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稻田搬上雲端,原來種田還能玩出這麼多新花樣!

中國社會幫扶網 發佈 2022-06-13T23:57:17.925402+00:00

芒種過後,水稻進入分櫱期,何雪峰每天起早貪黑,放水、除草……事事上心。老何向來對自個兒伺弄稻子的本事引以為豪。這些年兜兜轉轉,短暫的打工後他回到家鄉埋頭種地,養活一大家子人,還得供兩個孩子上學。在重慶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花田鄉何家岩村這樣的山區,他算得上是種糧大戶。

芒種過後,水稻進入分櫱期,何雪峰每天起早貪黑,放水、除草……事事上心。

老何向來對自個兒伺弄稻子的本事引以為豪。這些年兜兜轉轉,短暫的打工後他回到家鄉埋頭種地,養活一大家子人,還得供兩個孩子上學。在重慶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花田鄉何家岩村這樣的山區,他算得上是種糧大戶。

走在田埂上,稻田裡水光瀲灩,遠處的吊腳樓高低錯落,青山起伏。平日裡司空見慣的景色,今年在老何眼裡又格外不同。他知道:從現在起,關心稻子長勢、欣賞梯田美景的,可不止農戶們,還有田間攝像頭那端連著的幾千個城裡人。

何家岩梯田。

變化由一個叫做「何家岩雲稻米」的小程序所引發——即使是村裡的「老把式」也不由感嘆:原來種田還能玩出這麼多新花樣!

1

丟掉「拐杖」自己走

「花田米、米田花,好米出在齊何家;齊何二岩土地美,岩腳龍泉灌千家」。花田鄉水稻種植歷史悠久,從元延佑七年(1320年)至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花田貢米先後30次進貢朝廷。村里梯田平均海拔800米,晝夜溫差大,土壤肥沃、水質優良,產出的大米顆粒均勻、油潤光滑、口感香甜,村民因此世代以稻米種植為生。

何家岩村黨支部書記江皇甫卻有著自己的擔憂。2021年,酉陽縣被列入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花田鄉成為重慶市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鄉鎮,市委辦公廳鄉村振興幫扶集團在此開展駐鄉駐村幫扶。剛派駐來到何家岩村,江皇甫就敏銳察覺到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隱憂。

何家岩村。

何家岩村曾經是深度貧困村,稻米銷售長期依賴政府訂單等渠道,2021年村集體收入80萬元,絕大部分就來自消費幫扶。銷售渠道單一,過度依賴外部幫扶,終究不是長遠之計。「銜接期內,我們想大力培植產業發展內生動力,逐步丟掉幫扶『拐杖』,自己走路。」江皇甫計劃未來2-3年打開稻米銷售市場,不斷改善集體經濟收入結構。

何家岩村稻米產業基礎紮實,有直面市場競爭的底氣。2013年以來,何家岩村鼓勵農戶種植有機水稻,建成5000畝水稻核心示範基地,村集體合作社統一供種、統一指導、統一收購,逐漸叫響了「酉陽貢米」品牌。

如何拓展銷售渠道,讓村裡的小農戶也能與大市場對接呢?在酉陽縣委、縣政府支持下,騰訊公司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簡稱SSV)為村發展實驗室與SSV傳播部,協同公司多個部門聯合提出「何家岩雲稻米」智慧認養項目,一下子打開了江皇甫的思路。

2

把稻田搬到「雲」上

騰訊為何家岩村規劃的智慧認養項目,是以微信小程序為載體,探索「雲認養」玩法。簡單來說,市民通過「何家岩雲稻米」小程序在線認養一塊稻田,按每平方米9.9元的價格支付費用,在150天左右的水稻生長期內,既能夠在雲上看到稻田生長慢直播,還會有農業科普知識等特色體驗;農戶在村集體管理下,按照協議標準為認養人耕種稻田,稻米收穫後統一加工、包裝寄送至認養人。

這麼一來,村集體承接智慧認養項目,集體經濟收入增加了,對產業長遠發展、年底股民分紅都是利好。但對村民來說,「認養稻田」「智慧農業」個個都是新詞兒。

「我們開了好幾次宣講會,挨家挨戶走訪,拿著線上認養種植協議一條一條解釋,才打消大伙兒的顧慮。」何家岩村村幹部、貢米銷售負責人冉俊說,正常年景下,何家岩村的稻田,稻穀畝產600-700斤,村集體按照畝產750斤進行兜底保障,提前給村民支付了部分收益。

村民們簽訂智慧認養協議書。

農業生產過程複雜,要轉化為數字場景中的服務並不容易,關鍵在於將關鍵環節「標準化」。騰訊SSV為村發展實驗室項目經理何賓介紹,項目團隊對認養區的梯田數據進行實地測量,做到和線上認養地圖地塊全部一一對應,數據匹配;組織村集體與農戶簽署認養協議,確保種植過程可控,產出的稻米品質可追溯,質量一致;每平方米9.9元的定價,則充分考慮了何家岩村稻田畝產與質量控制,包含種植與管理、加工、包裝、物流等成本,確保認養人與種植戶兩端利益最大化。

