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京造入場,非遺產業煥新

財經故事會 發佈 2022-06-15T23:23:35.618092+00:00

這樣的日常,她已經重複了太多年,如今,作為資深蠶娘,她受邀來到蘇州太湖雪絲綢股份有限公司養蠶基地,繼續養蠶事業。

采寫/王紅霞

編輯/陳紀英

檢查蠶房溫濕度、給蠶寶寶撒石灰消毒、餵桑葉、清蠶砂,這是60多歲的周蠶娘一天的工作。

這樣的日常,她已經重複了太多年,如今,作為資深蠶娘,她受邀來到蘇州太湖雪絲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湖雪)養蠶基地,繼續養蠶事業。

但隨著年紀漸長,周蠶娘感到體力日漸不支,「養蠶又髒又累,年輕人不高興養」,蠶桑產業後繼無人,成了她的隱憂。

這並非杞人憂天,作為中國非遺項目的蠶桑絲織技藝源遠流長,眼下卻面臨危機。

除了懂蠶、養蠶的人越來越少,桑葉種植的面積也在減少。中國桑園面積自2013年至2019年間萎縮了約10%(智研諮詢),直到最近兩年才緩慢復甦。

蠶桑的境遇只是縮影,其他非遺產業同樣面臨困境。

200多公里外的浙江金華,有一座非遺保護基地——永康錫雕博物館,其創辦人、永康錫雕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盛一原很是迷茫,「錫器太過小眾,估計全國聽說過的人不足1/10」,如何讓主流大眾了解、消費錫器成了難題。

非遺蘊含著深厚的民族文化,保護非遺就是不忘記祖先曾經來過的路。但周蠶娘和盛一原的單打獨鬥,皆顯得力不從心,破局之道是什麼?

非遺的榮耀與失落

剛剛過去的6月11日,是中國第17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在非遺保護上,中國政府一直不遺餘力。自2006年以來,中國已累計投入資金約88億元,支持非遺保護傳承,2022年更是拿出了總額8.25億的預算,比2021年增加了5300萬元。

但需承認,僅靠政府之手遠遠不夠。

雖然中國國家級代表性非遺項目已有3610項;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非遺項目總量位居世界第一,多達42項,但已有7個項目,被列為急需保護的瀕危名錄。

其中一些非遺技藝,因後繼無人面臨失傳,比如烙畫葫蘆、皮影戲等;還有很多非遺項目,因過於小眾,「偏安一隅」,難以進入大眾視野,年輕人聞所未聞,更奢談傳承了。

非遺文化的傳承,歸根結底要靠非遺的產業化來解決,而不能僅僅「活」在教科書或博物館裡。

對此,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文化創意委員會會長張大為斷言,只有將傳統非遺工藝融入、轉化成適合現代人的消費品,且定價合理、品質優良、規模量產,實現自我造血,才能真正傳承下去。

一個積極的信號是,非遺產業的規模正在快速擴大。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21非遺電商發展報告》,非遺產品消費者已達億級,年輕一代成為非遺消費主力。

近年來,故宮文創、漢服等傳統文化熱潮此起彼伏,很多國潮爆款的靈感均取自非遺元素,可見,以年輕消費群體為導向、「傳統+創新」的發展模式,是可取之道。

但當前,非遺的產業化面臨幾個瓶頸。

  • 其一,大多數傳統技藝傳承人遠離市場,不懂消費者喜好,囿於傳統思維很難創新,市場接受度自然不高。
  • 以應用非遺制茶技藝的雲南鳳慶滇紅茶為例,無論是過於濃郁的口感,還是略顯老氣的包裝風格,都難以打動年輕人。
  • 其二,很多非遺項目以手工定製為主,缺乏批量化生產的能力,不具備規模化帶來的價格優勢,高居不下的定價抬升了消費門檻,把大眾拒之門外。
  • 其三,有些非遺消費產業存在魚目混珠的亂象,比如蠶絲被、紫砂壺等產業,山寨假冒產品擾亂市場,導致消費者認知成本很高,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非遺產業的規模化突破。
  • 其四,缺乏線上推廣能力。很多非遺產業以線下渠道為主,不懂網際網路,只能與線上的廣闊消費人群失之交臂。就像雲南鳳慶滇紅茶,難以突破交通、地理位置等壁壘,很難大規模走出雲南。

解決上述種種痛點,是非遺傳承與產業化繞不開的必選項。

但很顯然,囿於傳統思維等因素,以傳統品牌、工廠一己之力,很難完成非遺產業的突圍。

而電商平台入場,基於對市場趨勢的精準洞察、對產業供應鏈的助攻升級、對於大眾市場的直連,逐漸成為助力非遺文化傳承、升級非遺產業的重要落點。

非遺守傳統,京造來創新

非遺產業壯大之難,2014年入選非遺名錄的雲南滇紅茶「感同身受」。

2020年,在有著「世界滇紅之鄉」之稱的雲南鳳慶縣,振華茶廠負責人張建龍正為非遺滇紅茶如何走出雲南而絞盡腦汁。

一位「意外之客」的到訪,帶來了「解決方案」,來訪的是京東京造的食品部負責人倪維。

彼時,京東京造剛剛盯上了潛力巨大的紅茶品類。

在愛茶惜茶的倪維看來,鳳慶可謂孕育滇紅茶的巨大產地寶藏,傳承近百年的歷史沉澱和非遺制茶工藝,以及2100米的高海拔、低緯度、酸性土壤、溫差、光照等自然環境等,共同造就了鳳慶滇紅茶的獨特風味。

