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河的泥灘,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

澎湃新聞 發佈 2022-06-09T20:12:38.476300+00:00

泰晤士河是英國最長的考古景觀帶,是流動著的交錯混雜的歷史遺存,英國博物館中有成千上萬件藏品都發掘於泰晤士河前灘。

蘿拉•麥克萊姆

【編者按】泰晤士河是英國最長的考古景觀帶,是流動著的交錯混雜的歷史遺存,英國博物館中有成千上萬件藏品都發掘於泰晤士河前灘。這條河默默保存著人們遺失的財物、丟棄的垃圾,它知曉倫敦的每一段經歷和無數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每當潮水退去,有一群被稱為「泥濘尋寶者」來河灘搜尋,他們可以分成兩類:一是只通過眼睛搜尋的人,被稱為「採集者」,他們既熱愛尋到的寶貝,也同樣享受發現過程本身。二是利用金屬探測器和泥鏟等工具的人,被稱為「獵人」,他們缺乏耐心,唯熱衷於稀有古物的市場價值。

英國作家、考古學家蘿拉•麥克萊姆(Lara Maiklem)屬於前一種,20世紀90年代初,她從鄉下農場搬到倫敦,自此痴迷於在泰晤士河上泥濘尋寶。從史前時代的榛子到羅馬時期的骨制發卡,從中世紀的屋頂瓦到都鐸王朝時期的扣針,從17世紀的酒館代幣到18世紀的陶土菸斗……這些小小的物件是觸摸生動英國歷史的「碎片」,每一個都是一把通往另一世界的鑰匙,通往久被遺忘的前人的生活。

積累了近二十年在泰晤士河前灘的發現、經驗和故事,蘿拉寫下一本《泥濘尋寶:遺失在泰晤士河的倫敦生活》,慷慨分享了自己的尋寶經驗,為人們展示了泥濘之中,迷人而悽美的微觀世界。

經出版社授權,精選書中有關泰晤士河河口都「尋寶」經歷,跟隨她的好奇、勇敢和智慧的腳步,了解泰晤士河流淌的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泥濘尋寶:遺失在泰晤士河的倫敦生活》,[英]蘿拉·麥克萊姆 著,石雨晴 譯,漢唐陽光|山西人民出版社,2022年5月

當泰晤士河的河水離開蒂爾伯里,繼續向東流向大海時,它會繞過下希望角(Lower Hope Point),這是一片荒涼平坦的沼澤地,上面蜿蜒曲折的小溪和排水渠縱橫交錯,還有星羅棋布的低矮建築,這些建築都已廢棄,是1921年關閉的一家火藥和爆炸物工廠的遺蹟。「下希望角」這個名字很樂觀地暗示了這條河即將抵達終點,舊的旅程即將結束,新的旅程即將開始。不過,從很多方面來看,這條河的旅程其實永遠沒有終點。它會在河口處的某個地方悄無聲息地與北海匯合,匯合點會隨著風、天氣和潮汐的變化而變化,當平衡打破,這裡會出現更多的海水而非河水。

下希望角 geography圖

下希望角位於泰晤士河南岸的胡半島(Hoo Peninsula),即肯特一側。胡半島是一片沼澤地,曾經位於英格蘭撒克遜人的一個行政區內,這些行政區被稱為「百戶區」。曾經的「胡百戶區」十分繁榮,直到16世紀,這片鹹水沼澤中繁殖的蚊子開始傳播瘧疾,摧毀了這裡的古老社群,這一區域逐漸荒涼,變成了無法地帶。北岸,即埃塞克斯一側,至少還有倫敦的深海貨運港口——倫敦門戶港,以及地平線上的一大片灰色區域——濱海紹森德。南岸至今仍然荒涼、偏遠、空空蕩蕩,這是一片陰冷但美麗的土地,有著青灰色的天空和常年颳風的無樹沼澤。在這裡,並沒有能夠抵達河邊的簡單方法。既沒有剛好在河邊下客的火車和公共汽車,也沒有通向水邊的河梯。大多數地方都是無法去到前灘的。再加上這裡的潮汐變化很快,淤泥很深,對泥濘尋寶者來說十分危險。

