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成語典故之26」伯牛之疾

博物觀瀾 發佈 2022-06-11T06:28:44.588055+00:00

【東平成語典故】伯牛之疾成語「伯牛之疾」,指孔子弟子冉子(字伯牛)身患惡疾而英年早逝,後泛指難以治癒的絕症。冉耕,姓姬,冉氏,名耕,字伯牛,世稱冉伯牛、冉子,春秋魯國人,與弟弟冉雍、冉求都是孔子的得意門生。

【東平成語典故】伯牛之疾

成語「伯牛之疾」,指孔子弟子冉子(字伯牛)身患惡疾而英年早逝,後泛指難以治癒的絕症。

冉耕,姓姬,冉氏,名耕,字伯牛,世稱冉伯牛、冉子,春秋魯國人,與弟弟冉雍、冉求都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孔子晚年評價弟子優點時,認為「德性,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以德行之美與顏回、閔子騫、冉雍並稱。

冉子跟隨孔子周遊列國回來後,身患惡疾,危在旦夕。孔子前去探望,從窗戶外面拉著他的手說:「失去你,也許命里註定的吧,這樣的人才怎麼會得這種病啊!」 孔子的無奈悲嘆,為後世留下了成語——伯牛之疾,後指難以治癒的絕症。

冉子與東平的淵源始於唐代。冉耕接任孔子職位,任中都宰,以德惠民、以仁施政,深得後世敬仰。唐開元年間,唐玄宗追封冉耕為「鄆侯」;宋真宗改封為「東平公」,南宋咸淳三年改封為「鄆公」,明代確定「先賢冉子」稱號,從祀孔廟。

正是由於被封為「鄆侯」「東平公」的原因,宋初,人們把冉耕遷葬到鄆州(東平)。

《東平州志(道光)》記載:「冉子伯牛墓,《闕里志》:在東平州西北。舊《志》:初在汶上縣西門外感化橋側,宋時遷於州城西北二十里,舊有祠宇,並祭田十畝,有司以時祭祀。元張瀚有記。明州守潘洪修祠,許彬有記。」

古代被封爵的王侯,一般都葬在封地,冉耕遷葬合乎古制。冉子遷葬東平後,建祠立碑,香火不斷。冉子祠曾在元代、明代多次重修,清代時,祠堂傾圮,墓地被平,成為農田。(撰稿:陳淑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