「智慧認養的意義在於運用數位技術提升稻米產業的附加值,讓村民直接對接市場面向消費者,提前鎖定收益,降低了風險。」 在何賓看來,「何家岩雲稻米」項目為村民創造了一種提前保障收益的方式。村民不用為銷路發愁,免去後顧之憂,認養收益與市場價相當,收入上不吃虧;同時稻米品控嚴格把關,認養人也能得到優質的稻米。

何雪峰一眼看中了項目降低種植風險的優點,第一個與村集體簽訂種植協議。他的4畝多地被划進認養區,插秧後到水稻成熟的5個月裡,他只需按照約定做好除草、收谷等工作,生物防控、施肥灌溉、加工包裝等活兒全由村集體合作社負責。

酉陽共富鄉村項目騰訊專班成員在量地。

今年5月16日,「為村共富農場·何家岩雲稻米認養計劃2022季」活動正式啟動,小程序上線後30小時,第一期總數為3.8萬平方米的稻田就被認養一空,全國各地近5600名消費者擁有了一塊「雲」上稻田。

5月下旬,為村發展實驗室和何家岩村又開始籌劃第二期認養。有了第一期的成功先例,村民們切實體會到了數位化帶來的好處,因此二期認養的簽約過程非常順利,2個小時內18戶村民全部簽署完成。

6月10日,「何家岩雲稻米」二期的2.9萬平方米稻田正式上線。稻田上「雲」,在何家岩似乎不再是「新鮮事兒」。

3

不止一塊田、一袋米

在離酉陽1700公里之遙的北京,媒體從業者肖莎點開微信,頁面下拉,「何家岩雲稻米」小程序就映入眼帘。透過慢直播鏡頭,霞光灑滿梯田,鳥語蛙聲相和,一顆「久居樊籠里」的心,慢慢得到了「治癒」。

肖莎最初只是想認養幾平方米稻田,帶領孩子了解稻穀生長過程,沒想到最後自己也被梯田美景「圈粉」,恨不得親自去村里看上一眼。

事實上,智慧認養並不算多新鮮的事兒。2021年9月,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等七部委已將「智慧認養農業」作為鄉村新業態寫入《數字鄉村建設指南1.0》。

何家岩梯田。

那麼,「何家岩雲稻米」吸引人的地方在哪?

江皇甫認為,何家岩村優美的梯田景觀、小而美的互動體驗都是獨一無二的。人們可以在150天稻米生長期內,通過小程序接收到慢直播、土地墒情周報等服務,欣賞到獨具魅力的梯田風光,通過小程序連接的何家岩村公眾號視頻號感受村民生產生活,從而收穫一份稻米從種到收的農耕體驗。

「肖莎」們在乎的也許從來不是那一袋米。「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抹鄉愁,城市居民嚮往田園生活,渴望親近自然。」騰訊SSV傳播部品牌管理中心項目經理黃暄說,項目著力展示鄉土風光,每一塊認養土地均以一句田園詩歌命名,「戴月荷鋤歸」「十里稻花香」……向認養人傳遞「詩和遠方」的美好意境。

二期稻田籌備上線前,黃暄琢磨著增加新的互動功能,實現鄉村農戶與城市認養人之間的更多連接。二期項目上線後,只要打開「何家岩雲稻米」小程序,用戶就可以聽到在每塊稻田裡耕耘的村民們質樸的聲音。

村民齊小紅的田在9號地塊里,她給城裡的認養人哼唱起了何家岩特有的啊啦調,最後還不忘俏皮地問上一句:「你們聽著好聽不?」

53歲的村民何勇在小程序里說:「我家的田是3號田,何家岩的梯田真的好漂亮,如果在城市裡工作累了,可以來這裡歇歇腳。」

何勇的話也是全村人的心聲。現在,認養人通過小程序和慢直播能看到梯田風光,村里人也盼著,城裡人多到何家岩實地走一走。

何家岩村民們在插秧。

跳出一塊田、一袋米的視野局限,小程序線上線下用戶的相互轉化,還將大大助力何家岩村「美麗經濟」價值變現。江皇甫認為,項目的核心是「認養與體驗」的結合,實現鄉村和城市在物理和心理上的雙重連接。舉例說,只要線上用戶產生實地一游的衝動,旅遊消費就指日可待,何家岩村正積極培育咖啡廳、無人便利店、明德書院等鄉村旅遊經濟業態;村里也為每一塊認養土地設置地名牌,附上小程序二維碼,吸引遊客轉化為線上用戶,再經社交傳播進一步擴大何家岩村的名氣。

在江皇甫看來,「雲認養」帶來的連接更有價值。通過這個小程序,使鄉村連接城市,讓村里人看到數位技術帶來的可能性,讓認養人在回望鄉愁時有一個可觸摸的載體。

在何家岩村,騰訊為村共富鄉村建設項目正開展得如火如荼,「雲認養」項目只是其中的一個數位化嘗試。在農村人居環境改造的基礎上,騰訊正在助力鄉村發展農民主導的產業體系,並通過數位化提升產業對接市場的能力,培養懂得數位化運營的鄉村職業經理人,從而讓村莊被更多的人看到,推動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

來源: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余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