泰晤士河南岸的胡半島 remote london 圖

在泰晤士河河口,坐在河泥堆出來的小丘上,會讓我體會到最令我興奮的絕對遙遠的感覺。不過,這一次我決定要繼續深入這片泥灘。

《泥濘尋寶》地圖,泰晤士河潮汐河段 圖書內頁

在泰晤士河上發現人類遺骸並不稀奇。在前灘,有時會有完整的人類頭骨,甚至是完整的人類骨架破土而出。2009年,一名泥濘尋寶者就在枯潮時的道格斯島上發現了一個半埋在泥里的頭骨,警方將它取走,在確定這並非最近的死亡事件後就將它轉交給了倫敦博物館。經放射性碳測定,它的年代可以追溯到1735年到1805年間,當時這一區域幾乎是荒原,只有西側河邊有一排風車。8個月後,考古學家再次回到發現該頭骨的地方,找到了一具基本完整的骨架,後來證明是一個12歲的小女孩。埋葬她的洞故意挖在了靠近枯潮水位線的前灘上,這就使挖掘工作變得困難。當水位達到最低點時,他們只有約一個小時的時間可用於挖掘遺骸,而且每次有船經過,船隻的尾流都會淹沒這裡,很可能會將這些骨頭沖走,因此,他們的動作必須十分迅速。他們迅速地逐根撿起骨頭,並拍照存證,直至將這個女孩完全帶離這個冰冷而孤寂的墳墓。她的生平與死因仍是個謎。我們不知道她是死於意外還是謀殺,也不知道誰會為了讓她的屍體不被發現,千辛萬苦跑到這麼偏遠的地方來處理。

倫敦橋邊的泥濘尋寶者 Dominic Papa 圖

泰晤士河邊的泥濘尋寶者 British heritage travel 圖

泰晤士河的河口有著荒涼之美,但也無情,它的潮汐和水流奪走過許多人的生命。羅馬人在河岸上與英國人戰鬥;維京劫掠者乘坐他們的大划艇前往上游攻擊撒克遜人;在公元60年,偉大的愛西尼女王布迪卡(Boudicca)圍攻了羅馬統治下的倫敦,屠殺了她所到之處的所有男人、女人和小孩。這裡有18世紀拿破崙一世時期死在監獄船上的囚犯,也有二戰時在泰晤士河廣闊河口地區墜機身亡的飛行員。每一個世紀,這條河中都會出現更多的戰爭受害者。

據估計,約有1000艘遇難船隻和幾架飛機正沉睡在它的河床上,我得知其中一架飛機的存在是源於我在前灘偶然發現的一樣物件。幾年前,我發現了一個小小的胸針,是黃銅壓鑄的老式飛機造型。它的狀況不太好,所有的綠色琺瑯和背後的別針都不見了,我只能依稀辨認出它機翼上寫著的名字——「艾米」。它的一側翼尖上有一幅迷你的英國地圖,另一側是澳大利亞地圖。這些線索引領我找到了它的故事。

「艾米」是艾米·詹森(Amy Johnson),1930年5月,她獨自駕駛飛機從英格蘭飛往澳大利亞,飛行了19天半。起初,這次飛行只是她個人的一件小事,但隨著航程的推進,她成了國際媒體關注的焦點。人們寫了很多關於她的歌,為她鑄造了紀念徽章,我找到的就是其中之一。

1930年5月5日,艾米·詹森在倫敦鹿巷機場 Central Press圖

我以前從未聽說過她,當我讀到關於她的故事時,我了解了這位非凡人物的生平與死亡。艾米·詹森是首位在一天內從倫敦飛到莫斯科的飛行員,她創造了從倫敦飛到開普敦的單人飛行紀錄,還創造了從英國飛到日本、從英國飛到印度的飛行時間紀錄。她的飛行生涯一直持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中,她加入了新成立的航空運輸輔助編隊(Air Transport Auxiliary),駕駛英國皇家空軍的飛機前往全國各地。1941年1月5日,她從布萊克浦飛往牛津附近的基德靈頓皇家空軍基地時,因惡劣天氣偏離了航線,但在飛機墜向泰晤士河河口時跳了傘。英國皇家海軍「黑斯爾米爾」號(Haslemere)的船員發現了一個在大雪中飄落的降落傘,緊接著就看到一個戴著飛行員頭盔的人在水中向他們呼救。他們眼看著水流拉著她離螺旋槳越來越近。雖然她已經沒有了獲救的希望,但海軍少校沃爾特·弗萊徹(Walter Fletcher)認為自己還看到了一名乘客,於是跳入冰冷的水中,試圖營救那名乘客。他失敗了,並在幾天後因受凍死於醫院。詹森很可能是被捲入了船隻的螺旋槳葉片中。後來,她飛機的部分碎片,以及她的航空日誌、支票簿和旅行袋都被衝到了附近的岸上,但她和那名「乘客」的屍體一直沒有找到。

責任編輯:朱喆

校對:劉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