,其次應該是煙水亭。

聲明: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