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波高溫已經發貨!6件事提升你的「抗熱能力」

健康伊甸園 發佈 2022-05-29T17:22:04.855819+00:00

第一波高溫的「熱」情,你感受到了嗎?其中,京津冀、河南、山東、陝西關中等地,氣溫將達到35攝氏度~38攝氏度。

第一波高溫的「熱」情,你感受到了嗎?


5月27日至31日,北方多地迎來高溫天氣。其中,京津冀、河南、山東、陝西關中等地,氣溫將達到35℃~38℃。


中國氣象局預測,5月31日至6月2日,黃淮、關中平原及華北南部,還將先後出現高溫天氣,局地最高氣溫可達38℃~39℃。


高溫天裡,比你更怕熱的,可能是你的心臟和血管。採訪權威專家,教你提升抗熱能力,不被高溫「烤」倒。


受訪專家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南方醫院心血管內科教授、主任醫師 許頂立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營養科教授 李惠明


為什麼你比別人更怕熱?


到了夏天,如果你比別人更怕熱,可能跟飲食、出汗情況,甚至某些疾病因素有關。


·肉吃多了

多吃肉、魚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會讓人覺得更熱。比如冬天吃飯前有點冷,一吃完飯就會覺得暖和許多。


這種現象可以用「食物熱效應」解釋:進食會讓身體額外消耗能量,這種能量通過體表散發出來,讓人感覺身上發熱。



不同的食材,吃後產熱的效果也不同。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會覺得飯後發熱特別厲害。而吃澱粉類,或者蔬菜類,效果就差得多。


·出汗少

人屬於恆溫動物,通過汗腺調節體溫,出汗是重要的散熱方式。


如果先天汗腺不發達,或是使用了抑制排汗藥物的人,身體散熱功能失衡,更易中暑。


比如,吃了含抗組織胺成分的感冒藥,會抑制副交感神經系統,而排汗需要靠副交感神經系統運作,一旦被抑制,會影響排汗功能。



·喝水不足

水分補充不夠,不利於身體排汗散熱。需要提醒的是,喝冷飲並不能防止中暑,因為冷飲只能使口腔感到涼爽,由於血管受冷收縮,反而降低了身體散熱的速度。


而喝熱水可以促進汗腺分泌,更能解暑,不過水溫不應超過60℃。


·甲亢等疾病因素

甲亢患者基礎代謝明顯升高,氧耗和產熱均增加,常出現怕熱、多汗、皮膚潮濕等症狀。


高溫帶給身體重重考驗


臨床研究證實,氣溫超過33℃時,人體的新陳代謝會顯著加快,對血液循環系統有很大影響,炎熱可使身體發生6種情況:


1心臟壓力大

高溫狀態下,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皮下血管擴張,血流量比平時增加3~5倍,會增加心臟的工作量。



2血液變黏稠

高溫天出汗多,人體血液黏稠度升高,容易脫水,達到一定程度時,可導致缺血或血栓,誘發心肌梗死或腦卒中。


3睡眠差

天氣燥熱,且晝長夜短,人往往睡不安穩。休息不好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誘因之一。


4情緒煩躁

醫學研究表明,高溫時心情容易煩躁、緊張、抑鬱,隨著症狀加重,猝死、心梗等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概率也會上升。


5頭暈缺氧

夏天濕度高,但氣壓低,含氧量降低。即使活動量和平時沒有區別,也會感到胸悶、氣短、頭暈,心血管疾病患者嚴重時可誘發急性心梗和腦血栓。


6胃腸不適

高溫環境下,各種病原微生物容易滋生,飲食不衛生可能給消化系統帶來負擔,引發急性胃腸炎,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甚至脫水、休克。


如何提升身體的抗熱能力


高溫天人體出汗多,心臟泵血負荷增大。為了最大限度給身體減壓,夏天可以做到以下幾點幫身體適應高溫:


衣著:寬鬆、透氣

夏天著裝有4點講究:輕薄、色淺、透氣和吸汗。


衣服的材質會影響汗液蒸發,推薦寬鬆、吸濕性好的棉、麻、絲等材質,或者選擇透氣性強的合成纖維材料。


需要注意的是,夏天並不是穿得越少越涼快:一般當皮膚溫度高於氣溫時,露出四肢、後背等有助散熱;但當氣溫超過37℃時,皮膚就開始從外界吸熱,穿得少反而會讓皮膚暴露在紫外線之下,增加灼傷的可能性。


飲水:多次、少量

由於出汗量增加,高溫天尤其要警惕脫水信號,可以觀察小便顏色:



  • 不要等渴了才想起喝水,每隔1~2小時就應主動飲水;
  • 成年人每天至少攝入1500~1700毫升水;
  • 不建議一次性補充大量水(大於500毫升),小口喝、慢慢飲更能解渴。


飲食:少冷飲,吃點「苦」

儘量不吃冷飲;如果一定要吃最好選在飯後1小時;吃冷飲後,生薑是最好的補救食材,可以喝杯薑茶。


中醫認為,苦入心能清心火,利於夏季養心。苦瓜、苦菊、萵筍、生菜等苦味菜,即可清炒又可涼拌,烹調時加些辣椒、蒜,可以防止寒涼過度。


乘涼:空調最好不低於26℃

室外氣溫高時,如果空調調得很低,在冷熱兩種環境轉換時,人體會有應激反應,比如血管突然收縮,容易引發心梗或中風。


  • 空調溫度最好不低於26℃;
  • 開空調2小時左右,就應開窗通風30分鐘;
  • 不要頻繁出入空調房;
  • 空調及電風扇不可直吹身體;
  • 在空調房裡要護好肩頸、膝蓋、腳踝等部位。


心情:儘量平和

高溫天人們易出現心煩意亂、無精打采等「情緒中暑」跡象。靜坐、澆花、讀書、聽音樂等都有助緩解煩躁心情。


運動:減少高強度鍛鍊

運動會加速體內產生熱量,運動量越大,產熱越多。身體有大塊肌肉的人,運動時產熱的量比一般人多,是中暑的高危人群。


夏天運動要量力而行,時間安排在涼爽的早晨或傍晚,其間注意補水,室外氣溫超過32℃,空氣濕度超過60%時,鍛鍊最好選擇在室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