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文化部藝術司尼達雅·咔諾蒙坤:利用數位技術復興泰國國家博物館

東博社 發佈 2022-06-04T02:36:54.216670+00:00

(東博社記者/譚茜元 實習記者/陳海靖)博物館是一個國家的「文化資本寶庫」,負責為公眾收集、保存、研究、展出及傳播不同領域的知識。除了向年輕人和遊客傳播知識以外,博物館還在指導社會活動和經濟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東博社記者/譚茜元 實習記者/陳海靖)博物館是一個國家的「文化資本寶庫」,負責為公眾收集、保存、研究、展出及傳播不同領域的知識。除了向年輕人和遊客傳播知識以外,博物館還在指導社會活動和經濟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近兩年來,新冠疫情全球擴散,這一危機無疑影響了各國博物館,有的被迫暫時關閉,有的甚至現在還未重新開放。但博物館仍然在用豐富多彩的數位化服務形式發揮著自己的影響力,以文化和藝術浸潤著人們的心靈。泰國文化部藝術司國家博物館辦公室主任尼達雅·咔諾蒙坤女士在第17屆中國—東協文化論壇上表示,隨著全球博物館逐漸適應了疫情時代,各國博物館相互合作渡過難關,化危機為機遇,通過數字科技,將自身轉化為新常態下的線上學習空間,這也是今天我們探討文物「活化」和文化產業的意義所在。

展品、實物、說明牌,可以說是博物館的「老三件」,實地參觀展覽一度是了解展品的唯一渠道。但伴隨人工智慧、雲計算和5G通信技術的興起,為知識生產、文化傳播的升級與變革提供了無限可能。尼達雅在作主旨發言時提到:「博物館的活動也應當適應社會的變遷,積極主動地走在時代最前沿。」因此,在博物館裡合理運用數位化也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泰國共有42座國家博物館,分散在泰國各個地區,它們按類別分為歷史、考古、藝術、人類學四大類。」據尼達雅介紹,在眾多博物館中,曼谷國家博物館是泰國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博物館,囊括了區域內所有國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展示了本地的歷史考古發現。因為自身獨有的特色和較高的潛力,曼谷國家博物館一直是泰國政府的前沿項目,希望將該博物館打造成其他國家級博物館的榜樣。

那麼在博物館全面數位化過程中,曼谷國家博物館該如何適應新變化呢?

據悉,曼谷國家博物館於今年翻修完成,主要翻新內容包括修改展館內容,希望藉此機會能夠迎接各國遊客。尼達雅告訴我們:「館內儘量減少了遮擋視野的背景板,爭取讓遊客能有全方位的觀看體驗。部分複雜的展品採用了多媒體技術作為輔助講解。」

此外,在過去兩年裡,曼谷國家博物館還通過數字媒體和線上科技,面向家庭或課堂傳播知識,舉辦了線上研討會、線上講堂、虛擬展覽等。

尼達雅說:「我相信利用數位技術復興泰國國家博物館的方法,與世界上其他博物館的做法大同小異。然而,每個博物館的目標會根據各自的傳播受眾、自身利益和自身創造力而各不相同,這反映了作為博物館的獨特性,代表了每個國家多樣化的歷史之美。」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動舉辦的「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活動中,曼谷國家博物館也參與其中。來自全球16家頂級博物館的館藏珍品採用8K拍攝、製作,大屏呈現文物細節,通過AR、動畫帶給觀眾沉浸體驗。真正實現了讓文物「活」起來,讓觀眾足不出戶也能全方位體驗文物的魅力。

「博物館文物『活化』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是第17屆中國—東協文化論壇的主題。在論壇上,多位博物館館長以及文化領域相關的專家學者圍繞科技創新與文物的「活化」、數位化發展與博物館的未來、文創產品的傳統特色與現代審美議題,探討數位化時代博物館文物保護與傳承的新趨勢,助推中國與東協各國文化創意產業共同繁榮。借用尼達雅女士發言裡的一句話「相信在各個博物館的群策群力下,博物館能成為重要的文化機構,全方位推動社會發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