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吳淑敏:石刻史料與區域史研究——以宋元時期晉東南鄉村社會研究為例丨202206-41(總第2022期)

宋史研究資訊 發佈 2022-06-12T17:17:51.537203+00:00

轉自「華大古史」微信公眾號。

轉自「華大古史」微信公眾號。

主題:石刻史料與區域史研究——以宋元時期晉東南鄉村社會研究為例

主講人:吳淑敏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

與談人:鄭嘉勵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時間:2022年6 月13日(周一)15:00

騰訊會議號:625-312-796

主辦: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華大古史論壇

吳淑敏,山西昔陽人。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畢業,獲博士學位(2020),博士論文題目為《宋金時期晉東南地區的鄉村社會——石刻史料中的管窺》,曾在日本東京大學交流學習(2017.9-2018.3),現為武漢大學歷史學院聘期制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區域社會史、宋代政治史、制度史。在《中華文史論叢》《北京社會科學》《宋史研究論叢》《西域文史》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鄭嘉勵,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從事宋元考古的發掘與研究,主要著作有《浙江宋墓》《武義南宋徐謂禮文書》等,從事雜文寫作,結集有《考古的另一面》《考古四記:田野中的歷史人生》。

隨著學界對各類地方性史料的挖掘和利用,中國的區域史研究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區域史研究作為一種研究方法、研究視角也逐漸為學界所熟知。由於史料遺存的差異,學界對中國各區域歷史的認知,整體上呈現出明清以前不如明清以後,北方不如南方的現狀。值得慶幸的是:在今山西東南地區遺存和出土了大量宋代以降的碑刻、墓誌材料;同時,當地的不少信仰、傳說、風俗一直流傳至今,屬「衣冠簡樸古風存」之地。這就使得我們借鑑明清區域史研究(或歷史人類學)的研究經驗,從區域的角度探討宋元歷史成為了可能。本次講座即是以宋元時期晉東南鄉村社會的研究為例,呈現相關的研究和成果。一方面,希望能介紹主講者相關的研究心得;另一方面,也希望藉此機會,和學界同仁共同探討作為一種方法論的區域史研究和傳統斷代史分區或地方研究的差別。

史學從來不是純粹書齋里的學問,而是具有強烈的批判意識和參與意識。這種批判和參與將歷史、現實與未來有機連接起來。這就要求古史研究者具備通變的眼光和家國的情懷,研究古史而著眼現實和未來。為此,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與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合作創辦「華大古史論壇」,主要活動形式包括學術講座、學術沙龍、學術工作坊、學術會議,邀請不同學科領域的資深專家和青年學者就古史研究的理論方法與重大問題展開深入探討,同時推出「華大古史」公眾號,編輯《華大古史通訊》,以期培育學術團隊、增進學術交流、提升學術品味、擴大學術影響。觀舊題而出新論,鑑古史而明未來,是我們執著的追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