但其產業短板也極為明顯。據悉,2021年鳳慶才剛通火車,至今沒有高速公路,交通不便成為茶葉運輸的一大掣肘,彼時,主攻線下市場的振華茶廠,銷售半徑很難輻射到雲南之外。

另外,因行業從業人員文化水平不高,供應鏈管理技術落後等因素,產業發展較為粗放、供應鏈效率低,制約了整體效益的提升。

接到京東京造拋出的橄欖枝時,張建龍十分驚喜。

對生長在雲南邊陲的他來說,搭上京東的快車,意味著鳳慶滇紅茶有機會實現茶廠的轉型升級,同時也能通過京東強大的能力體系,走向更加廣闊的全國大市場。

雙方一拍即合,呼應年輕人的健康理念,確定了將第一款合作產品定位為「有機」滇紅,並從茶葉的口味、包裝、定價等方面「精雕細刻」,產品一上線便受到年輕消費者的廣泛認可。

隨後,京東京造乘勝追擊,指導振華茶廠進行產品的創新研發,將原始的濃郁風格,升級為更受年輕人青睞的清爽口感,並陸續上線了清香、醇香、蜜香三款滇紅茶,帶動振華茶葉廠每年的產值遞增20%左右。

不止口味貼近年輕人,包裝也在京東京造指引下,一改「老氣橫秋」的形象,採用年輕人偏好的高端大氣的風格,把顏值分拉滿。

上述產品上線後,收穫了用戶「包裝高端、精美,很適合送禮」、「設計很好,外面盒子精緻,裡面有自封條防止茶葉受潮」等一系列好評。

「以前只有模糊的感覺,具體執行只能靠猜,如今,在京東京造的指導下,我們更能把握市場的前沿需求,試錯成本也低了」,張建龍告訴《財經故事薈》,此外,「無處不在」的京東物流,也能跨越交通障礙,將滇紅茶送到全國各地的消費者手中。

正如倪維所言,「悠長的歷史和非遺標籤,雖是鳳慶滇紅無與倫比的先天優勢,但也曾讓其被市場『束之高閣』。長久以來,在消費者和茶廠之間始終有一條鴻溝,消費者不能準確感知好茶,工廠也不知道消費者真實所需。而京東京造所做的,就是助其打破傳統的生產壁壘,為鳳慶滇紅與大眾市場牽線搭橋。

不止滇紅茶,近年來,京東京造攜手非遺產業帶,賦能行業升級轉型的樣本,在國內多地相繼落子。

相隔2500多公里外的浙江永康,浙江省錫雕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單位——浙江榮盛達錫製品有限公司(簡稱榮盛達)總經理盛世民,也進入了京東京造的視野。

在京東京造的高效助力下,不到三個月,經典款手錘紋錫茶葉罐就已上線,此後雙方又陸續推出了國風梅蘭竹菊、竹韻節節高等新品,帶動永康錫雕每年的銷量,從幾十萬元逐漸提升到了100多萬。

合作成果完全超出預期,榮盛達總經理盛世民復盤了背後原因:

其一,京東京造的背書減少了消費者對錫器的認知成本。很多消費者在茶葉罐下表達「對錫器不是很了解,但相信京東京造的品質」的類似評價。

其二,京東京造幫助其制定出批量化生產的標準流程,提升質量穩定性,降低綜合成本,拉動定價從傳統的幾千元,降低到四五百元,以此適配更大的消費群體,這是他從其他平台所得不到的。

除了走到非遺產業帶一線外,京東京造還與不同IP跨界聯合,講好非遺故事,提高討論聲量,助陣非遺產業破圈。

比如,今年5月份,京東京造聯合全球著名旅行指南品牌Lonely Planet,在知乎發起了一項以「時光「技藝」館」為主題的非遺拾珠話題討論,話題上線幾天內,瀏覽量便超過了60萬,累計吸引了超550多名優秀答主參與討論。

同時,京造也在通過更現代更時尚的設計,吸引年輕人對非遺產品的青睞。

比如,京東京造即將聯合歡娛影視推出一件眾多明星同款的夏日國風T恤,T 恤以中國傳統緙絲為主題,化用緙絲經典作品「緙絲山水小景」,將緙絲文化與古今服飾制式進行巧妙的融合——吸引更多年輕人身穿非遺產品,成為非遺產業的「產品代言人」。

