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隱居輞川,和友人醉酒後寫下一詩,意境絕佳,頸聯是千古名句

詩詞曲精品庫 發佈 2022-06-13T09:43:41.842668+00:00

經過了宦海浮沉之後,王維晚年的生活,是一種半仕半隱的狀態,那種「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寧靜和愜意,著實令人羨慕。

經過了宦海浮沉之後,王維晚年的生活,是一種半仕半隱的狀態,那種「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寧靜和愜意,著實令人羨慕。王維曾在終南山隱居過一段時間,他的好友裴迪也曾在此隱居,有段時間,兩人經常在輞川附近游賞,「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既有美景又有好友,這樣的生活,當真是比神仙還舒適。

王維與裴迪往來唱和的詩作不少,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當屬下面這首《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非常美好的輞川秋景圖,而且全詩結構很有特點,一聯、三聯主要寫景,蒼翠的寒山、潺潺的秋水、渡口的落日、墟里的孤煙,當真是如詩如畫一般,畫面豐富、動靜相宜,和諧幽美的氛圍拉滿,使人置身其中如在仙境,能忘記一切煩惱;二聯、四聯則加入人的因素,寫詩人與裴迪隱居生活的愜意安適,倚杖柴門、臨風聽蟬、醉酒狂歌,其超然物外的情致、瀟灑狂放的姿態,表現地栩栩如生。兩者有機結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美好之極。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唐·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首二句描寫山中秋景,寥寥十字便勾勒出一幅動靜相宜的美好畫面,詩曰「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隨著天色漸晚,秋日的山色變得更加蒼翠,帶來一種略帶冷色的寒意,山間的泉水叮咚作響,潺潺流過青石。這樣一幅畫面,不需多言,就有一種日暮的感覺,其中又以「轉」、「日」兩字用得好,「轉」帶著一種動態的感覺,好像山色變得越來越濃了,這和秋水的潺湲對應了起來,如一個優美的快進鏡頭。

頷聯二句,在秋景之中,加入了人物形象,這完全就是詩人自己的寫照嘛,「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從「柴門」可知詩人是隱居在鄉村間的,這一意象,早已經成為了隱居生活和田園風光的象徵,而拄著拐杖,倚靠在門口,耳邊是泉水和秋蟬的聲音,這種安逸的生活,當真是雅致無比,詩人所描寫的聽覺已經如此令人羨慕了,那詩人所看到的景象,除了蒼翠的寒山,還有什麼呢?

還有一幅絕美的落日秋景人文圖:「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渡頭落日處,炊煙裊裊時,落日的餘光映照著村裡的孤煙,組成了一幅和諧柔美的圖畫,落日景象是自然風光,炊煙是農家在做晚飯,這兩方面既突出景色的寧靜淡遠,又突顯著人情味的和諧,可見並非詩人隨筆而寫,而是獨具匠心的剪裁。陶淵明曾寫過「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名句,極有韻味,現在王維同樣是寫村煙,卻寫出了另一種寧靜和諧的樣子,當真是各有特色。王維這兩句,也因其剪裁的匠心、和諧的畫面、美好的意境,成為了後世傳誦的千古名句!

前面六句,無論是寫景,還是寫人,都有一種陶淵明式的隱逸情懷,詩句的字裡行間中,也表現出了對陶淵明詩歌的致敬,而到了末尾兩句,詩人乾脆直接引出陶淵明,還用了春秋時「鳳歌笑孔丘」的接輿來作伴,說,「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接輿是楚國狂士,曾嘲笑孔子奔波於各國之間,而自己卻狂歌痛飲,瀟灑通透;陶淵明大家都很熟悉,曾寫《五柳先生傳》,是一位詩酒自娛,讀書隱居的高士,自喻五柳先生。無疑此處王維是拿接輿比作朋友裴迪,自己自比五柳先生,兩人飲酒賞景,不覺大醉狂歌,盡享輞川閒居之樂!實在令我等打工人羨慕不已。

王維這首詩,寫得極美,情景交融,可以說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完美體現,詩人不僅在鍊字組句上別有匠心,在結構上也與一般詩不同,一聯、三聯以寫景為主,構畫出了一幅美麗的畫面,二聯、四聯以刻畫人物為主,將隱士形象突出地十分生動;景與人相映成趣,堪稱物我一體、水乳交融,其風物之美、閒居之樂、友人之情,均是極真極純,這樣的閒適生活,真的是能讓人心靈放鬆。

現代社會節奏迅速,各行各業都無比的「卷」,弄得大家焦慮異常,身心俱疲,倘若能慢下來,尋找一點閒暇時光,讀讀王維的這首詩,甚至體驗一下王維詩中的這種生活,那無疑可以讓心靈澄澈,讓人全身放鬆,幸福感提升不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