伴隨著非遺產品的暢銷和非遺話題的熱議,非遺文化也將有機會走進更多年輕人的世界。

就像倪維所言,用戶每一次購買都是認知的重複,每一次討論都是認知的強化,這才是非遺文化可持續、大眾化的傳承之道。

「刷新」非遺產業鏈

儘管懷著滿腔熱忱投身其中,但不少非遺企業,對京東京造的第一印象,是「太挑剔,要求太高」。

本著為消費者提供「高質價比」產品的原則,京東京造對非遺產業供應商的產品和服務質量,有著極為嚴苛的要求。

倪維告訴《財經故事薈》,每涉足一個細分品類,京東京造都會與供應商反覆碰撞,打磨出一套專屬品類標準,這意味著更高的溝通成本,「在京東京造,為追求高標準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以蠶絲行業(主要是蠶絲被)為例,為解決魚目混珠、消費者真假難辨的問題,京東京造與太湖雪借力各自優勢,聯合出台了一系列嚴苛的品控標準。

首先,京東京造挖掘用戶在蠶絲、面料等方面的痛點,據此設計出一套超國標的品控標準,對蠶絲含油量、含雜率等影響手感、使用壽命的指標提出更高要求。

其次,對產品的生產鏈條進行全鏈條質控,讓「假冒偽劣」無孔可入。

比如,京東京造和太湖雪、震澤政府聯合打造京東京造專屬蠶桑基地,從源頭上杜絕次等原料。

比如,京東京造會安排專業的質控負責人,把控整個生產環節的質量;成品會送到國家標準機構做檢測,並出具質檢報告,這一點,很多蠶絲被產品並不具備;每一批產品出庫配送前會再次抽檢,保證不會被「調包」。

一系列質控舉措固然繁瑣,卻能幫助京東京造建立品牌壁壘,贏得用戶熱捧。

從2018年至2021年間,太湖雪與京東京造合作的蠶絲被銷量持續翻倍增長,僅2021年的銷量增幅便高達280%,年銷售額超3000萬元。

類似的標準體系在多個品類中都有落地。

初期,大部分工廠會覺得京東京造太過挑剔,也帶來了額外的成本投入,比如張建龍的振華茶廠,就陸續購入了色選機等機械,挑選出茶梗、壞葉等雜物,提升茶葉質量的穩定性。

但事實證明,上述投入相當划算——當他將這套標準復用到原有生產線時,品牌議價能力大幅提升。有了京東京造的背書,有了更穩定的質量,振華茶廠陸續贏得了銀行、保險等B端大客戶的青睞,帶來了全新的銷售增量。

除了品控體系,京東京造的高要求也能驅動工廠全面的降本增效。

一方面,大多數傳統工廠節奏偏慢,在和京東京造的磨合中能逐漸適應網際網路快節奏,進而提升現金流周轉速度,用有限的資金撬動更大的生意。

另一方面,借力於京東,工廠和消費者間的距離縮短,工廠能第一時間看到用戶反饋並予以優化。

比如永康錫雕茶葉罐上線初期,曾有用戶反饋罐體沾了黑點,排查發現,是尚未完全固化的包裝盒油墨,在運輸中受到擠壓,沾染了罐體。基於上述反饋,永康錫雕對包裝升級後,再未出現此類產品問題。

京東京造,也給非遺人士帶來了更大的信心。

比如,在與龍泉青瓷、宜興紫砂壺等非遺傳承人的接觸中,京東京造發現,很多傳承人內心深處,對「傳統非遺之美是否還被需要」顧慮重重,對於非遺行業前景也比較迷茫。

但京東京造的消費洞察給了他們一劑定心丸:雖然審美有著代際差異,但消費者仍然傾向於經典和傳統,比如龍泉青瓷的藍色仍是主流,只需在具體花色、器型上有創新即可。

一個很經典的例子是,京東京造與龍泉青瓷合作研發的水仙碗,就曾作為2022年虎年春晚聯名款,驚艷了大眾。

於2018成立的京東京造,對產業帶的賦能刷新,遠不止於非遺行業。

早在2020年,京東自有品牌就推出了面向合作夥伴的產業帶「C.E.O」計劃,以京東數智化社會供應鏈為依託,通過共創(Co-create)、賦能(Empower)、開放(Open)長期綁定戰略合作夥伴,助推產業帶實現數位化轉型升級。

截止到現在,京東自有品牌產業帶「C.E.O」計劃已經覆蓋了中國70%的核心產業帶。今年除了非遺的拾珠計劃外,京東京造還將推出針對農業產業帶的尋源計劃、針對製造業的大國製造計劃,繼續深挖各產業帶的價值。

儘管在產業帶的合作上,在品類的拓寬上,看似四面開花,沒有邊界,但背後,其實都基於京東京造始終如一的初心。

一肩兩挑,直連供需,追求共贏,為用戶消費升級加油,為產業數智進化助攻,始終是京東京造不變的目標。

關鍵字: